天貓雙11,節日共識再擴張
作為營銷人,如果你來負責天貓雙11的品牌營銷,會怎么做?天貓雙11已經十三年,知名度與參與度都極度飽和,以及持續破紀錄的銷售規模。在營銷上,大家很知道雙11是什么,很難再有驚喜,普通的創意花樣也
品牌“藝術展”,信息立體表達
接連看到多個品牌的“藝術展覽”,做的都比較成功,似乎正成為新的流行。Prada在上海聯名菜市場做展覽,北京三源里也常被當做“展館”;釘釘在杭州做了“消失博物館”展覽,在微博登上熱搜;上個月評選某營
超級品牌,創造新增量
今天談談大品牌,已經非常成熟的超級品牌,他們在品牌營銷上的策略邏輯。超級品牌的痛點是,大眾傳播邊際效應遞減。知名度已經非常飽和,全國甚至全球人盡皆知,產品沒有顛覆性創新,做營銷的價值感在減弱
線下消費的入口,在手機屏幕中
大部分線下消費,都是從互聯網開始的。手機屏幕,成為進入品牌的“入口”,這已是事實。之前我提過觀點說:所有的“效果”,都在手機屏幕中。導向這一結果的原因,是人們每天的手機屏幕使用時間,所有互聯網
品牌資產,從營銷到運營
“運營”的概念,伴隨互聯網發展而來,每家互聯網公司都有運營部門。而“品牌”,在過往的理解中是無形資產,品牌資產帶來產品溢價。一直以來,品牌資產僅停留在概念層面,即不能看見也無法量化,通過營銷事
高端品牌年輕化:品牌第一,高而不冷
中國高端品牌的營銷,過去幾十年的表達是:“我們是高端品牌,我們很高端。”目標受眾刻意避開年輕人,定位在中年成功者身上,且大多為男士。現在看來,這樣的營銷畫面難免油膩。消費環境在變,消費人群在
品牌即「概念」,重新命名新消費
所有商業品牌,都是兜售新的消費概念,高端的、實惠的、先鋒或者傳統的,都是對生活方式的提案。品牌本身是“概念”,沒有概念是貨品,有概念就是品牌。以前講要占領品類心智,現在每一個品類里都有一個老
只有壞策略,沒有壞流量
在廣告營銷圈,反對流量成為政治正確。以前流量為王,增長黑客。現在流量成為品牌的對立面,成為美人贈的蒙汗藥。在一定程度上,我也反對流量吞噬品牌,如果買流量就能建立品牌,那做營銷也太容易了。同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