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不壞

文章
177
評論
0
加入時間
4年前

只有壞策略,沒有壞流量

在廣告營銷圈,反對流量成為政治正確。以前流量為王,增長黑客。現在流量成為品牌的對立面,成為美人贈的蒙汗藥。在一定程度上,我也反對流量吞噬品牌,如果買流量就能建立品牌,那做營銷也太容易了。同理

熱點,還追不追?

追熱點的流行,大概可以追溯到十年前杜蕾斯的“雨夜鞋套”。過去十年無數品牌追熱點,自認為成功的很多,但翻車道歉的也很多。現在大多數品牌醒悟過來,還是要踏踏實實做品牌,熱點追不追價值不大。如同雙微

搜索,成為生活決策入口

之前談過一個觀點——用戶口碑反饋,是品牌基本盤。這背后的邏輯是,一個品牌名字下面包含的所有互聯網內容,成為“數字化品牌”,構成一個品牌的全部。比如我們搜索“完美日記”這個品牌關鍵詞,所搜索出來

消費決策趨勢:視頻內容三維化

從軟文推廣到效果廣告,從直播帶貨到內容種草,之前也談過開箱測評,這些內容只在做一件事——提高消費決策效率。品牌營銷,本質就是提高消費決策效率。以前營銷人會說,大眾有個漏斗式的認知篩選,從看見

To B營銷:品牌展廳,小眾傳播

ToB品牌應如何制定營銷策略,關鍵點在何處?ToB品牌就是,面向行業或者面向商家的商業品牌,比如1688提供商業端的批發與工廠訂單,而天貓淘寶則直接面向消費者。前者是ToB,后者是To

?大創意,會生長

現在什么內容,可稱之為“大創意”?品牌對大創意的核心需求沒變,仍然是為品牌營銷提供解決方案。但標準在變,那些巧妙的,體量足夠大,或全民刷屏的創意,或許不能再稱之為大創意了?,F在真正的大創意,是

好營銷,傳播“著力點”在產品

為什么有些廣告傳播很廣,但品牌的存在感卻很弱?談轉化率會有些草率,因為有些內容的目的就是品牌心智,并不負責轉化。但確實很多好創意,并沒有展現好品牌。有些時候,大家會夸這個創意真好,然后就沒了。但真正的

楊不壞:我的思考方法

總有人問我讀什么書,如何保持思考的前沿性,如何持續保持輸入與輸出,有什么方法,推薦讀什么書等等問題。綜合下來就一個問題——營銷人如何持續進步?被問了很多次,很難給出滿意的答復,即便我自己也沒有認真總結過,如何成為現在的自己,如何成長進步,如何思考。

平臺品牌,內容外循環

產品型品牌與平臺型品牌,在營銷策略上有巨大差異,方法也完全不同。對于產品型品牌,可樂就是可樂,手機就是手機,賣點與優勢都非常清晰,核心是做大曝光傳遞賣點,一切營銷基于產品本身做。但平臺是中立的承載者,內容是用戶創造的,成為什么調性的品牌,完全看用戶創造

奧運啟示:入口化,階梯式傳播

對于所有人來說,這一屆奧運會的觀看形式,是由短視頻主導的。過去人們看奧運,大多是跟著賽程表,守著電視機看比賽。但現在,先刷短視頻,刷到楊倩、全紅嬋、蘇炳添的短視頻后,才回去找完整比賽。這或許是第一次,在如此大的賽事中,短視頻作為最重要的傳播入口,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