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告營銷圈,反對流量成為政治正確。
以前流量為王,增長黑客。現在流量成為品牌的對立面,成為美人贈的蒙汗藥。
在一定程度上,我也反對流量吞噬品牌,如果買流量就能建立品牌,那做營銷也太容易了。同理,如果反流量就是好營銷,那也太容易了。
第一,要警惕正確的廢話。
完全依靠流量求增長當然是不對的,然后呢?當說完一句沒有任何創新性的正確的廢話之后,然后是什么?
第二,要警惕將問題簡單化,警惕道德家。
現在能講話的都在一邊倒反流量,反流量是政治正確,成為道德制高點。在做事的有些一遍罵一邊買,有些則通過流量實現品牌增長。所以,這并不是好壞這么簡單的問題。
今天我政治不正確一下,問題復雜化一下,理性的談談什么是流量,流量之于品牌是什么?
以下,enjoy:
觀點:只有壞策略,沒有壞流量

先講觀點:流量是中立的,沒有好壞。
能區分好壞的是策略方法,是創意內容。
我以前經常看到,甚至曾經苦惱過類似的廣告,社交APP說:“同城交友,速聯”;P2P說:“借錢不用抵押,3秒到賬”;在線教育、網頁游戲、包括很多電商等等,充滿誘導性的廣告語。被這些內容引誘過去的用戶,能體現廣告的價值嗎?
被大家普遍詬病的這些流量廣告,都是極端案例,現在嚴查之后也基本消失。兩個事情成為反流量的支撐案例。
一是幾年前阿迪達斯歐洲的一個總監說,他們每年投入約合30億人民幣的流量廣告預算,但這并沒有推動品牌穩定增長,準備停掉。二是最近報道說,很多新消費品牌在停掉買流量的廣告后,銷售額大幅下滑甚至腰斬。
首先直接邏輯是,停掉流量廣告銷量就下滑,這正說明流量的效果。如果停掉數億的流量廣告費用,銷量反而沒變化,那才說明流量有問題。
然后會發現,他們將流量廣告變成了日常,長期買持續買,并且抱怨越賣越貴。只用流量維持增長,一定是不健康的。
針對流量的策略有問題,產生的結果就會有問題。
首先是決策者的問題,急迫的求增長,還要快速增長。很多決策者或許認為,銷量快速增長,就能快速做高估值,然后拿到更多的融資,買更多的流量,只要這個雪球最后足夠大,最終能擺脫流量。但結果往往不是這樣。
然后是普遍的策略問題,沒想清楚為什么要買流量。何時買,怎么買,買來如何承接留存,以及為什么要增長,如何長期保持增長等問題。
流量不是不能買,關鍵是思考清楚流量的目的,再決定如何買流量。
策略:流量進入營銷生態

流量的目的是什么?
不能從單一維度看待流量,要從更大的維度思考流量的價值。如果流量是一塊拼圖,要在整個品牌營銷生態中,找到其恰當的位置。
從品牌操盤者,從整體營銷大盤看流量,會得出不一樣的結論。
將流量放入營銷生態,在組織層面,將流量采買劃歸市場營銷部門,或許能發揮更好的效果。
最近跟多位朋友談這個話題,有流量供給方,有品牌營銷人,也有堅定反流量的觀點持有者。
結合我的思考,從流量的價值,流量的位置,流量的承接三個層面,給出一些建設性意見,希望大家有啟發。
流量的價值:目標轉化

先搞清楚“流量”這塊拼圖的形狀,不談萬物皆流量,就談效果廣告的價值。
效果廣告從互聯網誕生之初就存在,直到現在仍然興盛,它必有一套核心方法與價值。
我找來目前市場中頭部參與者之一,巨量引擎旗下的穿山甲,與他們談談流量能做什么。
首先流量從何處來,以穿山甲為例,它覆蓋了110多個垂類行業,整合了超過10萬個 APP的億級流量資源,包括芒果TV、愛奇藝等大流量池,也有很多中小垂類的精選流量池。
對于營銷來說,垂類流量更加精準,比如下廚房是純美食場景,keep則是精準健身場景。穿山甲的能力是以自身技術沉淀與服務經驗,為品牌匹配精準流量。
然后是能做什么,本質上效果廣告就是為目的服務的,這個目的可以是做大規模曝光,也可以是快速轉化,同時讓成本相對可控。
總結效果廣告的核心價值:讓廣告主的「目的」可以更直接實現。
快速,精準的流量匹配,將流量從N個流量池,導入品牌流量池,并進行效果轉化。
流量的位置:關鍵節點

基于流量的價值,第二點談流量怎么用的問題。
從縱向的品牌生長,與橫向的營銷戰役,談“流量”在整個營銷生態所處的位置。
縱向看品牌階段,新品牌從0-1是驗證產品邏輯可能,在核心圈層獲得認可。
接下來開始破圈增長,可以做一段時間的效果廣告,短時間內讓足夠多的用戶體驗產品。
但決策者要知道,這是節點性爆發式增長。
橫向看品牌戰役,在大型品牌戰役時,品牌廣告配合效果廣告,共同達成營銷目標。比如在大型活動時,比如在新品發布時,在短時間內獲得規模化曝光強效果轉化。
今年接觸到的一些案例,已經將“效果廣告”放在策略方案中。
2020年某快消品牌在雙十一期間倒流京東促銷,用穿山甲選擇了大流量+明星帶貨,爆發宣推的策略,目標直指美妝的核心圈層人群,大促當天,宣推成績可觀。
流量策略與一般營銷策略的最大不同,是你要有產品、技術的支持。
比如說雙十一,大家都要做大促,獲新客。而穿山甲給平臺電商準備了「商品廣告」和「程序化數據對接」的產品組合,用穿山甲的技術,可以對不同流量價值的廣告位進行差異化展示,并通過點位數據和銷售數據分析,差異化出價。
流量的承接:用戶運營

流量來了如何承接,賣貨之后怎么辦?
效果轉化之后,是用戶轉化。
很多人對效果廣告的抱怨是,一旦停掉就沒有效果,本質是用戶來了留不住。這明顯不是流量的問題,而是營銷策略的問題。
流量來了,甚至產生一次交易,接下來如何留住用戶,成為忠實消費者或高粘性用戶,基本在于產品端,你的產品是否吸引人,你的運營策略是否能滿足需求。
首先是流量承接,效果廣告的內容,要做好預期管理,而流量進來之后,給到用戶更大的驚喜,而不是被騙的感覺。能不斷吸引用戶的,是更大的驚喜與更棒的體驗,不斷突破用戶的預期,成為品牌用戶。
然后是品牌對用戶經營的結果,同樣可以反哺到流量這邊。穿山甲與不少品牌正在做的聯合建模合作,就是基于廣告主的用戶經營情況,結合穿山甲自身數據和技術,訓練品牌專屬投放模型。
換句話說,引流來的用戶,哪些成了品牌忠實粉絲,他們有哪些共性,都可以在這一過程中被發現,反哺和優化你的流量策略和投放。
買流量不是一錘子買賣,而是以終為始,一個持續找最優解的過程。
總結一下

今天有人問我,新品牌從1-10階段最重要的是什么,我的答案是:賣貨,賣貨,賣貨。
先把貨鋪出去,讓更多人使用,產生更多社交內容,先成為網紅品牌,在思考更多長線策略。
所以我一點都不反對新品牌買流量,但當買量的邊際效應遞減時,要從效果流量驅動切換到品牌力驅動。
穿山甲所覆蓋的眾多垂類APP流量,是比較優質的流量來源,相比綜合平臺的泛場景流量,垂類流量的場景與心智更加聚焦,更易于轉化。
大眾平臺做話題輿論,垂類平臺做效果轉化,其實是更合理的布局。
針對政治正確的反流量言論,我的核心觀點是——只有壞策略,沒有壞流量。
那么,什么是好策略。
一是要搞清楚流量的核心能力。多年來的效果廣告已經非常成熟,本質上就是最直接的滿足你的目的,無論是大曝光、精準導流、還是促成效果轉化。這是非常重要,也是整個營銷生態不可或缺的能力。
二是如何用好流量,我的觀點是流量廣告要克制。一直用的邊際效應必定會遞減,然后就會感覺流量越來越貴,關鍵節點用,每一次使用流量都要有清晰的營銷目的。
在需要快速爆發的關鍵節點,采買效果廣告是最佳選擇。比如新品牌從1-10,比如新產品發布,比如大型活動。
總結下來就是,當品牌有新的增量信息或產品時,規模化曝光與轉化效果更佳。
三是流量的承接,從效果轉化到用戶運營。大多品牌買流量,達成效果,就沒有然后了,這是極大的浪費。本質還是組織問題,如果效果廣告與品牌廣告是兩個獨立部門,最終就是效果廣告無法獲得有效承接。
做好承接,重要的是用戶預期管理,能否給到用戶驚喜感。然后是口碑反饋,當效果達成后,能否在社交媒體進行品牌種草。
做好用戶承接,效果用戶就會轉化成品牌用戶,增長的驅動力從流量驅動,到品牌驅動的切換。
所以,多思考策略,少抱怨流量。
以上。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