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營銷

將跨界思維,作為思考方法

跨界營銷,已經不是新鮮話題。但我們不談品牌跨界,談跨界思維。以跨界思維做創意,做內容,做品牌。多年前在雜志中讀到設計大師原研哉的一句話說:把已知的東西變得未知,激起我們對生活真實性的新鮮感。

明星代言,社交化與定制化

在社交傳播環境下,當品牌花費巨額代言費邀請明星代言時,真正想得到的是什么?傳統來說,明星代言的合同規定,已經詳細到需在何時配合發幾條微博,但其中最主要的內容,是配合拍攝品牌TVC與KV,以便后續

消費決策趨勢:視頻內容三維化

從軟文推廣到效果廣告,從直播帶貨到內容種草,之前也談過開箱測評,這些內容只在做一件事——提高消費決策效率。品牌營銷,本質就是提高消費決策效率。以前營銷人會說,大眾有個漏斗式的認知篩選,從看見

天貓雙11,節日共識再擴張

作為營銷人,如果你來負責天貓雙11的品牌營銷,會怎么做?天貓雙11已經十三年,知名度與參與度都極度飽和,以及持續破紀錄的銷售規模。在營銷上,大家很知道雙11是什么,很難再有驚喜,普通的創意花樣也

搜索,成為生活決策入口

之前談過一個觀點——用戶口碑反饋,是品牌基本盤。這背后的邏輯是,一個品牌名字下面包含的所有互聯網內容,成為“數字化品牌”,構成一個品牌的全部。比如我們搜索“完美日記”這個品牌關鍵詞,所搜索出來

年貨節,流動的新消費

今天是臘月十二,距離春節還有不到20天。每年的中國春節,都是最大規模的人口流動。隨之帶來的是商品流動,但最本質的是信息與認知的流動。流動,帶來信息傳播,商業增量。也有很多經典案例,比如2

只有壞策略,沒有壞流量

在廣告營銷圈,反對流量成為政治正確。以前流量為王,增長黑客。現在流量成為品牌的對立面,成為美人贈的蒙汗藥。在一定程度上,我也反對流量吞噬品牌,如果買流量就能建立品牌,那做營銷也太容易了。同理

新品破圈,以貨找人

新品迭代越來越快,這次從消費路徑的視角,重新理解新品營銷。從線下商場超市,到線上電子商務,產品從發布到消費成交,在時間與空間上的路徑都在不斷縮短,現在已經越來越接近看見即消費,所見即所得。即便

平臺品牌,內容外循環

產品型品牌與平臺型品牌,在營銷策略上有巨大差異,方法也完全不同。對于產品型品牌,可樂就是可樂,手機就是手機,賣點與優勢都非常清晰,核心是做大曝光傳遞賣點,一切營銷基于產品本身做。但平臺是中立的承載者,內容是用戶創造的,成為什么調性的品牌,完全看用戶創造

創造信任公式,獲取高效轉化

提升傳播效率的方式,從擴大流量(人群)范圍,到提升內容(產品)品質。應當有個基本共識是:幾乎沒有免費流量,只有更高效的商業流量。那么問題就變成,如何更好的使用商業流量,假如流量的價格是一樣的,流量的效率會降低流量的價格。我通常認為,沒有錯誤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