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臘月十二,距離春節還有不到20天。


      每年的中國春節,都是最大規模的人口流動。隨之帶來的是商品流動,但最本質的是信息與認知的流動。


      流動,帶來信息傳播,商業增量。


      也有很多經典案例,比如2018年春節期間,抖音每日活躍用戶數經歷了一輪“暴漲”,由不到4000萬上升到了接近7000萬。打贏一次春節營銷戰役,有機會將品牌帶入高速增長賽道。


      對于消費品牌,要抓住的是“年貨節”。


      20年前的年貨,10年前的年貨,此時此刻的年貨,定義都不一樣。


      消費者在更迭,商品消費持續升級,年貨“場”在進化。人、貨、場都在重構。


      所以,當下如何理解年貨節,在這場真實流動的消費盛宴中,如何破圈增長?談兩點:


      一是站在當下大環境,對年貨節與年貨的重新理解。


      二是深入年貨“場”,思考人與貨的迭代與破圈。希望對你有啟發。


      以下、enjoy:


      洞察:流動的消費盛宴


      首先如何理解年貨節,以及如何定義年貨?


      流動,是年貨節營銷核心驅動力。


      春節人口流動的普遍邏輯是:信息密度高的人群,向信息密度低的人群流動。


      高度發達城市,向欠發達城市流動。比如子女向父母流動,北上廣向小鎮縣城流動。


      雖然人手一部智能手機,然信息壁壘仍然存在,北上廣的年輕人,總會在春節將這一年的潮流帶回小鎮,形成新的流行。也正因為智能手機,北上廣的潮流,可以沒有任何阻礙的在小鎮流行。


      這場流動裹挾了時尚潮流的演變,新奇消費品的普及,以及對世界最新的認知。


      所以品牌要做的,是將自己的品牌與產品,最大化代入這場流動中。


      年貨,定義一直在變。


      一開始年貨是剛需,父母在春節前置辦生活物資過節,以應對春節期間商戶也都歇業。買吃的喝的,給孩子買新衣服等等。


      我剛來北京那年還沒有高鐵,春節返鄉擁擠的火車車廂中,擠滿了大包小包,我的北京烤鴨與二鍋頭,混雜在同樣是北京特產的各種行李中。對于外出的人,年貨慢慢變成了地方特產與禮物。


      現在談起年貨,很難再關聯到具體商品,本質是“禮物”。


      在我的訪談中,有人給父母買電動沖牙器,還有很多人給父母買iPad,送給母親的護膚品,還有掃地機器人等等。除了新場景,還有很多新物種,被貼上“年貨”的標簽,在春節流動起來。


      我們物質不再匱乏,商戶也不再打烊,年貨儲備的意義在消退,更多的是團聚與分享,給家人或自己。


      換到品牌營銷的問題就是:如何讓自己的產品變成“年貨”,以新年貨的角色,裹挾進這場流動的盛宴。


      接下來進入具體方法,從平臺視角,在新的年貨“場”,如何破圈與重構。


      抖音好物年貨節,“場”的重構與更迭


      品牌要不要做抖音,要不要做直播已經不再是疑問句,變成怎么做的問題。


      最近受邀抖音電商,與小米、佰草集、詩篇一起探討抖音好物年貨節,在這個新的場域,品牌可以獲得怎樣的價值,大家各自如何理解與執行的。


      去年底我講過,直播賣貨開始常態化,也意味著規模化。


      抖音電商的興趣電商,是區別于貨架電商的新場域,在這個“場”內,發現感與逛的價值重新顯現,也意味著可以帶來更大驚喜感。


      興趣電商還有很大的想象空間,如果未來一切向好,品牌的抖音直播間,很可能成為另一種“旗艦店”。


      今年是抖音電商第二年做年貨節,從我個人視角,談談在抖音,如何抓住年貨節這個節點,為品牌帶來新增量?展開講講:


      重構年貨“場”


      興趣電商遇上年貨節,構建了新的年貨“場”。


      在抖音電商購物,下單之前你不知道自己要買什么,刷著刷著就知道了。興趣電商的差異在于發現感與驚喜感,還有現場直播的真實感。


      從1號開始,百大品牌同時在抖音開啟年貨直播,由新消費品牌與大品牌的核心新品構成,這些品牌中的大多數,都具備全天17-24小時輪播能力。也就是說,從1號開始進入抖音好物年貨節,不管任何時刻,他們都在直播賣年貨。


      “年貨”心智很重要。抖音電商聚集百大品牌,構成年貨節主會場。用戶得到的心智是買年貨,品牌的直播心智是賣年貨。這個時間段內,三方的統一認知就是年貨。


      那么,在這個年貨“場”,就具備將潮流產品變成潮流年貨的價值。


      換到消費體感上,最近我想要購買年貨,但還拿不準要買什么,就可以去抖音好物年貨節逛逛。


      年貨場的重構,在于發現新年貨。面對購買年貨的潮流年輕人,在直播間可以定義新年貨。


      “禮物”年貨心智


      豪車腕表奢侈品牌的營銷,不管外在花樣如何多變,內在邏輯是獎勵與禮物,品牌營銷要做的是讓產品足以匹配一次巨大的獎勵,匹配禮物的分量。


      潮流新年貨,本質也是禮物與獎勵。


      尤其對于年輕人來說,過年回家一定要帶禮物,而且不再是吃吃喝喝的禮物,更多變成了潮流禮物。而潮流,意味著我知道你不知道的,或者最新最酷的產品。給父母家人的禮物,也是給自己的年終獎勵。


      在營銷策略上,進入年貨場景,構建禮物心智。


      比如佰草集,作為國貨老品牌,我總結他們的策略是:基于場,定制貨,打新人。



      不止佰草集,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做定制化,不同渠道與生態,不同節點下,定制不同的貨。在抖音的興趣電商年貨場,佰草集跨界延禧宮IP,定制各種宮廷風格產品,在年貨節期間甚至做了賬號矩陣,以更細分的內容與產品,連接年輕人,成為新年貨。


      另一個是抖音上的熱門IP柳葉熙,也參與進年貨節。跨界美妝行業,打造“美妝原美宇宙”世界觀,通過更有想象力的內容,塑造美妝新趨勢,在年貨節期間,創造美妝行業特色日。


      不管佰草集還是柳葉熙,大家都是基于場,創造“禮物”新年貨,融入春節場景。


      流動的新增量


      對于參與抖音好物年貨節的百大品牌,并不是多一個銷售渠道,而是成為品牌新增量。


      興趣電商的“場”,潮流定制的“貨”,加年輕好奇的“人”,讓平日的普通潮流商品,在年貨節變成潮流年貨商品。這不止是量變,更是質變。


      成為潮流年貨后,將跟隨中國最年輕先鋒的年輕人,流動到更廣大的普通大眾,品牌也隨之成為大眾品牌。


      年貨節真正的傳播者,其實是購買新年貨的潮流青年。


      年貨節的大幕已經拉開,百大品牌的直播間正火熱輪播,不同的產品都被賦予新的價值,如果你仍不知道要買什么年貨,或者想要買點不一樣的潮流年貨,或許可以去抖音好物年貨節逛逛。


      對于品牌更重要的,是通過一次年貨節的大促,留下一批潮流青年新客,再帶來更多大眾新客,同時持續鞏固在抖音的品牌陣地與資產。


      總結與展望:流動、破圈、新增量


      2015年我還在電商平臺做品牌市場,那年我們做了第一屆電商年貨節,當時提出的口號是:讓大品牌下鄉,讓土特產進城。通過人的流動,實現商品的流動。


      過去的幾年,我們經歷了下沉市場的滲透、短視頻的全面崛起,新消費的如火如荼。再來看現在的年貨節營銷,我總結三個關鍵詞——流動、破圈、新增量。


      首先是如何理解年貨節,本質是認知的流動。


      外在的工具與信息都已經相通,但北上廣潮流青年的知識框架,與小鎮青年或父母輩的知識框架仍然不一樣。就像大家都在用抖音,但看見的不是一個抖音。


      年貨節的商業價值,是通過人的流動,帶動認知差異的流動,最終帶動商品的流動。


      然后如何定義年貨,潮流新年貨,心智是“禮物”。


      年貨不再是剛需,越來越成為家庭團聚的禮物。從十多年前大包小包的北京特產,到現在各種電子潮流新消費。差別在于十幾年前的北京特產只能從北京帶回去,現在的各種潮流年貨,在認知普及后,可以隨時購買。


      隨著年貨節商品的流動,品牌的消費者規模也隨之擴張。對于當下的新消費品牌,是絕佳破圈機會。


      再是年貨節的品牌目標,短期爆發,長期破圈。


      短期目標是賣貨,但如何賣就需要方法,要以潮流年輕人作為核心受眾定制策略,因為他們才是核心傳播力。總結方法是:基于場,定制貨,打新人。


      短期賣貨策略對,長期價值自然會顯現。


      比如我給我父母買了掃地機器人,春節親戚朋友鄰居們來串門,是不是也想要呢。尤其在小鎮熟人環境下,消費潮流更容易口碑傳播。


      年貨節不僅是一場促銷,更是一場巨大消費力的流動,流動帶來新的增量。


      以上。


      點贊(75) 打賞

      評論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服務號

      訂閱號

      備注【拉群】

      商務洽談

      微信聯系站長

      發表
      評論
      立即
      投稿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