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

平臺品牌,內容外循環

產品型品牌與平臺型品牌,在營銷策略上有巨大差異,方法也完全不同。對于產品型品牌,可樂就是可樂,手機就是手機,賣點與優勢都非常清晰,核心是做大曝光傳遞賣點,一切營銷基于產品本身做。但平臺是中立的承載者,內容是用戶創造的,成為什么調性的品牌,完全看用戶創造

品牌新增長:市場紅利后,是經營紅利

一個普遍共識是,人口與流量等市場紅利已經見頂。而普遍的焦慮在于,紅利見頂后,新增長在哪里?必須進入更長時間的歷史邏輯,才能理解當下發生的時間,看清其價值與意義。一是進入大環境的歷史邏輯,

創新品牌“觀念”,成為超級IP

改變人們生活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技術發明,一種是觀念發明。對于品牌營銷人來說,能做的是觀念創新與發明,新觀念塑造新的共識。什么是觀念,比如包豪斯之于建筑設計,包豪斯學校沒有發明任何新技術,但由于

超級品牌,創造新增量

今天談談大品牌,已經非常成熟的超級品牌,他們在品牌營銷上的策略邏輯。超級品牌的痛點是,大眾傳播邊際效應遞減。知名度已經非常飽和,全國甚至全球人盡皆知,產品沒有顛覆性創新,做營銷的價值感在減弱

奧運啟示:入口化,階梯式傳播

對于所有人來說,這一屆奧運會的觀看形式,是由短視頻主導的。過去人們看奧運,大多是跟著賽程表,守著電視機看比賽。但現在,先刷短視頻,刷到楊倩、全紅嬋、蘇炳添的短視頻后,才回去找完整比賽。這或許是第一次,在如此大的賽事中,短視頻作為最重要的傳播入口,對

文創跨界:從限量款,到日常款

國風國潮,傳統文化IP跨界,成為越來越多品牌的選擇。在大國崛起與文化自信的背景下,這一趨勢仍將延續,借助商業品牌的影響力,推廣中國傳統文化,塑造中國審美。一個現象是,當品牌借助中國傳統跨界產

回顧2021:“經營力”思維做品牌

以前互聯網是傳播渠道,現在是經營陣地。品牌“經營力”,是今年阿里媽媽提出的概念,意思是品牌數字化與智能化經營能力。臨近年終,《財經》雜志聯合阿里媽媽推出《數智經營年終盤點》,發布9個年度關鍵詞,

燒烤,激活淄博

我是淄博人,在張店區上學工作四五年,然后從淄博來北京。淄博燒烤好吃嗎?我想一定沒有北上廣的米其林好吃。淄博燒烤最近火透了,打開各種社交媒體都是淄博燒烤,大大小小的網紅趕赴淄博吃燒烤(蹭流量),大批2

高端品牌年輕化:品牌第一,高而不冷

中國高端品牌的營銷,過去幾十年的表達是:“我們是高端品牌,我們很高端。”目標受眾刻意避開年輕人,定位在中年成功者身上,且大多為男士。現在看來,這樣的營銷畫面難免油膩。消費環境在變,消費人群在

熱點,還追不追?

追熱點的流行,大概可以追溯到十年前杜蕾斯的“雨夜鞋套”。過去十年無數品牌追熱點,自認為成功的很多,但翻車道歉的也很多。現在大多數品牌醒悟過來,還是要踏踏實實做品牌,熱點追不追價值不大。如同雙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