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

燒烤,激活淄博

我是淄博人,在張店區上學工作四五年,然后從淄博來北京。淄博燒烤好吃嗎?我想一定沒有北上廣的米其林好吃。淄博燒烤最近火透了,打開各種社交媒體都是淄博燒烤,大大小小的網紅趕赴淄博吃燒烤(蹭流量),大批2

趨勢——新品復興

艾略特在詩句中寫道:丁香從死去的泥土中生出新芽,混雜著回憶與欲望。疫情之前轟轟烈烈的消費升級,在疫情后的第一個春天開始復蘇。今年大多數品牌開始加速推出新品,消費復蘇,新品復興。新品,是消費升級與品

觀點:市場部向外看

不做長廣告,營銷還是有很多其他事兒可以做。上周我去阿里巴巴市場營銷創新大賽supernova評獎,花了一整天時間,把阿里各個BU過去一年最優秀的案例都看了一遍,長廣告幾乎沒有,廣告片加傳播的案例也

長廣告,全面潰敗

你知道在古早廣告業,曾有一種東西叫“長文案”,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段表白。我記憶深刻的一段,是臺灣奧美為出版社創作的《我害怕閱讀的人》,全文超過1000字,放在今天很多軟文都不夠1000字,但當時仍作

品牌話題,驅動傳播內容

盡管社交網絡已經非常成熟,傳播策略始終沒有被很好的重視。社交網絡時代,傳播策略要大于內容策略,或者說傳播策略包含內容策略。在很多項目中,80-90%的精力在內容上,包括內容的創作與制作,最終花費數

以流量邏輯,理解品牌冠名

談起冠名營銷,首先想到的是內容維度的冠名。比如綜藝節目、賽事內容、晚會內容等等,品牌看重的真的是內容本身嗎?或者是內容帶來的流量,以及流量附帶的內容屬性?如果僅從內容邏輯理解冠名,我們就會被框住,

?市場部困境:中小達人規模化

在更多營銷項目中,達人成為重要的連接者。社會化媒體之前,廣告是絕對主導,廣告內容+媒體投放是主流的傳播模式。隨著達人影響力更大,以達人為主導的營銷戰役越來越多,兼顧內容與傳播的達人,正在成為品牌

內容互動,觸發用戶行動

品牌與消費者的互動,我大致分成兩種,一種是產品型互動,比如轉發評論點贊,或者搶紅包集福卡。另一種我稱之為內容互動,用戶看見品牌內容,并由此產生回應或行動。內容互動,常常被品牌忽視,可能不是即時可見的互

品牌種草,走向確定性

種草,從一開始的網絡用語,到成為營銷術語,現在要更正式思考種草策略。常常能聽到一些粗暴的種草策略,比如先鋪3000篇筆記,300個短視頻,多少個問答等等,或許真的有品牌這樣做過,但這更像是高級水軍,

進入輿論,議題式種草

品牌如果不參與社會議題,不進入大眾輿論,就只是賣貨的,不稱之為品牌。我想談談品牌-社會-消費者,這三者的關系。從品牌端來說,產品競爭必然會走向同質化,未來更多的是品牌競爭。從消費端來說,新一代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