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草,從一開始的網絡用語,到成為營銷術語,現在要更正式思考種草策略。

      常常能聽到一些粗暴的種草策略,比如先鋪3000篇筆記,300個短視頻,多少個問答等等,或許真的有品牌這樣做過,但這更像是高級水軍,而不是種草營銷。

      另一種對種草的理解是,達人們拿起產品背誦說明書,純靠達人的粉絲積累與信任推銷,沒有為產品信息帶來新增量,這不能叫種草營銷。

      進入營銷策略思考種草,本質是生意效果導向的內容營銷。

      巨量引擎根據抖音的大量案例與效果數據,推出行業首個以種草為優化目標的品牌保量產品“種草通”,以更策略性的思考,結合數據洞察,將種草營銷向精細化、規模化、全鏈路的方向迭代,為品牌帶來更確定性的生意增長。

      我們試圖梳理清楚種草的本質,以及建立確定性種草的策略框架。

      以下、Enjoy:

      種草,生意導向的內容營銷

      應該在什么觀念框架下理解種草,種草對品牌的價值是什么?

      首先,我認為應該在品牌內容營銷的邏輯中理解種草,將達人種草內容提升到品牌維度,釋放出規模化張力。

      種草,在我看來是介于品牌廣告與效果轉化廣告之間的形式,用好種草營銷則品效合一,用不好就是浪費預算。

      品牌廣告更注重曝光與知名度,而效果廣告過于直給,往往不能達成理想效果,而優秀的種草內容則很好的平衡了兩者,以內容營銷的形式,做效果廣告。

      短視頻平臺的消費路徑已經完全被打通,既可以完成即時轉化,也可以先種草之后再拔草,最終都能讓消費與品牌的距離更近一步。

      品牌廣告與效果廣告都是品牌的主動投放行為,而達人種草通常被認為是達人商業化內容,從創作到傳播形成閉環,很少破圈。

      將種草提升到品牌維度,好的達人種草內容,也可以成為品牌投放素材,完成規模化種草。

      比如目前在抖音里常能看到,一些大主播的產品介紹片段被作為信息流廣告投放,一些優秀的達人種草內容被更大范圍投放,有時一條種草內容就能帶來百萬量級的GMV轉化,這是將達人種草內容提升到品牌維度后,釋放出來的規模化張力。

      簡單梳理,我們將種草營銷分成內容+傳播兩個部分。

      優秀的種草內容至少應該有三個基礎維度,一是創作者角色,應該是羅永浩或者董宇輝,但不會是品牌方或純素人;二是內容屬性,測評還是試用,場景還是賣點;三是目標受眾,準備說服哪個圈層的用戶,接收信息的人是否對內容感興趣。

      在傳播部分可以分成二級火箭,基礎驅動力來自達人本身,如果轉化效率足夠高,品牌再加大投入進入公域流量,擴大轉化規模。

      所以,站在品牌營銷的全局視角,種草營銷是大曝光之后,承接更詳細的產品解讀,品牌官方內容之外的用戶視角,是不可或缺的內容補充。

      同時種草營銷已經成為最具品銷比的營銷模式,在新品上市,節點大促等重要戰役中扮演銷售蓄水的重要角色,幫助品牌在關鍵節點實現銷售爆發。

      策略:建立確定性種草框架

      然后是種草營銷策略框架的構建,從全局視角理解品牌種草的策略模型,進行確定性更高的種草營銷。

      抖音擁有超6億日活的同時,顯然也成為重要的品牌種草平臺,巨量引擎基于過去大量實踐案例與效果數據,再加上對種草策略的梳理,開發出“種草通”產品,核心是加上了A3人群,針對精準人群的規模化種草。

      我們從精細化、規模化、全鏈路三個層面解剖種草通,梳理出更為確定性的種草模型,這也將是“種草營銷”這一營銷形式的一次迭代。

      精細化擴張A3人群

      過往的種草過于強調內容維度,而忽略了人群維度。

      在種草通產品中,最重要的升級了人群維度,在投放模型算法中,直接以更精準的A3人群為優化目標。

      在巨量云圖推出的O-5A人群資產模型中,將A3直接定義為“種草人群”,就是被品牌所吸引的人群,這個階段的消費者的消費需求更明確,只差臨門一腳的消費決策。

      在人群端錨定A3,就有第一個種草確定性。

      這里還要搞清楚一個概念是,A3從哪里來,又會到哪里去。

      在巨量引擎O-5A體系中,O/A1/A2人群是從潛在用戶,不斷加深對品牌了解的過程,比如用開屏或其他大曝光形式,將潛在用戶,轉化為A1或A2人群,這些就是對產品有需求的潛在消費者,針對A1和A2人群進行種草。

      達人種草營銷的目的,是將A2人群向前一步變成A3人群,從興趣到吸引的過程。當用戶被種草,或許在短視頻的“看后搜”直接下單,或許下次在品牌直播間進行拔草,就進入到A4成交的階段。

      種草內容規模化投放

      先有精細化,再談規模化的問題。

      規模化分成兩種,一種是開篇講到的鋪量,通過達人規模化與內容規模化來實現廣泛覆蓋,但這仍是粗暴的。

      種草通產品的邏輯是,一開始品牌會找多位不同達人來創作內容,或許有羅永浩,也有董宇輝,還有多位不同圈層維度的達人一起創作內容。先在達人自有粉絲群中監測數據,最后發現效果最好的是個中腰部小達人,只有10萬粉絲,但各項指標都超預期。

      現在怎么辦?讓小達人再創作一條,一周一條?種草通的邏輯是,將這條轉化率最高的內容,向品牌的A2人群規模化投放,以傳播邏輯規模化擴張A3人群。

      先精選達人,再內容賽馬,然后通過投放來規模化擴張A3人群,這是種草營銷的第二個確定性。

      全鏈路傳播思維

      通過精細化與規模化,實現A3種草人群的擴張,最后是全鏈路傳播,做到確定性成交,品牌實現確定性增長,才是種草營銷的結束。

      做任何營銷動作,都要有下一步行動,如果花了很多預算,消費者仍在原地沒動,就是浪費預算。

      種草營銷的下一步,是產生確定性成交。

      回到種草通產品中,規模化種草主要應用于成交爆發之前,比如大促的bigday之前,或者新品上市的第一波售賣前。

      同樣是數據驅動,當用戶對種草內容的觀看時長,互動與跳轉率達到一定閾值,就會被認定是有意愿消費,但還沒有下定決心的用戶,下一步或許是推送品牌直播間,進入成交場域,更進一步了解產品賣點,價格優惠等決策性賣點,產生更高效的轉化成交。

      種草內容規模化投放讓更多A2興趣人群,向前一步變成被品牌吸引的A3種草人群,到成交爆發節點時,更重要的是將A3人群再向前一步,在直播間或貨架場景變成A4成交人群。

      最后一個種草營銷確定性,是最終產生確定性成交,為生意帶來確定性增長。

      總結與展望:種草升級

      種草在粗放發展三四年之后,必將走向更規范,也更確定性的策略升級。

      從內容屬性與營銷全局視角來看,種草內容是內容與商業的完美融合,且能夠被消費者所接受,既增加了一個內容的維度,也增加了一種內容營銷的模式,值得更深入的探索與發展。

      從兩個層面來總結:一是對種草營銷的重新理解,二是建立確定性種草的策略框架。

      先說對種草的理解,一開始“種草”與“恰飯”都是來自用戶發明的網絡詞匯,但在品牌方與平臺端的共同推動下,“種草”已經是比較成熟的營銷形式,正式的詞匯,我們也需要將種草納入常態化營銷策略中。

      從達人合作,上升到品牌營銷的維度。種草內容是融合了內容與商業,是生意導向的內容營銷。

      過往看待達人種草時,通常只是達人內容合作,傳播范圍局限于達人粉絲。相比品牌廣告與效果廣告動輒百萬千萬的投放,優秀的種草內容還附加了用戶視角的創作者角色,也可以做大規模投放,也可以全鏈路傳播,在品牌大型戰役中成為重要的一環。

      然后談確定性種草策略框架,梳理三點分別是精細化、規模化、全鏈路。

      首先是人群的精細化,從只有內容維度的廣泛種草,到內容維度+A3人群維度的精準對接。在平臺內識別對品牌的感興趣的用戶,進行更高效與精準的種草傳播。

      然后是投放的規模化,不是通過達人或內容的規模化,而是通過精準人群的投放規模化。以內容賽馬篩選出轉化效率最高的內容,然后面向A2人群規模化投放,實現A3種草人群的規模化擴張。

      直至成交的全鏈路,種草之后要有下一步,在大促爆發或者成交節點期,再將直播間等“成交場”規模化投放到A3人群中,實現更高效率的轉化,更確定性的增長。

      直播賣貨與達人種草的出現,讓我們看見一種趨勢是,互聯網內容流量與商業流量正在快速融合,并且消費者可以接受這種融合。在這種融合之下,直播賣貨已經成為萬億級的市場,達人種草也需要更成熟的策略來推動。

      種草營銷的升級與迭代,需要品牌方、平臺方梳理出高效的策略框架,并成為廣泛的行業共識。

      我理解種草的未來,應該成為新的效果廣告。

      以上。

      點擊“閱讀原文”限時領取「巨量引擎A3種草故事畫冊」,更多干貨解答獨家奉上。



      點贊(34) 打賞

      評論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服務號

      訂閱號

      備注【拉群】

      商務洽談

      微信聯系站長

      發表
      評論
      立即
      投稿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