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

品牌升級,就是場景升級

每年的七八月份,都是品牌升級的高峰期,最近看了幾個案例,有一點點感想,咱們談談。多年來我的個人感受是:品牌升級是個筐,什么項目都往里裝。我們會見到各類以品牌升級為名的營銷,有些就是簡單的換了個slogan,有些就是新拍了個廣告片,太多太多這種浮于表面的

線下消費的入口,在手機屏幕中

大部分線下消費,都是從互聯網開始的。手機屏幕,成為進入品牌的“入口”,這已是事實。之前我提過觀點說:所有的“效果”,都在手機屏幕中。導向這一結果的原因,是人們每天的手機屏幕使用時間,所有互聯網

新銳品牌,占領輿論生態位

品牌的生長邏輯,大概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從無到優質小眾品牌;二是實現從小眾到大眾的跨越;三是保持大眾品牌的增長與活力。第一和第三階段可以持續線性增長,但第二階段的跨越,需要一次爆炸式增長,是

成熟大品牌,更需“立圈”

當“破圈”成為營銷熱詞時,我們談談如何“立圈”。我遇到一些成熟大品牌的項目,他們也在思考破圈的問題。但當我開始思考后發現,這些成熟品牌的問題不是破圈,早已經破無可破,他們更需要思考的問題是,如何“

品牌“藝術展”,信息立體表達

接連看到多個品牌的“藝術展覽”,做的都比較成功,似乎正成為新的流行。Prada在上海聯名菜市場做展覽,北京三源里也常被當做“展館”;釘釘在杭州做了“消失博物館”展覽,在微博登上熱搜;上個月評選某營

進入輿論,議題式種草

品牌如果不參與社會議題,不進入大眾輿論,就只是賣貨的,不稱之為品牌。我想談談品牌-社會-消費者,這三者的關系。從品牌端來說,產品競爭必然會走向同質化,未來更多的是品牌競爭。從消費端來說,新一代年輕

大眾傳播,借勢中心化內容

每一次世界杯,都是一次密集的營銷節點,眾多品牌在這期間爭奪注意力。今天我們談談大眾傳播話題,這從來不是新的話題,但在當下的傳播環境中,絕大多數傳播都是圈層傳播,而非大眾傳播。我們看到話題閱讀量幾個

新品營銷,品牌增長“賽末點”

伍迪艾倫有部電影叫《賽末點MatchPoint》,劇情仍然是絮絮叨叨的男女情感。賽末點的意思是,比賽到了關鍵決勝分,最后的賽點時刻。我想用這個概念比喻當下的新品營銷,在當下的消費品牌營銷中,

中國大牌,品牌化

前段時間寫“大牌氣質”,今天再談談“品牌氣質”,從大牌到大品牌需要跨越什么?對于剛成立的新消費或網紅品牌,他們足夠先鋒與新銳,需要更為沉穩可靠的“大牌氣質”,成為值得消費者信任的品牌。但中國

品牌閑筆,營銷之外做品牌

每到春節,很多品牌會推出自己的年度品牌片,通常要幾分鐘到十幾分鐘不等。前面兩個春節,每年至少10家以上品牌拍長片,除了像Apple等個別會引發大眾傳播,很多都寂寂無聲,不過如此。用戶觸點分散,短視頻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