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an是我組織《營銷管理》共讀營的時候認識的朋友,他目前在深圳創業做營銷咨詢服務。我看了他在知乎上更新的文章,很有收獲,就打算幫他轉載一下,擴散給更多的朋友。結果拖延癥犯了,從4月份一直拖到今天,慚愧。


      以下為正文,原文發布在知乎專欄:木與木品牌營銷方法論

      https://www.zhihu.com/column/c_1348924057342152705




      本文結合了營銷推廣理論與市場實操經驗,全文總計8000多字,希望能幫一些初創品牌建立完整的營銷思路,少走彎路,發揮品牌最大的價值。


      在談論初創品牌如何做好營銷推廣之前,我想先談下一個品牌可能面臨的市場競爭,可以分為三個層面:

      • 產品力的競爭;

      • 銷售力的競爭;

      • 品牌力的競爭

      這幾天與不少飾品手表品牌的老板交談,一致認為品牌的基礎是產品和供應鏈,如果沒有把這一環節打通,做品牌就好似空中樓閣,中看不中用。

      所以初創品牌做營銷推廣之前,應當建立一套完整的產品開發設計與供應鏈體系。

      品牌在市場上將會遇到的競爭層次


      初創品牌營銷推廣的第一步:做好產品,講好產品

      隔行如隔山,這里講的是對行業產品的了解,消費習慣的洞悉,營銷人摸透一個行業少則一兩年,多則五年。

      營銷推廣是基于產品之上的,如果只是夸夸其談的理論,很難落得了地,所以初創品牌推廣的第一步不是在思考在哪個地方投放廣告,策劃什么活動,而是做好產品,講好產品

      過去五年,我接觸過很多工廠老板,心中一直有一個疑惑,為什么大多數工廠做不好品牌?

      現在我的心中稍稍有一些答案:

      • 工廠做品牌,品牌沒有一致性

      因為工廠更多走的是代工模式或者批發模式,所以產品款式很多,風格多樣,但也正是這樣,品牌缺少記憶點,看見這款產品像一個品牌,看見另外一款產品又像另外一個品牌,長久以來品牌雖然出了很多貨,但并沒有讓消費者記住,他們購買的還是一個產品而已,不是品牌。

      所以,初創品牌做產品時,要保持產品設計風格的一致性,和材質、結構色彩上的一致性或關聯性

      品牌的一致性除了體現在產品上之外,還體現在長期輸出的功能價值、社會價值、情感價值的一致性上面。

      • 工廠做品牌,設計和營銷細節處理得并不好

      工廠一般接觸不到終端消費者,優勢往往在于產品品質和成本控制上面。

      在于產品傳達方面,工廠更多的是模仿,但每一個品牌都擁有自己的基因,盲目地模仿是不能超越其他品牌的。

      我見過一些工廠拍攝產品模特視頻,基本上參考其他品牌,對于產品記憶點的呈現,模特的選擇、妝容和服裝搭配上面討論甚少,但往往現在線上營銷,消費者看重的是視覺傳達,他們首先是感知不到產品品質的,首先感知的是產品視覺所傳達的質感。

      很可惜,能把產品講好的品牌并不多

      還有認識一個眼鏡工廠的老板,營銷上的做法就是請明星代言,請一個明星代言一年可能花了150萬,然后,就不做營銷投入了!!!

      不去投小紅書,不去做達人種草,也不去做內容輸出,他覺得請個明星鎮場子就可以了!

      在我們做營銷的實操中,都是花150萬請明星代言獲取的是資源,如果要把資源完全利用起來至少還要花5倍的預算,不然誰知道你請了這個明星?誰會因為這個明星代言了你的產品而記住你?誰會因為這個明星代言而購買你的產品?

      Angela Baby和李易峰代言的德芙廣告,當年各大視頻網站與衛視廣告刷屏

      做好產品,在材質選擇、結構設計、色彩搭配三個方面;

      講好產品,挖掘產品與消費者關聯的獨特記憶點,重視視覺記憶傳達。


      品牌營銷的戰場

      我們做時尚品的,消費者心智是最終戰場,但真正對消費者產生影響,品牌往往要借助三個子戰場:

      • 產品戰場;

      • 渠道戰場;

      • 媒體戰場。

      產品是1,營銷就是后面的0,廣義的營銷,產品開發設計也是里面的一環

      品牌對消費者產生營銷的三個子戰場

      營銷人員通過對市場和目標消費者人群的調研來收集產品開發建議,或對已有產品的改良建議。我們一般有以下幾種方法去獲取市場和消費者對產品的反饋:

      • 電商平臺測款:拿新的款式去測點擊率和收藏加購率;

      • 調查問卷:設計針對老客戶和新用戶的調查問卷,分別收集不少于300份的調查問卷;

      • 社交平臺信息流廣告測款:測試進店點擊率和收藏加購率。

      關于渠道,前期我不建議鋪設過多的銷售渠道和推廣渠道,第一初創品牌沒有那么多的精力和人員,第二越多平臺越不精,本來就是后來者,先把一個渠道做好再說,把一個渠道做好,一套成熟的營銷模式也自然出來了。

      如果你一個渠道做好,有了標桿,其他平臺的分銷、代理甚至官方資源全部都來找你了。

      以前我們做手表品牌時,這里找關系,那里找關系,到處跑,最終入駐了很多分銷平臺,比如寺庫、達令家、萬表等平臺,花了大力氣進去的,最終還是要靠自己在天貓、京東這些平臺發力。

      做渠道要明白一個道理:

      渠道是消耗品牌力的,想要把品牌做起來自己得先投入,建立一個跑得動銷售的品牌體系


      而媒體,是任何做品牌營銷推廣的都要積累的資源,一是提升品牌背書,增強品牌的可信度,二是媒體人對于產品和品牌的描述更深入、全面,展現給對品牌感興趣的人的信息更加有吸引力。

      做營銷推廣的人,都要重視媒體人

      初創品牌的營銷推廣怎么做?

      初創品牌做營銷推廣,要考慮五個層面的問題:

      01 產品開發與設計

      基于對行業產品了解的情況下,研究新款式,這個款式設計上一定有可講的噱頭或結構上有所創新。

      對于時尚品來說,設計很重要;而對于電子產品來說,結構很重要。

      比如我們看到簡約的兩針手表,甚至三針的,都會自然而然地想起DW手表

      DW簡約兩針表

      我們看到小綠表,就會自然而然地想起lolarose手表

      lolarose手表

      看到蜜蜂、蝴蝶,就會想起OB的秘密花園設計。

      OB手表的小蜜蜂款式

      但是看到VH的這款星辰表,我會自然地想起蕭邦快樂鉆石系列。

      VH手表星辰款

      品牌設計的產品要和前面的產品有關聯,不僅在產品款式與風格上,也包括品牌價值、情感價值的輸出。

      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以統一的形象展現在消費者面前,占據消費者心智,讓消費者在有此種風格產品購買需求時第一時間能想到我們的品牌

      02 供應鏈周期與品質管理

      工廠做品牌應該在這方面問題不大,但是如果沒有自有工廠的這部分就需要耗費比較大的精力。

      對于任何品牌來說,產品都是1,沒有這個1,后面無論加多少0都沒有用。

      往往壓垮一個品牌的就是產品質量和周期,這個環節沒有把控好,一切都是無用功。

      我接觸過一個品牌,產品有研發優勢,而且功能也非常能滿足用戶需求,但就是產品的質量達不到要求,客戶口碑崩了,很多差評和退貨,這樣反倒在給品牌減分,比做一個新品牌還糟糕,因為你已經徹底喪失了一部分優質的客戶。

      也有因為產品生產周期的問題導致最佳銷售機會流失的,我15年底的時候做過一個手機品牌,新品上市的時候在亞馬遜還不錯,但公司只準備了100多臺,好像1個月時間就賣完了,缺貨一直缺了4個月,再到新產品來的時候市場機會已經流失了,雖然這個品牌就算不缺貨也不一定做得起來,但缺貨對于正處于銷售中的產品是個毀滅性的打擊。

      現在的市場,沒有用戶會等你1個月,2個月,3個月,除非那些還未面試的科技產品,如果你的產品已經上架了,而且還賣的不錯,保證產品質量和生產周期是生死攸關的環節。

      03 品牌視覺設計:為用戶呈現統一的品牌視覺形象


      我一直認為品牌的視覺呈現是一個抒發情感的過程,是有生命力存在于里面的。

      你把品牌當做一個人,他所想要表達的理念也必然是生動的。

      所以品牌視覺設計的呈現不應局限于產品【物】的表達,更應在于情感【人】的表達。

      視覺的傳達如果陷入了模仿復制的循環,消費者將永遠記不住你

      當DW的簡約INS風火起來時,很多品牌模仿DW,但沒有一個起來。

      當OB的秘境花園火起來時,很多品牌模仿OB,但沒有一個起來。

      當lolarose的小綠表火起來,很多品牌模仿lolarose,但沒有一個起來。

      當KVK首飾火起來,很多品牌模仿KVK,可能一個都起不來。

      當布加迪機械科技風火起來,很多品牌模仿布加迪,可能一個都起不來。

      我們終于明白:光靠模仿是做不起品牌的

      跟在別人后面走,永遠沒有前者視野開拓

      模仿之后再創新倒有可能

      品牌的視覺涵蓋很多,宣傳片、創意圖、短視頻、宣傳物料、主圖、詳情圖......

      從15年開始關注了很多品牌,發現國外的品牌在視覺呈現在會比較統一,但國內的視覺就會多樣化一些,可能的原因在于國外核心的視覺要素是固定的,萬變不離其,而我們可能太想把所有的元素都呈現給用戶了。

      品牌視覺設計的呈現來源是設計理念,基本出發點是用戶需求。

      現在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很多的年輕群體,特別是Z世代的人群買東西,是靠種草、直播驅動的,首先不管品質好不好,如果我看著喜歡,我關注的主播推薦了,有某個網紅大V推薦了,那就買了,這樣的市場環境對小品牌來說越來越友好了

      市場越來越細分,用戶的需求越來越個性化。

      品牌的視覺也要跟得上節奏,有可能我們看著很炫酷的設計就是沒有人買單,有可能希拉平常的設計卻獲得了用戶的一致青睞,這與用戶需求不無關系。

      品牌視覺設計是由物質和情感雙雙驅動的,物質是使用基礎,情感是價值基礎,兩者結合設計才能給用戶熟悉、快樂的視覺體驗。

      04 聚焦營銷與銷售渠道:在目標客戶聚集的平臺呈現用戶感興趣的內容

      可能做電商,大家第一首選是天貓,但是現在,我覺得不一定。

      天貓已經是一個非常成熟的電商平臺,除非產品有特別的優勢,而且舍得花錢投廣告,做營銷,否則在天貓上獲取流量已經特別難得。

      為什么不嘗試男性群體更多的京東,30+女性群體更多的唯品會,或者潮流極客更多的得物,又或者下沉市場人群最多的拼多多,又或者冉冉升起的電商之星 - 抖音呢?

      對于初創品牌來說,獲取流量很重要。獲取流量并不一定要在流量最多的平臺,而應該在目標群體更聚焦或者流量更多的平臺,再去衡量獲客成本做綜合的判斷

      如果其他平臺做到行業第一第二了,天貓等電商平臺自然開放了。

      以前有淘品牌,現在大家也在講抖品牌,也許是一個機會。


      所以一般我會讓進公司品牌中心的人做一個工作計劃,其實是想看到計劃里的市場思維,而不是大家都在做天貓,那我就要做天貓的引流。

      更多地是研究平臺、目標消費者與競品動向。

      了解市場的目的,在于將產品理念與目標消費群體結合起來。

      知己知彼,百戰而不殆。

      洞悉了競爭對手的行為和市場趨勢,營銷才不至于迷茫,有的品牌營銷表面上數據很好,但我一看,這種營銷實際效果并不好,走不遠。有的品牌堅持做垂直領域的營銷,雖然暫時數據一般,卻一旦起勢就很容易爆發。

      • 001 品牌市場分析

      初創品牌,所處的市場規模有多大,增速有多快,是否是剛需,是否有復購,是否市場集中,都會影響你的營銷決策。

      品牌市場分析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是競爭環境的分析,品牌是否處于一個新興市場還是紅海市場?

      如果開辟的是一個新的市場,所需的營銷費用里面會包括極高的教育成本,但護城河也是比較容易建立起來的;如果開辟的是一個已經成熟的市場,則需要對市場進行切分,找準競爭不是很大的細分市場,快速占領。

      例如說大碼女裝就是一個有潛力的細分市場。

      又比如說智能漁具開辟的就是一個新的市場。

      • 002 品牌營銷&銷售渠道確定

      品牌營銷渠道不是由營銷人員拍腦袋決定的,而是基于目標用戶的存在而決定的。

      如果你的目標用戶年齡是35-50歲,那么營銷渠道一定不是微博,而更應該是頭條、快手、抖音之類的平臺。

      你的目標用戶人群在哪里集中,營銷渠道自然也就確定了。

      可能有些渠道覆蓋的人群比較廣,拿抖音來說,用戶已經從幾歲的小孩到中年人了,對于一些目標人群在18-25歲的品牌來說,B站可能比抖音更合適,二次元的關注者基本上還是一些95后,00后,也有少部分的90后。

      品牌渠道的選擇勿貪多,能在目標用戶聚集的一兩個平臺打開聲量,那就很了不得了。

      對于銷售渠道來說,也是同樣的道理。

      • 003 品牌營銷內容策劃

      品牌內心的核心:情感共鳴、差異化。

      初創品牌做內容的時候遵循的也是“二八原則”,80%做產品內容,20%做場景、情感方面的內容,目的是讓用戶先記住產品。

      而成熟的品牌可能在產品和場景、情感方面的內容就五五開了。

      內容在品牌傳播中承擔著重要的角色。

      我們鼓勵用戶多去創造內容,而且也通過視頻、圖文征集活動話題互動各種激勵手段去引導用戶創造優質內容,目的就是要從用戶的角度出發創作內容,引起同類用戶的共鳴,這樣的內容比我們自己寫出來的,要更珍貴些。

      當一個品牌用戶創造的內容遠遠超出品牌自身創作的內容,這個品牌其實已經成功了。

      我也鼓勵團隊中做內容不要復制、抄襲,可以學習,但絕對不允許原封不動地抄襲別人的創意,保持原創性是內容運營者的基本素養,內容經驗可以慢慢積累,但做內容的方式和想法一旦確定,就很難變動了

      內容的呈現也要匹配消費者的喜好,現在短視頻正熱,如果你的內容的主要呈現方式還是圖文,那就有點背離消費者的偏好了。

      內容形式迎合消費者偏好


      • 004 確定營銷策略

      雖然現在用戶的購買流程在加快,但瞟一眼就購買的人至少還是在少數,大多數人還是會因為習慣或熟悉才去選定產品的。

      在營銷上不能因為直播帶貨等快速購買的興起,就放棄了對營銷原則性的布局

      直播帶貨是銷售的一種渠道,但熱度遲早會降下來,等到回歸正常的時候,營銷一樣也需要不同的階段。

      光直播撐不起一個品牌

      流量需要培育,用戶購物心理也需要培育。

      品牌認知(覆蓋) - 品牌喜好(互動) - 客戶(購買) - 粉絲(參與感)

      我們做品牌的時候還是會遵循這樣的漏斗模型,在平常的時間里做品牌認知,盡可能多地去覆蓋和拉攏用戶,通過一些活動增加用戶喜好,在節假日或大的電商營銷節點給予一定的福利、讓利活動來促進用戶轉化,策劃一些老客戶活動去讓他們參與到品牌的運營或建設中來,比如產品體驗官計劃。

      有的品牌在520,七夕,圣誕節這些節點爆發比較好,有的品牌在618,11.11爆發比較好,在不同的節點制定營銷策略,是我們團隊的共識。

      05 客戶關系管理:產品賣出去之后才是客戶服務的開始

      任何初創品牌都不能忽視對客戶的服務。

      • 真實的購買者是否是品牌的目標客戶?

      • 客戶購買的原因是否是我們預想的因素?

      • 客戶滿意度是否在持續提升?

      • 客戶營銷的渠道是否正確?

      • 品牌內容是否引起了客戶共鳴?

      這5個來自靈魂深處的拷問,關乎品牌設計、營銷策略、銷售人群的調整,營銷也可以用數據說話

      有些問題通過客戶關系運營也可以解決。

      例如說客戶滿意度可以通過售后問卷調查、電話回訪等方式提升;

      又比如說通過客戶數據調研給其他部分提供數據反饋與決策支撐;

      再比如說通過客戶社群運營增加老客戶粘性,提升復購率。

      (關于客戶關系運營,可以閱讀這篇萬字長文:https://zhuanlan.zhihu.com/p/352436178)

      越是初創品牌,越要做系統性的規劃,不至于跑了老長一段路之后再折回來,浪費了人力和時間成本。

      在沒有一個完整的營銷體系之前,面對新的東西時不知道如何去安放他們,這種不確定性會讓很多做營銷的人做著做著就迷茫無措。

      做品牌營銷一定要考慮三個方面的建設:

      • 曝光;

      • 流量;

      • 轉化。

      也就是:

      • 目標消費者在哪里看到你?

      • 目標消費者如何信任你?

      • 目標消費者在哪里下單購買?

      先知者先行,先行者先知,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一條康莊之道


      點贊(18) 打賞

      評論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服務號

      訂閱號

      備注【拉群】

      商務洽談

      微信聯系站長

      發表
      評論
      立即
      投稿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