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貨品到品牌,這中間的鴻溝是什么?
一位品牌主跟我說,他們出貨量非常大,也賺錢,但沒有品牌識別度。重金做了品牌咨詢,也請明星拍廣告做投放,但仍舊不見成效。
我對此的判斷是——品牌沒有被談論。
這是很多國貨品牌的問題,很會賣貨,但沒有成為品牌。以我的個人見解,在社交網絡的時候塑造品牌的邏輯變了。
一是形成規(guī)模化產品銷售,二是讓品牌在社交網絡被談論。
今天我們來談談,在持續(xù)迭代的新品營銷中,在新品品牌化的過程中,為何需要被談論,以及如何被談論。
以下、Enjoy:
新品品牌化,首先要社交化

首先理解品牌為什么要頻繁迭代新品,新品對于品牌的價值與角色。
純粹賣貨并不可持續(xù),品牌化銷售才可持續(xù)增長,相信所有品牌都有此認知。
那么,品牌持續(xù)推出新品時,除了賣貨,還要承載塑造品牌的價值,通過新品的迭代,實現(xiàn)品牌的迭代。
我的個人觀點是:新品實現(xiàn)品牌化,首先要進入社交網絡,實現(xiàn)社交化。
假設一款新品發(fā)布,只是沉默的銷售與消費,在社交網絡無人談論,也無人分享產品體驗,那么一定有問題。
所以做新品營銷,要以品牌營銷的思路去做,新品是品牌最新款,是一個品牌的“門面”,受眾如何認知新品,基本上就是如何認知品牌。
新品營銷社交化的策略,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內容鋪墊,話題傳播,消費反饋。
首先是內容鋪墊,之前有段子說新品牌上市,先在社交平臺鋪3000篇筆記,制作虛假口碑肯定是不對,但思路其實是對的。
在大規(guī)模傳播前,先在核心受眾圈層得到認可。
不一定是大網紅,不一定有很大的傳播,但需要核心產品受眾,輸出專業(yè)產品見解。
然后是規(guī)模化傳播,通常在這一階段設置銷售爆發(fā)的big day。
產品賣點TVC、頭部達人的測評種草、話題討論傳播等等,80%以上的媒介資源都集中在這一階段,在社交話題層面產生一定量的“轟動”效應,在核心受眾群體的曝光濃度盡量更高。
當人們看見廣告或曝光后,還是要去社交平臺搜索產品口碑或測評,此時第一階段的內容鋪墊,將會更快速幫助用戶做出消費決策,促使更高效轉化。
獲得轉化的基礎條件,也要有順暢的路徑,最好看見即可下單,不要讓人們在繁瑣路徑中喪失消費激情。
最后是消費反饋,成交不是結束,是消費者關系的開始。
在銷售爆發(fā)之后再有一輪口碑反饋的爆發(fā)。第一輪傳播大多還是付費達人的分享,這并不能長久維持產品的社交化。
后續(xù)品牌通過社交引導或者其他個性化機制,引導消費者進行社交分享,讓雪球滾動起來。這將成為品牌最核心的社交資產,也是品牌的基本盤。
當然,所有營銷策略都是基于產品領先與優(yōu)質的基礎上。
通過讓新品社交化,完成新品對整體品牌的塑造。
雅萌I抖音電商開新日,創(chuàng)造社交爆款

接下來進入案例,一款新品如何在抖音成為社交爆款。
4月底雅萌推出旗艦新品——雅萌MAX二代美容儀,選擇聯(lián)合“抖音電商開新日”IP進行上新發(fā)布,在抖音制造品牌全年大事件,塑造雅萌新品在社交網絡的潮流形象。
在我個人看來,選擇與抖音電商進行新品發(fā)布,銷量是基礎,塑造新品的社交聲量同樣重要。
“抖音電商開新日”IP,主打品牌上新重要陣地的B端認知,和潮流新品在抖音的C端認知,為商家解決新品發(fā)布到成長的全鏈路支持。
雅萌是美容儀行業(yè)的頭部品牌,在高消費力女性群體中廣受歡迎與信賴,對于此類高客單價的潮流新品,社交聲量對消費決策的影響力將更加明顯。
持續(xù)的社交聲量帶來的不止暢銷,更加長銷。展開講講:
專業(yè)內容預埋

在進行規(guī)模化傳播前,先在小眾圈層進行內容預埋。
從4月18日開始,多位垂類達人通過沉浸式護膚,宅家vlog 等內容化手段,觸達新品的目標消費群體,鋪墊內容的同時,為后續(xù)規(guī)模化話題傳播進行預熱。
基于雅萌新品,制作不同賣點短視頻進行種子用戶的觸達,通過互動及完播率等數據將用戶對產品賣點的重要性降序排列,校準新品賣點。
在大傳播前,通過對種子用戶的問卷調查及反饋,找準可能的新品購買人群標簽,利用智能模型將人群包擴充,繼而形成新品的高潛人群,為后續(xù)售賣奠定基礎。
這一步驟不需要大流量與大傳播,甚至要可以低調一些,目標是鋪墊預埋內容。
規(guī)模化話題傳播

第二階段從4月26日開始,開啟大規(guī)模傳播,整個傳播自上而下分成三個維度:
明星代言人龔俊與超頭達人們共同發(fā)起抖音話題挑戰(zhàn)賽。
首先基于明星代言人龔俊的影響力,發(fā)起雅萌定制的話題挑戰(zhàn)賽#龔開你的超能力,將新品做最大化曝光。
其次是聯(lián)合抖音頭部KOL定制內容,針對新品賣點促進話題的互動討論,引導更多人關注新品并參與話題。
最后是垂類達人種草矩陣,這里就是對產品沉浸式體驗解說并種草,如果看超頭達人的內容是“知道”,這些垂類達人解決的就是“了解”,以更真實的體驗場景,深耕目標客群的用戶心智,為后續(xù)銷售成交打好基礎。
這一階段的目的是知名度擴張,讓新品被談論。
新品發(fā)布屬于增量信息,通過投放先讓更多人知道,再以話題挑戰(zhàn)賽發(fā)動一部分有影響力的人談論,通過內容談論持續(xù)擴張新品知名度,并成為站內熱點事件,進一步獲得內容反饋。
新品銷售爆發(fā)

在26日同時進行的,還有銷售爆發(fā)big day。
而新品上新第一波營銷,最好讓“被談論”與“被消費”同時發(fā)生,做到知道與行動的“知行合一”。
雅萌新品美容儀在26日big day期間,在官方直播間與多位頭部達人的直播間同時進行銷售爆發(fā),獲得數千萬量級的銷售額,后續(xù)的長尾銷售仍在進行中。
在傳播中從看見到可以下單之間,不能間隔太久,比如以前在家里電視里看到,但要到縣城商場才能購買,這個轉化率就很低。以前在內容平臺看見,再換個APP到商業(yè)平臺下單,這個路徑損耗也會很大。
不要讓用戶在等待中喪失購買激情,抖音電商基本做到所見即消費的路徑,保證用戶的“認知鎖鮮”。
長尾消費反饋

很多人會認為,產品售賣完成項目就結束了,而實際上可能是開始。
當第一批用戶拿到產品開始使用,他們的體驗是什么,是否超出預期,他們將如何評價產品,這是新品未來能否長銷的基本盤。
所以,我其實建議第一批購買客戶拿到產品后的一周內,再做一次消費反饋的項目。
比如雅萌MAX二代美容儀,26日是銷售爆發(fā),假設五一左右能收到快遞,假期內基本都在體驗產品了,此時能否發(fā)動大家做一批開箱,做一批產品體驗。比如用完雅萌美容儀后,假期前與假期后的對比,引導真實消費者分享真實的消費體驗。
我曾談過,一個品牌在社交網絡上普通用戶的真實消費反饋,是核心品牌資產,是一個品牌的基本盤。
而新品的上市營銷戰(zhàn)役,除了在第一輪的大曝光與銷售爆發(fā),還可以啟動一個口碑雪球,通過正向的引導機制,激勵真實消費者在社交網絡分享產品體驗,讓新品持續(xù)被討論,形成滾動的雪球越滾越大。
持續(xù)的消費口碑反饋,讓新品從上市爆發(fā),到品牌的持續(xù)長銷。
總結一下

今天談新品上市營銷策略,除了爆款賣貨,還要從長期價值,從品牌的眼光審視新品的價值。
現(xiàn)在的很多新品營銷,過度的把目標聚焦在售賣成交上,成交是結果,不應該直接作為目的。作為品牌新品,仍需承擔品牌價值觀建設,品牌整體增長等長期目標,這與短期的成交爆發(fā)并不沖突。
基于案例,梳理新品營銷的策略框架可分為:內容預埋,規(guī)模化曝光與銷售爆發(fā),消費反饋。
三個階段4個節(jié)點,前面的內容預埋與最后的消費反饋常常被忽略,但這正是達成長期價值的重要組成。
專業(yè)內容預埋,是大傳播前的測款試錯。
一是在核心受眾圈層測試賣點與傳播話術,隨時調整后續(xù)傳播策略;二是為規(guī)模化傳播預埋專業(yè)內容,當用戶看見大曝光內容時,能搜索到專業(yè)測評內容。
規(guī)模化傳播,將新品增量信息大曝光。
在內容生態(tài)中,以核心點位媒介投放,加上話題挑戰(zhàn)賽互動討論,雙管齊下將新品最大化曝光,且持續(xù)被談論,形成站內熱門討論的話題。
銷售爆發(fā),實現(xiàn)成交最短路徑。
在新品營銷項目中,大傳播與銷售成交之間的路徑壁壘要打破,不要讓人們在等待中喪失激情。而現(xiàn)在的傳播環(huán)境已經支持看見即下單的最短路徑,我們要充分利用。
最后是消費反饋,讓新品持續(xù)被談論。
一個品牌在互聯(lián)網上由真實消費者構成的消費口碑,是品牌資產基本盤。那么對于新品,在第一輪銷售爆發(fā)后,積極引導消費者分享使用體驗與產品感受,這對后續(xù)的新品長銷,非常重要。
所以,我們做新品營銷,要以長遠的眼光,策略的眼光,看待當下的傳播話題與成交。
讓新品被談論,同時讓新品塑造品牌。
以上。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lián)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yōu)質的學習資料。
現(xiàn)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