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的概念,伴隨互聯網發展而來,每家互聯網公司都有運營部門。


      而“品牌”,在過往的理解中是無形資產,品牌資產帶來產品溢價。


      一直以來,品牌資產僅停留在概念層面,即不能看見也無法量化,通過營銷事件與內容塑造品牌。


      營銷是節點化事件,運營是可持續增長。


      此前我在《市場部技能下沉》中也談到,互聯網環境下,品牌創意越來越運營化與產品化,是必然形成的趨勢。


      在很多互聯網公司,運營部門的用戶或內容活動,越來越像營銷事件。更多的新消費品牌中,營銷被重新理解了一遍,沒有TVC或廣告片,更多的是社交平臺中的運營。


      今天談的話題是:在互聯網環境下,重新理解“品牌資產”這一概念。


      先說思考結論,我認為當下的品牌與互聯網是共生關系,品牌資產存在于互聯網的各個平臺之內。


      一是可視化,可以被看見;二是可衡量,能分出好壞;三是可沉淀,不斷積累迭代。


      由此可以得出,品牌資產可運營,可持續積累,持續提升品牌資產的規模與質量。


      接下來展開講講,大概拆分為幾個問題:


      一是理解品牌資產,什么是數字化的品牌資產,這一概念下包含哪些內容?


      二是運營品牌資產,如何持續運營品牌資產,別人都是怎么做的,有什么策略與方法?


      最后我們會展望總結一下,從品牌資產到品牌營銷,營銷是否會變得更加運營化?


      以下,Enjoy:


      品牌資產:關系資產+內容資產


      首先談概念的理解,在互聯網環境下,品牌資產可概括為:關系資產與內容資產的總和。


      這兩者的規模與質量,決定消費者心智資產,也決定品牌的大眾輿論共識。


      寫這個內容的起因,是9月份受巨量引擎邀請,針對“品牌資產與增長”的話題做一次對話。


      我奔赴北京、上海、杭州、深圳4座城市,對話了造車新勢力——理想汽車;全球最大廣告代理——群邑集團;新消費品牌——空刻和參半。



      這其中巨量引擎是國內頭部的內容營銷廣告平臺。而理想汽車與空刻、參半等作為新興品牌,他們如何思考營銷與品牌資產,代表最前沿一線的觀點。


      從跨國品牌到本土新興品牌,大量的廣告預算是通過群邑花出去。


      綜合下來,我們將品牌資產分為兩類,一是消費者關系資產,二是互聯網內容資產,我們展開講講:


      一是消費者關系資產。


      以前的消費者關系是單向,且不可見的。品牌通過層層渠道與供應商,才能抵達消費者,兩者互相看不見。


      但現在,雙微一抖的粉絲、直播間里的粉絲、私域流量、種草口碑等等,這都是消費者關系的不同形式,是可以被看見的。


      從策略層面,我們以“消費下單”為分水嶺,將關系分為消費前關系與消費后關系。


      消費前關系,本質上營銷人做的事情,就是從看見到下單的過程。現在我們通過各種數據分析與模型,找到更加準確的受眾,進行消費轉化。


      從在公域流量中尋找精準受眾,然后與之進行互動,互相了解達成共識,直到最終下單消費。


      消費后關系,成為品牌分享者。當建立消費關系后,除了持續復購,在社交網絡的分享與評價更為重要。


      優質口碑,會帶來更多的消費者。負面評價,則可能讓品牌陷入危機。


      在此次對話中,理想汽車用戶與市場副總裁張翔表示,他們有六成以上的車主,是通過老車主推薦而來,可見消費后關系的重要性。


      二是品牌內容資產。


      在互聯網的搜索框中,輸入某個品牌的名字,所呈現的所有搜索結果,就是這一品牌的內容資產。


      內容資產的優劣,直接反應品牌的價值高低。


      之前有段子說,新消費品牌的套路是先在小紅書鋪多少篇筆記,去知乎做幾百個問答,抖音做多少打卡等等。雖說有些荒誕粗暴,但思路是對的,新品牌要從0開始構建社交內容資產。


      對于傳統老品牌,一是內容資產的數字化,二是更新迭代內容資產,緊跟時代潮流,進入當下年輕人的視野。


      關系資產與內容資產,兩者互相轉化與流轉。


      消費后的關系資產,通過消費評價與反饋,就會轉化成為品牌內容資產。品牌最重要的內容資產,即真實消費者的真實評價。


      將概念化的“品牌資產”進行具象化拆分,成為關系資產與內容資產后發現,做品牌不僅僅是一次次營銷項目,更持續的方式,是對消費者關系與品牌內容的持續運營。


      接下來我們談談,如何運營品牌資產。


      提升品牌力:品牌資產運營時代


      這幾年我接觸大量新品牌,都是從0開始構建品牌,他們的品牌資產,已經步入運營時代。


      包括此次探訪的新銳品牌,都沒有固定合作的廣告公司,營銷都是直接溝通,直接與KOL或者巨量引擎等合作方對接。


      群邑作為全球最大的媒介代理集團,以前的市場預算都投給了電視媒體與紙媒,而現在絕大部分的市場預算,都投向了互聯網平臺方。


      而像巨量引擎這樣的平臺方,不再僅僅是提供廣告位的流量供給方,更多開始提供策略工具,數據洞察模型,從最前端的消費者洞察,到最終的效果反饋,開始提供完整的品牌運營解決方案。


      在與各方的對話中,我梳理出品牌資產運營的幾個方法,僅供大家參考。


      資產數據可視化


      在數字化時代,數據與工具成為更重要的“大創意”。


      首先是關系資產的數據可視化。十幾年前大家做營銷,都有一個營銷漏斗模型,從看見關注,到興趣渴望,最后產生消費的漏斗。


      但即便這樣的漏斗,也僅停留在概念模型中。我們知道是這樣的模型,但不知道每一步都是什么人,誰止步于此,誰更進一步。


      但是現在,透過大數據模型,漏斗的每一步都能被量化出來。


      在今天的金投賞現場,巨量引擎營銷營銷副總裁陳都燁,分享了他們對品牌資產的理解。


      巨量引擎提煉出O-5A模型,將關系進行分解。O是公域大眾人群;Aware是精準受眾的被動看見;Appeal是淺層互交人群;Ask是深層互交人群;Act是進行消費的人群;Advocate成為品牌粉絲。


      通過數據洞察,將消費者關系拆分成可見的5A,5種關系都成為品牌關系資產。


      她還分享了一個有意思的案例:一個服裝品牌,通過對品牌5A整體人群分層診斷分析,發現A3-A4轉化有明顯優勢,遠高于行業TOP5平均轉化率。

      品牌以此為營銷發力點,鎖定A3人群,挖掘購買特征和內容偏好定向轉化。同時擴展A3潛力人群,持續蓄水。

      結果,A3潛力人群ROI最高提升234%,A3到A4人群流轉率提升21%。


      然后是內容資產的數據可視化。前面我們說,一個品牌在互聯網上的所有內容的總和的規模與質量,即是這個品牌的內容資產。也意味著消費者對品牌的關注點和記憶點。


      對于很多大品牌,我們并不能直觀的感受所有內容的價值,也幾乎檢測不到哪些內容更有價值。


      數據化之后,可以通過對內容的整體分析,評判出品牌力的整體價值,找出內容的優勢與不足,甚至可以給品牌力打分。


      在金投賞分享中,巨量引擎提出用“品牌資產分”來評估品牌內容資產的健康狀況。


      資產沉淀持續迭代


      現在我們知道,品牌資產可以具象為關系資產與內容資產,且通過數據化的方式,品牌關系與內容越來越可視化,并且不斷被細分。


      品牌關系與品牌內容,會不斷沉淀在互聯網中,尤其對于內容來說,一個品牌的負面與正面內容一樣,將永久留在互聯網中,成為品牌歷史的一部分。


      對于品牌營銷人來說,本質上我們在創造一個品牌的歷史,同時也在“雕刻”品牌。


      品牌資產的運營,是持續優化增長模型的過程。


      在目標受眾的公域流量,哪些內容與信息更容易被觀看?通過數據模型的洞察,就會大概知道用戶的行為,觀看的流失率,以及為什么會流失,然后對其歸因,進一步改進。


      從看見到淺層互動到深層互動直到消費的過程,都可以通過數據洞察進行歸因,然后對內容持續改進與迭代。


      不同的內容會產生不一樣的品牌心智與消費動機,通過對內容,對傳播策略與互動方式的持續迭代,建立起品牌希望的品牌心智,構建良好的消費者關系。


      消費后的預期管理也很重要,大家懷有怎樣的心情下單,獲得怎樣的產品體驗,都可以通過前面的內容進行預期關系。


      在社交環境下,已消費用戶最重要的工作,是講自己的消費體驗分享至社交平臺。


      很多品牌還沒有足夠重視,沒有做更多的引導。真實消費反饋是品牌最重要的品牌資產,也是非消費者最重要的決策參考。


      所以品牌方要思考,通過怎樣的激勵方式,可以讓消費用戶主動社交分享。


      品牌力就是用戶分享的核心動力,只要大家都愿意分享你的產品,說明品牌是能給到消費者自信。


      持續的運營與沉淀,最終還是形成消費者心智共識,形成社會大眾共識。


      以前我們靠一次次大創意,一次次好內容來試錯。在互聯網社交環境下,開始有跡可循,有具體的方法。


      優質的品牌關系資產+優質品牌內容資產,就等于強大的品牌力。


      展望:持續運營思維做品牌


      展望未來,應該更加持續性的思維看待品牌,看待品牌資產。


      今天我們談品牌資產的運營化,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新觀點,但我最近幾年接觸諸多新品牌,很多與之長談,他們對品牌的理解就是持續的運營,而非大節點大戰役。


      我們分兩個維度看事情:一是營銷節點,二是長線運營。


      營銷戰役仍然是必要的,尤其對于大型品牌,比如雙11,比如新產品發布會等等,這都是品牌節點戰役。但在做這些項目時,兼顧短期的目標的同時,要思考品牌長期價值。


      品牌營銷就是創造品牌歷史的過程,每一次大型戰役,都可能是品牌歷史中的大事件。


      本質上,我們在運營品牌的歷史。


      品牌資產的長線運營,簡單總結就是:具象化,可衡量,可沉淀,然后持續運營迭代。


      首先將概念轉化為可衡量的具象化與數據化,品牌資產拆分為具體的關系資產與內容資產。關系資產拆分為不同層級的關系,從公域精準流量,到淺層互交人群,再到深層互交人群,給每一層關系進行定義區分。


      內容資產進一步拆分,官方輸出內容,付費購買KOL內容,消費口碑內容幾大類,不同類別的內容氣質與規模,尤其做好消費者口碑內容的良性引導與預期管理。


      然后是可沉淀與持續迭代,更為抽象的理解,運營品牌資產是個建造的過程。不斷積累與添加,雕琢與打磨,最終成為理想中的品牌。


      在互聯網時代做營銷的好處,就是做完一個事情能留下來,可以反復被查閱,品牌資產可以不斷被積累。有了更多數據分析工具,讓更多概念化的創意得以持續改進。


      今天我們談品牌資產運營,一個虛化的概念如何落地,談品牌資產的具象化,數據化,可視化,似乎變成了更理性科技的東西。


      但我想說的是——數據是輔助,流量是工具,種草與直播都是手段。運營品牌關系與品牌內容也是策略方法。


      最終要思考,如何運營品牌的過去與未來,仍然是“品牌”本身。



      點贊(103) 打賞

      評論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服務號

      訂閱號

      備注【拉群】

      商務洽談

      微信聯系站長

      發表
      評論
      立即
      投稿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