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出海重要消息+政策+投放技術。
之前寫過一系列W2A的文章,那會對W2A的理解還是相當淺薄,最開始理解W2A只能拿來投APK,以及規避廣告系統審核之類。
之后再利用W2A來解決iOS SKAN歸因,通過概率歸因拿實時數據做推廣,對iOS投放有幫助。一文介紹W2A方案的原理+應用場景+開發難題+解決方案
之后再發現W2A幫助短劇投放,解決skan 歸因,再解決剪貼板的內容承接,實現DDL效果。為什么短劇主要都通過W2A做推廣
不過近期再深度W2A的研究后,其實發現W2A的用處已經不只是前面提到的各種,發現W2A最關鍵的一些點,是在于幫助廣告投放的學習,拿到更多轉化數據,從而幫助廣告更快通過學習期,拿到更多流量。
原理:?
1,W2A投放,可以拿到其他渠道產生的轉化,用于web投放的學習,從而更快過學習期,比如你在同時投W2A和APP直投的時候,很可能用戶是通過APP直投的渠道,比如FB TT GG之類產生的轉化,但是之后W2A投放又同時覆蓋到了這個用戶,這時候W2A廣告會計算一次轉化,同時你投放的直投廣告也會在廣告平臺計算一次轉化,當規模足夠大的時候,重疊率會越高。
這里重疊會導致統計GAP變大,但是他能幫助W2A的web廣告,拿到更多轉化,更容易起量。
2, W2A投放,可以拿到包含自然量產生的轉化,同上,用戶哪怕是來自自然量,只要后續被WEB廣告覆蓋,W2A一樣會用于轉化計算,幫助學習。
3,W2A投放可以拿到老用戶的轉化,和APP直投不同,渠道會默認把比如最近180天產生安裝轉化的用戶排除曝光,但是W2A廣告不會,當老用戶看到W2A廣告并且產生了轉化(不一定是初次轉化,也可以設定是初次轉化),也都會計入WEB轉化,幫助學習,這里老用戶可能會是歷史很久的回流用戶再次付費,也很可能是前幾天產生安裝但是沒付費的用戶,過了APP直投的1天點擊歸因,但是通過W2A產生轉化等,基本可以理解成一個自由度比較高的再營銷廣告。
4,W2A投放可以直接雙端一起投放,把安卓+iOS的轉化放到一個ads里面去投放學習,更多轉化,更快學習。
這里提到的核心點:拿到更多的轉化,幫助廣告學習。
針對產生更多轉化幫助學習,適合的產品品類:
1,轉化率偏低的產品。
比如社交類產品,尤其是榜一大哥這類,本身付費率不高,產生轉化比較少,在加上審核嚴格,廣告學習困難,通過W2A規避對社交審核只是一部分,但是通過W2A還可以直接吃到一部分老用戶,和其他渠道轉化用戶,幫助廣告度過學習期,更多轉化讓廣告投放更穩定。
還有某些訂閱類產品,本身轉化率偏低,學習困難。
2,重復復購多的產品。
比如短劇,不在乎用戶是否是老用戶,只需要再次回來產生內容消費,比如電商,再回來繼續下單。
再比如小貸,尤其是15天或者30天的產品,如果按照APP直投排除180天新增安裝,除非專門單獨投放再營銷,否則可以通過W2A更快的覆蓋到這些二次復貸等。
某些游戲,用戶不斷的小額重復支付,低價拉回來更多復購。
為啥不單獨投再營銷,而要用W2A把新老用戶混著一起投?
因為用老用戶的轉化帶動新用戶學習的方向,能更快學出來正確人群。再通過控制合理的老用戶比例,從而控制新增占比不要太少。
需要注意的點:
通過W2A投放,需要設定歸因窗口期,非常關鍵,用于控制老用戶再營銷的占比,也可以直接通過三方概率歸因歸到正確的最后一次點擊轉化,但是再通過自己留下的一些參數實現補充歸因,把包含直投APP或者自然量部分,再挑選一部分數據,當做W2A轉化回傳給廣告平臺。這里如何設置歸因轉化窗口期,如何回傳補充歸因,控制最終轉化和三方轉化GAP就相當關鍵。
實測結論: 再不少品類,尤其是訂閱類產品經過驗證有10+%的投放加成效果。
廣告:
目前我們有完整的W2A方案,無需客戶開發,就能基于三方數據實現上述效果,幫助難跑的產品產生更大投放效果。
相比三方的W2A方案,我們更多自由定義空間,更高的事件得分,更好的投放效果,可完全免開發,包含落地頁,可高階的定制化玩法。聯系我wx: narkuh 溝通W2A(代投)方案。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