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抱怨說:品牌營銷要背負ROI,這合理嗎?
很多人覺得是大環境變差,營銷預算變少導致的,做營銷就要考慮ROI。我認為還有另一方面是,現在傳播環境普遍可以在內容場域完成成交,不必像過去那樣用落地頁或者外鏈跳轉到特定成交場。當內容場可以做成交,成交場也可以做營銷時,ROI指標將會成為常態。
還有一點是,品牌營銷人員普遍離廣告公司很近,離消費場景很遠,一線門店、線上渠道、直播與種草,消費者調研這些做的其實不多。
現在消費場景越來越多元,消費者畫像也越來越難定義,品牌營銷更應該深入消費場景做品牌,離貨架近一些,離消費者近一些,才能看清品牌最本來的面目。
我們談談,如何深入消費場景做品牌。
以下、Enjoy:
一、ROI意識,營銷閉環成為常態

很多營銷人在抱怨品牌營銷為什么要背負效果、增長、賣貨的KPI。
這個問題要分兩個角度看,一是老板角度,你們不能讓員工做所有項目,都以效果為衡量指標,品牌傳播的即時效果,必然是達不到“是兄弟就砍我一刀”那種效果廣告的效果。二是從員工視角,不要排斥效果,我倡導所有品牌營銷都要有閉環路徑,要有ROI意識。品牌營銷項目或許不以ROI為目標,但是要有直達銷售的閉環路徑。
首先是品效閉環路徑已經很方便,沒有不閉環的理由。
以前廣告位在電視與戶外,銷售位在商場與店鋪,這種物理隔離難以逾越。后來廣告位在內容網站,銷售位在電商網站,可以用品牌落地頁或H5來跳轉,轉化率也很有限?,F在則是品牌營銷與銷售經營一體化,在銷售平臺可以做內容,在內容平臺也賣貨,在便捷的路徑下,閉環應該成為常態,而非選擇。
其次是品牌心智的閉環,從看見內容到獲得產品,這個時間差越短,塑造品牌心智的效率就越高。
從消費者視角來理解,當我被一個很棒的品牌內容打動時,是下單欲望最強烈的時刻,如果順手能到產品詳情頁我也會樂于去看,但如果沒有閉環路徑需要我自行搜索,我會覺得有點麻煩就算了。如果我順手到了產品詳情頁被打動,又順手買了產品,閃購半小時送達,快遞兩三天送達,拿到產品體驗后還被打動,那這就是一次閉環的品牌心智。
更考驗品牌的是,這三次與消費者的關鍵互動,給到的認知是一致性的,能達到預期甚至超預期的才可以。第一次品牌內容通常都會很漂亮,想進一步了解。第二次產品的電商詳情頁的互動,消費決策賣點能否打動用戶,會篩選掉一批人。最難的是拿到產品之后,產品體驗與前面兩次內容表達的是否一致,是否超預期。這三次關鍵的說服打動如果都是超預期的,將收獲一位品牌核心用戶。
過去營銷人總覺得,消費者看廣告,一定都很討厭賣貨,討厭跳轉,好廣告會被效果轉化給毀掉的。但在當下的傳播環境,我不認為這種觀點仍然正確,好內容,好產品過渡到好的體驗感受,才能形成消費認知的閉環,從而促進品牌的形成。
因此,實現品牌心智閉環的關鍵,恰恰在于將營銷置于合適的消費場景之中。當品牌內容、產品賣點與最終的消費體驗在同一個場景下無縫銜接時,營銷就不再是生硬的打擾,而是用戶需求的自然延伸。
這種場景化的營銷路徑,不僅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用戶的認知摩擦與行動阻力,讓從心動到行動的過程無比順暢,也正因為精準契合了用戶當下狀態與需求,而更容易被接受和認可。
這不僅是構建品牌的有效方式,更是提升品牌營銷ROI的最優路徑。
二、深入消費場景,品牌長效經營

去年美團閃購發布了場景營銷知行錄1.0版本,今年美團再次升級到場景營銷2.0版本,對即時零售的場景營銷做了重大升級。
去年提出了16大細分場景,眾多快消品牌在大數據洞察下,發掘擴張自己的新場景,帶來新的增長增量。
今年則在此基礎上,推出一個AI場景洞察與智能投放工具,在細分場景之上做了兩個融合分別是,線上與線下的融合,品牌與效果的融合,讓品牌在即時零售的消費場景,實現可持續的長效經營。我們展開講講:
1、智能決策,AI助力營銷科學

在AI熱潮下,美團閃購對“品牌通”系統進行了升級,借助AI大數據洞察分析,幫助品牌進行智能決策與投放。
去年提出了16大細分場景,作為場景洞察解碼器,幫助品牌洞察16大場景下的人群與場景機會;今年通過AI賦能升級為品牌的場景讀心助手。一是更智能,基于品牌輸入的信息針對性提供洞察分析結論與營銷建議;二是更靈活,針對不同產品的差異化,更靈活的適配具體場景;三是更生動,基于美團豐富的業務生態,串聯吃穿住行玩,立體刻畫還原用戶的消費動機及場景。
比如讓它分析乳品在早餐7-10點的用戶畫像與跨品類營銷機會,AI會根據用戶消費習慣與人群分析,給出一些跨品類機會,比如快節奏的通勤人群,健康輕食人群,家庭早餐場景,銀發養生人群,根據不同的人群場景與牛奶進行不同的搭配組合,幫助品牌找到最具增長空間的精準場景。
其次是場景的全鏈路分析,分析品牌的核心場景意向人群,從曝光到互動再到支付的轉化路徑,從路徑中有效識別機會點與用戶痛點,幫助品牌提升轉化。也支持場景的多維下探與行業對比,比如蘇超期間的區域與行業數據,AI會分析出蘇超期間不同區域中各個品類的增長結構,為品牌洞察爆發式機會點。
最后是智能決策,基于場景洞察與全鏈路分析,通過AI能力幫助品牌做出智能決策。從人群鎖定到廣告曝光、補貼營銷策略,實現一鍵式智能運營。從精準的洞察場景,直接落地場景化經營策略,做到策略即執行。
在AI加持下,幫助品牌在美團閃購真正做到精準營銷,科學經營。
2、線上+線下,創造全維度場景

我在場景營銷2.0中看到了更多線上與線下融合案例,從線上的細分場景,到線下的場景展示,實現場景營銷的全維度。
今年青島啤酒與美團閃購創“夜貓子”聯名系列,在線下的上海livehouse夜場做派對首發,同時在美團閃購進行線上直播首發新品,用戶觀看直播可即時下單,平均30分鐘送達與明星派對同屏共飲,加上后續一系列的聯合營銷,讓品牌從需求擠壓式增長,到創造新場景需求的增長。場景營銷1.0時還在做場景跨界,今年2.0已經升級為線上線下一體化式,為新品共創做增量。
再比如旅行人群與出游場景中,開拓了“文旅游體驗式”消費新場景,今年國慶期間,美團閃購將跨界泉州文旅局開創文旅營銷新場景,攜手美團酒店、美團休閑娛樂共創#趣玩city美在泉州# 主題,比如入駐指定酒店,打卡指定玩樂門店可以免費送禮物,包括品牌禮遇、泉州路書等。以此類推,美團可以跨界不同城市文旅,吃喝玩樂一站式全維度場景營銷。
美團連接了線下數百萬商家實體,全國數百所大學校園,可以幫助品牌規模化搭建線下場景,沉淀線下人群資產,通過線下觸達轉化至線上,形成可重復觸達的品牌人群資產包。
線下的人群規模化,與線上多維度場景拓展相結合,幫助品牌以最高效的方式,在消費場景做品牌,實現品牌可持續增長。
3、品效閉環,全鏈路場景增長

以前我們說,在內容生態做銷量。美團閃購則是反過來,在消費場景做品牌。
品效閉環邏輯是聯合內容生態做場景營銷,騰訊視頻引流美團下單,小紅書投流筆記一鍵跳轉,抖音無痕植入原生信息流,在精準捕捉用戶的場景需求、實現種草的同時,然后跳轉美團閃購產生轉化。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與騰訊合作的聯合營銷,比如今年的熱門綜藝《一飯封神》與《脫口秀和TA的朋友們2》,美團與海天都贊助了這兩檔節目,就可以基于美團閃購做聯合營銷共創“海天+美味”的品牌心智,在站內打造“海天干飯節”品牌IP,進一步促進品牌心智與產品轉化,雙方共創綜藝營銷新范式。
美團閃購與品牌共建立體化綜藝營銷,通過線上內容深度共建,在線下生活場景滲透 ,內容生態的社交裂變,最終到閃購閉環承接。在此范式下,通過綜藝、劇集、電影、包括品牌大IP等內容,都可以做到全鏈路場景增長。
在消費場景做品牌,可以讓消費者離產品更近。以前從品牌到產品體驗可能要很久。電商時代從品牌到產品體驗也要3-5天?,F在在美團閃購,從品牌心智到產品體驗,平均只需30分鐘,更短的時間意味著更深的記憶度。
三、總結一下

互聯網環境讓品牌營銷更加多元和復雜,有時候會顯得手足無措,不知道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
萬變不離其宗,只需抓住一點,從品牌內容表達,到用戶體驗產品,這個過程中路徑有多長,時間有多長。梳理清楚品效的路徑與時間,路徑越短,越即時,塑造品牌心智的效率就會越高。
最后我們做兩點總結:
第一點:品牌心智形成的3次感動。
第一次是品牌內容的表達,一句話或者一個場景感動了一群人;第二次是產品賣點,我稱之為“消費決策賣點”,純情緒價值的商品也有,但大部分產品還是為了某個被需要的賣點而下單;第三次是消費者的產品體驗,吃的用的或者服務,品牌所說的是否跟我的體驗一致甚至超預期,如果說的跟做的一樣,最開始的品牌表達就獲得了認同,品牌心智形成閉環。
基于這個閉環邏輯,品牌營銷也必須要有銷售支撐,只有真實的產品體驗,才能形成真正的品牌心智。
第二點,品效轉化路徑的長度與時間。
最早品牌表達到產品體驗沒有路徑,到后來跨平臺電商路徑的3-5天,再到直播電商興起后,看見到下單很快了,但快遞仍需3-5天。
現在美團閃購提供了另一條長度與時間都更短的路徑,在消費場景做品牌,可以跨界組合、直播發新、線下快閃、產品定制等等,從品牌表達到產品體驗,平均只需30分鐘即時送達,給到消費者更閉環場景營銷體驗。
只有完成從品牌表達到產品體驗的一致性閉環,才能形成真正的品牌心智,而且這個閉環時間越短,心智效率就越高。
所以再回到一開始的問題,大家覺得品牌營銷要負責效果轉化嗎?
以上。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