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優化師在投放素材時都會有這種經歷:有個廣告的效果超級好,自己很開心,KPI有保障了,但這時候BD部門或者甲方爸爸告訴你,你的廣告影響了產品形象,對品牌效果不利,用戶負面評價飆升balabala一堆。數據表現這么好的廣告,到底要不要下掉廣告呢?對于優化師來說真真是個靈魂拷問,內心還極度煎熬。下掉以后,基本等于做了很久的文檔沒有保存一個感受吧。 ? 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會想到大Boss們各種強調的“品效合一”。品效合一的概念并不新,甚至還沒做市場工作的時候就聽過。 ? 做優化師以后,需要對每一條廣告,花出去的每一分錢負責。各種KPI加身的情況下,一個優化師真的會把數據作為重要的考量指標。也只有重視數據了,才能在盡可能的情況下獲得更多目標值,不管是安裝留存還是收入指標,一個公司對優化師的KPI肯定是越來越嚴格的,以期從數據上至臻完美。 ? 在這個過程中,優化師就很容易以優化數據效果為先,而對于內容本身的規范性和合規性不會多加考慮,甚至會加入一些擦邊球或者誘導點擊的元素在里面,從而提高數據效果。這種時候,往往和產品本身的品牌運營是有沖突的。 ? 這就像有人開玩笑說,有很多賺大錢的業務都寫在憲法里面。優化師們一直在產品形象和各家廣告平臺的規則邊緣徘徊試探,獲得更多可能性;而BD的小伙伴們會一直拉著你告訴你,不能犯法不能走這條路。雖然這個描述偏夸張,不過我相信遇到過的小伙伴都懂的。 ? 那作為優化師,到底是維護品牌重要還是數據效果重要呢? ? 或許并沒有誰能給自己一個標準答案,在工作中還是會不斷遇到類似的問題。而我自己遇到這類問題,基本會看以下幾點:
如果公司產品非特殊類別的產品,但素材本身涉及到不良因素比較多的話,對品牌的負面影響勢必會很大,這種時候個人會傾向于下掉素材降低負面。而有些素材是爭議性的素材,這種素材即使相關部門提出要求,也并不是沒有保留的可能性。 比如有些小眾產品,讀圣經類的,那很明顯是針對基督教徒,如果素材是佛教或者古蘭經,素材的原則性錯誤,那不管素材效果如何,都是需要下掉的。如果素材只是對與圣經語句的不同解讀產生糾紛,從而引起的話題度,這種情況就可以考慮保留討論空間,因為對公司的產品定位和品牌本身影響小。
對于出現爭議性較大的素材,一般的用戶受眾和話題討論量都會比較多。一千個受眾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需要先看一下用戶對素材的各類評價內容,弄清楚有糾紛的點在哪里,而這個問題點是否影響公司品牌本身也是需要考慮的。 再者熱門評論中正負評價的比例和影響范圍也是需要去查看和考量的。如果負面評價占比小于正面,也可以考慮保留。 ? ??
素材的尺度問題其實從大角度考慮,就是看公司。公司對不同產品的定位和規劃直接影響了公司是否在意產品形象和評價。 比如有的公司產品大多生命周期短,一切以回收變現為目標,即使有一些負面評價,也不是不能接受的;而有的公司專注長遠發展,希望把某一款或者幾款產品做到極致,這種時候,品牌形象就尤其受高層重視。 因此,在接手投放產品初期,弄清楚公司對產品的定位和基礎規劃非常重要,也會從不同的方面影響到投放的細節。
財務上有一個“小中取大”準則,首先從每個方案中選擇一個在不同自然狀態下的最小收益值(或最大損失值),作為評價方案的基礎。實際上是對每個局部方案持悲觀態度,從最不利角度來考慮,把最小收益值(或最大損失值)作為必然發生的自然狀態,將非確定型決策問題變為確定型決策問題來處理。然后,再從這些最小收益值(或最大損失值)的方案中,選擇一個收益值最大(或損失值最小)的方案,作為比較滿意的方案。 在決定素材去留上也同樣適用這個道理,分析和估計不同決策下的風險概率和項目風險可能帶來的損失(或收益)大小。然后對比二者的綜合情況得到結果。
? 總之,基于優化師和公司不同層面對產品的要求和可承受的風險,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決定。同時,考量是否下架廣告的標準其實也會基于自己對“品效合一”這個詞的不斷理解。 如何選擇合適的新用戶獲取渠道? 我是二維碼,長按關注我^_^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o B企業如何通過做好內容運營來獲客?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