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抖音、快手、B站、小紅書等互聯網社交平臺中,誰更具影響力,人們更愿意相信誰?
不是明星,不是專家,是在這一內容生態中,從0開始成長起來的原生頭部達人,他們是這一內容生態的超級發聲者。
比如抖音有墊底辣孩、房琪、瘋狂小楊哥等等;B站我想到何同學;快手有更多原生頭部達人。
明星有全域影響力,但聚焦一個社交平臺時,原生超級達人更具影響力。
之前我談過社交平臺與達人已經是營銷主戰場,不管是品牌輿論導向,或者賣貨效果導向的項目,都是基于社交平臺作為主戰場展開。
接下來我們再次深入達人營銷,品牌如何跨界社交平臺,如何與超級達人協作,完成與平臺用戶的溝通。
本質上是,除了UGC,超級達人還能怎么用?
以下、Enjoy:
原生超級達人,共創品牌內容
在過去幾年我也不遺余力的傳播“聚焦一個平臺,打透一個流量池”的策略觀念,現在越來越多的營銷戰役,聚焦一個社交平臺,或者以一個社交平臺作為主戰場。
在達人側,我們看到跨平臺的達人也越來越少,通常只聚焦在一個主要社交平臺,或者以其他平臺作為輔助。
聚焦,品牌營銷的聚焦,達人影響力的聚焦。
由此我們談論兩個問題:一是社交平臺話語權排序,二是品牌與“超頭達人”的協作模式。
首先,明星與達人,誰是社交內容生態中的超級發聲者。
我認為排序是這樣的,金字塔頂端是原生超級達人,其次是在該平臺較為活躍的大眾明星,然后是頭部達人。
原生超頭——大眾明星——頭部達人。
原生超頭就是一提到達人名字,就自動關聯到某個平臺,而不會想到別的平臺。比如B站的何同學,比如抖音現在的劉畊宏或東方甄選,比如此前淘寶直播的某某和某某某。
所以,當品牌聚焦一個平臺做營銷戰役時,原生的超級頭部達人,才是這個平臺的超級發聲者,在此平臺中影響力大于明星的存在。更好與達人協作,做好資源組合,才能更深度融入平臺。
然后是達人的價值,除了PUGC,仍可更進一步。
超頭達人代表平臺內容,代表主流用戶,由此也可以代表品牌,成為與用戶平等交流的橋梁。
除了達人自創內容,也可以共創OGC內容,甚至多個達人共創一個品牌內容,代表品牌與用戶平等溝通。
短視頻崛起后,找達人拍廣告片的品牌反而在減少,這背后或許是品牌對破圈的執念,并不愿意與某個平臺綁定的太緊密。我覺得這種觀念要轉變。
之前我寫養元青案例是,他們讓B站百大UP主導演小策與鳳凰傳奇一起拍片,然后聚焦B站傳播,這就是新思路,在B站火了,也可以成為品牌ICON在別的平臺破圈。
或者就抖音而言,有超過6億的日活,不管任何品牌,能夠聚焦抖音,能夠在抖音火起來,那么基本能在全網都火。比如最近如火如荼的東方甄選。
總結一下觀點,聚焦一個平臺深度融入,聯合原生超級達人共創品牌內容,以超頭達人代表品牌,與平臺用戶平等溝通。
接下來我們談個大項目。
vivo X 抖音:以用戶溝通用戶
優秀的品牌案例,可以推動策略創新,vivo 就是這樣的品牌。
今年發布的vivo S15 系列,作為最新款影像旗艦手機,主打電影感人像,以18-24歲年輕人為主流消費群體。
作為一款年輕且潮流的產品,如果你是品牌負責人,會怎么制定營銷策略?
這次輸出了一場平臺級跨界,跨界抖音品牌。注意不是以抖音作為主傳播陣地,而是兩個年輕品牌之間的聯合跨界——vivo X 抖音。
此次以“青春格式”為核心主題,表達生活中不重要的事,都會成為青春重要的瞬間,值得被記錄下來。先看片:
對于抖音來說,也是首次以整體品牌跨界其他品牌,所以這屬于稀缺案例,我們從跨界邏輯,達人共創,傳播策略三個層面,展開講講:

首先談跨界的邏輯,跨界常有,在抖音做營銷常有,但跨界抖音品牌做營銷,尚屬首次。
這是一次雙向選擇的跨界,最年輕活躍的內容社區,始終與年輕人站在一起的vivo,共創年輕人主題的內容,共同溝通他們的年輕用戶。
我從vivo 的視角看這次跨界,是將產品與所表達的態度,融入年輕用戶的內容生態,成為年輕人的一部分。
由于此次跨界的對象是抖音,在內容中我看到的,是自下而上的提煉與融入。
基于S15 系列的產品賣點“電影感人像”,基于抖音年輕用戶的洞察,提煉洞察青春中那些不重要的事,才是重要的。到年輕人的場景,很多都是“復刻”用戶UGC的場景,當然也包括角色選擇,也用了抖音超頭達人。
所以,我看到的不是vivo,也不是抖音,是年輕人在表達。
抖音在這里面的角色是提供平臺,vivo的角色則是記錄青春,但生活是年輕人自己的。
平等:用戶溝通用戶
接下來談內容與溝通,這里面是微妙的姿態變化,但輸出的內容與感受卻完全不同。
首先是超頭達人,在vivo這支品牌影片中,抖音達人房琪、鍋蓋、爆胎草莓粥三位千萬粉絲達人參與內容角色。同時在傳播層面,也選擇天才小火龍、特別烏啦啦、小魚海棠等多位千萬粉絲創作者達人共創。
然后內容場景上,這次所表達的“青春的不重要”,所有人應該都有這樣的共鳴,等我們青春不再,對青春的記憶都是那些不重要的小事和傻事。
詩人氬弦曾在一首詩里寫道:溫柔之必要/肯定之必要/一點點酒和木樨花之必要……陽臺、海、微笑之必要/懶洋洋之必要……
vivo 洞察了抖音3萬條關于青春的熱搜內容,最終挑選出那么重要的,但被數百萬人點贊內容進行復刻。
比如在樓道走廊斗舞,比如在畢業校服上涂鴉,比如失戀后躲進水里,或者比如對著空氣運球耍帥等等。
超頭達人代表年輕人,熱搜場景代表年輕生活,他們在表達自己的生活與態度,而vivo 僅僅是記錄的角色,作為他們的青春陪伴。
站在品牌視角,我看到的是平等,是用戶溝通用戶,是人類遇見人類。
傳播:達人與用戶眾創
在傳播層面,品牌沒有過多的動作,而是交給達人與更多的用戶。
其實傳播策略,已經在內容中。
在達人與場景上,房琪等幾位超頭達人的參演,點贊100萬+ 的熱門場景,都是撬動年輕用戶的傳播點。
vivo 邀請包括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百所高校,定格了100種00后的青春模樣,眾創PUGC內容,并且由新華社等官媒參與傳播與定調。
在傳播路徑上,首先是聚焦抖音生態,由vivo發起,由超頭達人引領更多用戶參與話題,共同記錄青春。然后將vivo X 抖音作為內容事件,在微博、微信等平臺進行ICON化傳播,最后再有官方媒體背書,行業媒體定調。
在整個內容與傳播中,vivo與抖音都是向后退一步,將舞臺交給達人與用戶,讓他們去表達,去眾創他們的青春。
總結與展望
今天談的,表面上是達人更深度參與品牌營銷。但本質上,是品牌更平等的與用戶溝通。
并不是所有品牌都需要做品牌跨界,也不是大家都會跟抖音這樣的社交生態跨界,我們總結梳理兩點,在傳播中有價值可借鑒的點:一是對社交話語權的理解,二是超頭達人的共創。
同時輸出一種立場是:品牌退后一步,以用戶溝通用戶,讓用戶搞定用戶。
首先是社交話語權,頂流明星的話語權是跨平臺的公共輿論,當聚焦到某一個內容平臺時,原生頂流的影響力更大。
所以當品牌只聚焦一個平臺做傳播,選擇打透一個流量池時,原生頂流達人的價值,比明星更大。
然后是怎么用,以平臺內“代言”的思路共創。
我希望這會成為趨勢,這幾年的很多案例,80%以上的資源都聚焦在一個社交平臺。而原生頂流達人,也越來越具備全域的影響力。
那么,為什么不找這個平臺內,調性品質與品牌相符的原生頂流達人,幫助品牌在這個平臺內“代言”,共創品牌內容,以用戶溝通用戶,讓用戶搞定用戶呢?
最后,我們輸出一種平等溝通的品牌立場。
在很多品牌內容中的隱形立場是對立的,用“你要怎樣”,或者“你們如何”,那么這個立場中的“我們”就是品牌本身,隱含了說教視角。
但換一種邏輯,借平臺中的原生達人作為表達者,以平臺中的熱門內容作為場景,讓用戶自己去表達,就會變成“我們怎樣”、“我們如何”。
品牌的位置,是參與用戶的故事,在用戶場景中塑造品牌角色。
以上。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