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廣告分兩種,一種是Apple等品牌的賀歲長片,通常用于社交傳播;第二種是理性實用的TVC硬廣,用于媒體投放。
品牌長片如果是江湖高手,15秒TVC則是沉默的殺手。
很多人對15秒TVC有誤解,覺得沒有創意,不夠高級,簡單粗暴。但我之前做過多次15秒TVC,以及與很多甲方交流過得出結論,15秒TVC更難做,更具策略性,甚至更高級。
在15秒時間之內,輸出最準確豐富,但簡單直接的信息,這極其考驗策略總結能力,與創意表達能力。不止是文案,包括場景、聲音、色調、排版、節奏、轉場,每一個細節都要為信息傳遞服務。
15秒做到極致,是最難拍的廣告。
今年是春節加冬奧會,兩個中心化流量節點匯聚,是難得的大眾傳播窗口時機,很多品牌開始躍躍欲試,這里面會有很多支15秒TVC,這將是一場焦灼的傳播戰役。
今天以15秒TVC作為切入點,談談對大眾傳播的理解。
以下、enjoy:
策略:中心化流量,極簡化內容

所謂大眾傳播,要10億有效人群都能看懂,面向所有人的傳播。
其實,大部分傳播都是基于目標人群的“小眾傳播”,基本不會也不可能覆蓋全量人群。
大眾傳播項目其實并不多,本身很多品牌與產品就不具備大眾屬性,再加上沒有恰當的時機,所以能做成做好的大眾傳播并不多。
接下來我從兩個層面談談:一是中心化流量節點,二是極簡化內容信息。
首先是對中心化流量的理解,20年前的CCTV是絕對中心化流量,但現在很難說哪一個媒介是中心化渠道,觸點實在過于分散。
現在應該從時間維度理解中心化流量,比如春節、奧運、世界杯、現象級綜藝等全民關注的事件,在這些節點中,屬于相對的中心化流量,可以做大眾傳播。當然也意味著這些事件節點的廣告費水漲船高,數十家品牌爭奪注意力。
比如今年,春節加冬奧兩大事件節點,就是中心化流量窗口期。
然后是極簡化內容,考驗策略提煉能力,更考驗創意表達能力。
從策略層面,如何將品牌信息凝練為精準的策略表達,只有15秒的時間,向消費者溝通什么信息,如何定義品牌角色,什么信息能激活大眾注意力,都需要策略深度思考。
而15秒TVC的創意表達,則從純粹的理性主義思維,對品牌信息的極致化表達。
比如寶潔等大眾消費品牌,針對15秒如何說服大眾做過深刻的研究與實踐,以三段論的形式,將15秒分成3個部分說服大眾:
首先提出問題,引發困惑甚至恐懼;然后給出真實場景,代入消費者生活;最后表達產品功效與愿景,引發向往開始行動。
用戶大眾傳播的15秒TVC不講情懷,簡單直接,10億有效人群能看懂。但同時,也不是用一句口號重復,要保證基礎的審美,在15秒范圍內以視聽與鏡頭語言的全面配合,激活用戶的注意力,這需要極其高明的創意技巧。
再簡單梳理一下大眾傳播的原則:一是產品具備廣泛覆蓋,比如牛奶飲料,3C手機,或者互聯網平臺。
二是找到中心化流量窗口期,比如現在的春節加冬奧,兩個吸引全面關注的中心化事件匯聚,就是大眾傳播的窗口期。
三是創作極簡化內容信息,激活大眾注意力,并能夠準確傳遞品牌信息。
營銷人可以控制的,只有內容本身,做好內容,等待時機。
接下來我們進入案例,看看簡單15秒TVC,背后復雜的思考與策略。
小紅書品牌,推向大眾

小紅書的品牌生長路徑,是非常典型且具備參考價值的。
半年前我寫過一篇小紅書品牌生長的文章叫《小切口,大品牌》,在今年春節期間,小紅書決定再向前一步,進入更廣泛的大眾。
今年春節期間,小紅書邀請劉昊然、谷愛凌兩位年輕人,共同創作全新兩支15秒TVC,鎖定朋友圈等大眾傳播渠道,預測后續會選擇央視,以主流媒介,將小紅書品牌推向大眾視野。
重新提煉總結兩句核心信息,分別是“小紅書,你的生活指南”作為定位,以“2億人的生活經驗,都在小紅書”作為核心溝通點,向全國大眾,重新介紹小紅書品牌。
在我個人看來,小紅書從一個2億月活的“小眾品牌”,開始走向大眾化,成為大眾品牌的開始。10年后再回看這個春節,將會是小紅書品牌生長的重要節點。
接下來我從內容策略與傳播策略層面,談談一支15秒TVC,如何推動小紅書走向大眾視野。
增量極簡信息

好的15秒TVC應該具備兩點特質:一是極致,從文案到畫面都在傳遞信息;二是直接,更具體的信息,言之有物且易懂。
小紅書這次的TVC可談的點很多,我僅從從策略層面的選擇,與創意表達的目的兩個層面,太細的內容技巧,就不再具備普遍性了。
從策略層面,我一直講“增量信息”,說點大家不知道不了解的。
小紅書此次顛覆了過往的所有定位,從女性向的美妝時尚類APP,到生活社區,今年開拓運動、美食、出行、知識等品類,現在說全品類的“生活經驗”,這對大眾來說,是嶄新的小紅書品牌。
而此次針對的用戶特性,更多是“使用者”用戶,讓他們來小紅書,當搜索引擎用,當做借鑒別人生活經驗的工具指南,使用門檻很低,產品數據具備大眾普適性。
再談內容創意層面,進入具象場景經驗,有代入畫面感,激活注意力,促使行動力。
如果只是喊出“2億人的生活經驗,都在小紅書”、“小紅書,你的生活指南”兩句話,雖然是增量信息,但相對比較空洞,沒有畫面感。
在創意內容上用了具體的“生活經驗”,滑雪裝備怎么挑、面試簡歷怎么選、營養早餐怎么做、裝修風格怎么選、自駕出游怎么玩……這些具體的問題,就是大家日常生活中面臨的問題,具體的問題,更容易代入自身經驗。
明星選擇上,劉昊然代表廣度,大家的鄰家弟弟,知名度更廣泛,也有賀歲電影上映。谷愛凌代表高度,作為冬奧最受關注的滑雪運動員,已經簽約了Tiffany、LV等多個硬奢品牌的代言人。
相同點,是兩位年輕人都積極向上,這支TVC傳遞的情緒是積極健康的,這會促使人們行動。
在畫面上,他們用了拍手的動作來轉場,拍手的聲音與講話的語感創造積極的節奏感,畫面則展示問題搜索框,展示行動路徑。
還有更多創意細節,都在這15秒中呈現。將15秒做到極致,需要強大的策略梳理與創意技巧。
中心化流量傳播

品牌應該在什么時刻做大眾傳播?
一是在品牌關鍵成長階段做傳播,小紅書現在的品牌階段,正是從小眾走向大眾的轉型期。
從美妝時尚APP,到生活社區,最近一年開始拓展內容品類,在產品層面已經準備好,已經具備“生活指南”的工具屬性,現在只差大眾曝光。
二是選擇中心化流量窗口期,現在是春節加冬奧兩大節點。
我們看小紅書的用戶構成,雖然已經有2億月活,但基本集中在一二線城市青年人群,跟廣泛的大眾人群還有差別。
春節的人口流動,會帶動信息與認知的流動,以央視等主流媒介加持,完成對大眾人群的覆蓋。
一年后或許會發現,縣城里的男性用戶,更多的35歲+用戶,都將以生活指南工具屬性,來使用小紅書,并且不覺得突兀。
小紅書經此一役,會帶來怎樣的效果,我們現在仍無法判斷。但可以參考的是,抖音和快手都是在2017到2018年左右的春節期間爆發,月活都幾乎翻了一倍。
如果效果理想,小紅書的用戶總量會實現跨越式增長,將以“生活經驗”指南的品牌角色,成長為全民大眾平臺。
總結一下

真正意義上的大眾傳播,變得越來越難且稀缺。
以前是媒介資源稀缺,現在則是注意力稀缺。媒介的碎片化在加劇,短視頻讓人們能夠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越來越短。
15秒之內的短廣告,或許會重新流行,重新回到傳統廣告時代的極簡廣告。
那么品牌營銷策略變成兩種:一是做好“小眾”傳播,需要在緩慢時間中匯聚成大眾;二是在品牌關鍵節點,尋找機會做大眾傳播,打贏關鍵品牌戰役。
小眾垂類傳播之前講過很多,比如從出圈到入圈,針對老用戶傳播,針對輿論人群傳播等等,都是定位精準人群,以核心小眾撬動更大人群。
大眾傳播則很難,很花錢,而且不酷。
在我理解,15秒TVC一切以溝通為目的,沒有創意人的炫技,極致的理性主義,甚至稱不上品牌手段。
15秒TVC,在廣告界是符號化的存在,也不知道是誰最開始定了15秒,為什么不是13秒或者16秒,總之,這代表影像廣告最短的形式,未來很可能更流行7秒TVC。
最后總結兩點,關于我對15秒TVC的核心理解:一是代入畫面,二是促使行動。
更具象的場景,讓人們觀看時能夠代入自己的畫面,產生關聯記憶。比如小紅書用的,不僅是具象的場景,且是具象的問題,當人們聽到問題時,更容易代入思考。
15秒TVC不能講空話,要講具體的“實”話。
代入心智促使行動,并不是馬上就帶來轉化,而是獲得了一種路徑。比如當我為裝修而苦惱時,知道小紅書有很多別人家的裝修經驗,可以供我參考。
簡單且明確的行動路徑,讓轉化更高效。
而從另一個層面,15秒TVC是最常用的長波素材,也是大眾接觸最多的廣告形式,把這個類別的內容質量提升一個檔次,整體廣告質量就得以提升。
所以15秒TVC,就是將簡單的內容做到極致。
以上。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