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性別穿搭、早C晚A、女團水、晚安小甜酒、城市野餐……這些消費潮流與場景如何被創造出來?對品牌營銷又意味著什么?為什么有些會快速過氣,有些逐漸沉淀成新場景,并誕生出規模龐大的消費賽道。傳統時代,產品由廣告人定義,有一整套嚴密邏輯來梳理產品賣點,最終形成精美TVC,輸出某種消費趨勢,倡導某種潮流的生活方式。現在恰恰相反,消費者正在走向前臺。產品開始由消費者定義,新場景從內容社區中涌現,并成為消費潮流。對于營銷策略而言,以前我們是產品與潮流定義者。當話語權交給消費者,營銷人更像是提案者,推動者,最終擁有定義權的,是消費者。梳理這幾年崛起的新消費品牌,會發現基本沒有創新技術,在技術層面沒有太高的門檻。但通過對產品的重新定義,對場景的重新開拓,更適配當代年輕人的生活方式,于是成為新消費品牌。誰創造新消費場景,誰就有機會創造新品牌,而場景規模大小,決定新品牌規模的天花板。從營銷策略視角,如何推動新消費潮流的產生,并沉淀為大眾生活場景。談幾點個人看法:很多流行一時的新消費,只有社交需求而非生活需求,只為打卡曬單而生的產品,就像很多網紅店的生意是“打卡”,而非產品銷售。今年很多人說新消費開始降溫,實際上是去泡沫化的過程,將沒有生活需求的社交產品去泡沫。留下來的新場景,一定是先有生活需求,產品本身創造價值,提升消費者生活品質,然后基于此再塑造社交需求。二是完成場景共識與潮流化,在核心輿論人群成為流行。這里要解釋什么是“核心輿論人群”,在我看來就是“五環內”年輕人,更具體一點就是北上廣深杭20個核心商圈覆蓋的一兩千萬白領與學生。這基本是社交輿論的核心人群,這部分人是大眾層面的KOL,在微博、朋友圈、小紅書等平臺的主力分享人群。現在大多數新消費品牌,仍是小眾品牌,在核心輿論人群中已經很知名,但到二三線城市的大街上隨機街采,問他們知不知道“認養一頭?!?,得到的回答基本是“不養”。這是真正重要的階段,從小眾到大眾的破圈過程,成為大眾品牌,才完成新消費的場景升級。現在我們再看新茶飲賽道中的喜茶或奈雪,已經不認為他們是隨時倒閉“網紅品牌”,他們基本完成了去網紅化的場景升級,年輕人們再也回不到喝香飄飄奶茶的場景。我們看到,新一代生活方式與消費潮流的形成,是自下而上,更加民主化的方式,由年輕人在社交網絡中匯聚而成。過去幾年新消費品牌快速崛起的過程中,小紅書成為最重要的推動者之一。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至少在新消費品牌的前期,幾乎繞開了原來的4A廣告創意體系。普遍的路徑是,從產品口碑的視角,在小紅書等內容平臺進行場景重構,以核心消費者的消費反饋,作為最重要的“廣告創意”,塑造品牌形象。那么,新品牌或新產品,如何理解小紅書,如何在社區內構建品牌場景,推動消費潮流?很重要的一點是,不要試圖“操控”用戶口碑,而是更加正向的引導與推動,在與消費者不斷的碰撞中,持續獲得反饋并修正迭代,與之共創消費潮流。接下來以我個人視角,思考小紅書是什么,營銷角色是什么。從營銷策略的維度思考,如何在小紅書推動潮流的發生。小紅書是——具備消費心智的內容社區,內容與商業流量的交匯點。梳理過去20年中文互聯網產品,會發現很有意思的點是,內容流量與商業流量涇渭分明,兩者從未互通。但演化到現在出現兩種融合內容與商業的產品,一個是直播賣貨,以商業為主導的內容產品。另一個就是小紅書,具有消費心智的內容社區。此前從來沒有一個內容社區,以消費推薦作為主流內容,小紅書是第一個具有規?;南M生活內容社區。非信息流的雙列瀏覽模式,讓每一個點擊都是更有價值的主動行為。數據統計有70%的用戶進入APP以瀏覽開始,在深度閱讀幾十篇筆記后轉入搜索,另外30%的用戶直接搜索。從筆記的瀏覽量構成來看,有接近一半是長尾流量,對消費決策產生長期影響力。對于用戶來說,這是構建先鋒生活方式的分享社區,也是幫助自己做出消費決策的內容社區。開頭提到的無性別穿搭、早C晚A、女團水、晚安小甜酒、城市野餐……,包括完美日記、喜茶等新消費品牌的崛起,小紅書平臺都是關鍵角色。現在我們所知道的大部分消費潮流,幾乎都是在小紅書原生,然后在天貓、抖音、微博等平臺成為大眾流行。在小紅書做營銷,應該以場景迭代為核心目標,找到與用戶交流的密碼。我們看個案例,UA是知名運動品牌,對于廣告人來說,應該記得UA拍的菲爾普斯廣告。但UA的問題在于,品牌形象過于男性化,對女性缺乏吸引力。于是UA跨界小紅書做“把汗流漂亮”,在社區推動女性運動場景,讓其成為女性運動的專業裝備。這個場景的建立,是品牌的新增量。另一個是浪琴腕表,一款在國內沒有上市的新款,率先在小紅書成為爆款,然后不斷有消費者詢問品牌方能否在國內買到,最終品牌將新款引進國內市場,成為持續的爆款產品。這就是原生涌現的爆款場景。而營銷人要做的是,基于真實反饋進行迭代,最終與用戶達成場景共識。在新消費品牌與新場景迭代的過程中,小紅書可以作為實驗室,獲得真實反饋與產品趨勢。在今年商業生態大會上,小紅書提出自己的商業愿景是:助力每一個好產品生長。基于社區內容趨勢,幫助品牌洞察用戶的真實需求,以及細分領域的場景趨勢。從而對產品進行差異化定位與場景迭代,推動產品在社區內成為潮流,為后續進一步向大眾市場擴張做好場景定調。比如有一款面膜上市后,洞察到用戶對“去黃提亮”的護膚需求,于是將產品重新定位為“閃光面膜”,結合優質達人筆記與站內流量曝光等方法,與用戶共創新品場景,成為該品類下差異化定位的爆款產品。新產品在社區內發展種子用戶,得到最真實的反饋,好的鞏固,差的改進,在磨合與溝通中打磨出一款好產品,定位出差異化場景,然后再推向大眾。基于以上再看潮流的發生時,是從用戶內容中“涌現”。理解小紅書應該跳出產品種草,從更高的場景維度理解。如果說社交輿論的源頭在微博,那消費潮流的源頭,在小紅書。消費潮流的創造由過去自上而下的倡導,到現在從大眾消費者中涌現。本質上我們在思考,當下消費潮流創造時,品牌策劃者與消費者的關系,以及各自所擔當的角色。以此反思現在作為營銷人,應當如何推動消費潮流的發生。傳統時代消費潮流由廣告人定義,我們研發一款產品,并裝進某種潮流的生活方式中,引領大眾生活。但現在消費潮流在互聯網內容社區中,在各種人的使用感受中涌現,營銷人能做的是引導與推動。那么,營銷人如何引導與推動消費潮流的涌現,并完成產品的場景迭代。一個基本面,基于消費者真實體驗與感受。兩個關鍵點:一是提案者視角溝通,二是場景迭代為核心,最終定義場景賽道。真實的消費體驗很重要。新產品首次進入小紅書,千萬不要大量購買廉價的夸贊筆記,一是平臺會持續為了保護真實分享而持續治理虛假種草,二是也會失去聆聽消費者真實反饋、真實聲音的機會。讓達人表達真實的消費體驗,優點放大,缺點修正。真誠與消費者溝通,獲得真實的消費反饋。營銷人即提案者。營銷人不再有話語權優勢,從過去的定義者,到現在的引導與推動者。溝通方式的內在轉變,不是我拍一支TVC告訴你應該這樣,而是引導消費者表達,從消費體驗中得到答案。以場景迭代是核心。推動新消費潮流的涌現,創造新增量。新產品首發,與核心用戶在社交場域產生碰撞與反饋,對產品進行迭代與修正,塑造創新場景,形成消費潮流,沉淀形成場景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