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下來的套路是: 谷歌campaign學習成功需要學習期平均每天完成至少10次事件。也有說和FB AAA一樣需要7天滿足至少50次的,平均每天至少需要7-8次。 不管具體是幾次,哪種說法比較置信,可以不同產品去測試。這里只是告訴了我們一個系列學習成功是有前提條件的,就是目標事件的學習數量必須在學習期有滿足一定的數量條件,事件數量上只能高不能低。廣告系列不滿足事件學習數量條件,也是最常見的谷歌系列不成功的原因之一。 先去確認一下,這個總體用戶對這個目標事件的轉化率率情況。 如果是滿足要求的話,那可能是這個campaign沒有學習成功,可以從素材,定位,出價和預算的合理性上去重新考量。 素材太差學習不成功的情況就不說了,這里需要特別注意系列預算的問題。 舉個例子,一個目標事件的轉化價格大概是20,每天滿足十次來看的話,至少要200的預算,谷歌現在也會在預算部分提醒大家的,不過有時候個別廣告系列的初期測試轉化和產品的平均事件轉化多少會有誤差,所以為了保證事件學習成功,一般一個系列的整體預算寧多不寧少。 如果預算本身就少,承受不住的話,只能先小預算多建兩個campaign看哪個能滿足,或者先1.0做好初期素材測試,確保轉化效率后再開事件優化。 如果本身這個事件在產品的轉化率就非常低,那么會去先開另外的轉化率偏高一點的事件來跑,讓系統先有數據,所以就到了需要擴充打點的步驟了。 可能有些公司會有專門的產品數據組和策略組來進行事件打點的。推廣所需要的打點可以參考產品打點流程,但同時其實也是區別于產品統計的作用的,我們打點的目的就是為了滿足事件學習,一切是圍繞引導新用戶來進行的。 比如說引導新用戶進行付費充值,付費事件的轉化率低,可以考慮和付費相關的其他事件點,比如說選擇付費檔位,點擊禮包購買按鈕,點擊高價值禮物等事件。 想一想如果自己是用戶,付費之前的一步可能在干什么;也可以拉產品或者運營幾個懂流程的人來多交流用戶行為,找數據組拉出相關數據做做研究,總能根據產品流程和用戶行為找到值得去擴充的事件點,具體的思路可以根據產品情況內部討論梳理。 擴充了打點之后,需要進行測試,測試出哪些事件點既能滿足實際廣告學習需求,又對目標事件有提高作用。 具體測試方法可以收集效果好的素材,新建不同事件的廣告系列,出價略高于產品平均的該事件完成單價,其他條件盡可能相同。 保證學習期間對于有消耗的campaign盡可能不做或少做變動,一到兩周后觀察campaign消耗是否穩定且對比下來目標事件的完成率相對高一些。 后期的數據跟進時,需要注意這里要對比目標事件,而不是測試時廣告系列的優化事件,我們選擇那么多優化事件去測試,最終目標是為了提高目標事件的完成率。 近一步,隨著事件測試的多樣化和數據樣本的累積,哪些事件對于產品目標指標有積極作用,哪些作用并不明顯,也可以輸出結論反饋給產品內部,尤其是用谷歌自己firebase數據分析的,數據收集和對比不要太方便。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 --- 更多內容請關注公眾號:
下拉推薦菜單可查看更多↓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