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勞動力短缺、物流費用增加帶來額外成本,亞馬遜三季度業績總體未達預期


      北京時間10月29日,亞馬遜公布了截至 2021 年 9 月 30 日的第三季度財務業績。財報顯示,亞馬遜三季度凈銷售額為 1108 億美元,與2020年第三季度的 961 億美元相比同比增長15.2%,但仍未及 1116 億美元的市場預期。


      第三季度亞馬遜營業收入則由去年同期的 62 億美元降至 49 億美元,下降20.9%;該季度凈收入為 32 億美元,每股攤薄收益 6.12 美元,兩指標均低于市場預期,去年同期凈收入為 63 億美元,每股攤薄收益為 12.37 美元。


      新任CEO安迪·賈西在財報中解釋稱,在優化短期利潤與優化長期利潤之間,亞馬遜選擇了后者。他提及,疫情之后,亞馬遜的履約網絡規模幾乎翻了一番。由于勞動力供應短缺、工資成本增加、運輸成本增加等因素,安迪·賈西預計亞馬遜的消費者業務在第四季度將產生數十億美元的額外成本。


      2、港口持續擁堵,供應鏈問題難以解決


      據外媒報道,截至18日,洛杉磯港約有20萬個集裝箱仍積壓在洛杉磯港外,碼頭上有25%的貨物停放了13天或更久。據10月18日的最新數據,目前光在洛杉磯錨地等待泊位的集裝箱船就達到34艘,在港外等待的船舶達到10艘,平均等待靠泊時間激增至12.5天。而美國第三大集裝箱港口喬治亞州的薩凡納港當前貨物積壓情況也相當的嚴重,近8萬個集裝箱積壓在港口,比平時多了50%。


      早在10月13日,美國總統拜登宣布正式開啟“007”模式,要求洛杉磯港和長灘港的部分作業實行實行每天24小時、每周7天的營業模式運營,來緩解港口的擁堵問題。同時,并讓美國本土的貨物運輸卡車在交通不擁堵的夜間運送貨物,增強消費品供應鏈。


      美國民調機構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在美國供應鏈問題持續、全美勞動力不斷減少之際,約54%的美國人表示,在購買普通消費品的時候遇到“發貨延誤或商品短缺”問題。


      但是,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在短時間內想要疏通貨物的囤積,緩解港口擁堵情況依舊很困難。


      3、亞馬遜上新政策針對中國賣家


      近日,亞馬遜推出了一項新的本地銷售服務計劃“Local Selling on Amazon”。


      消息指出,這項計劃將支持本土第三方實體店賣家,在特定的美國郵政編碼區域內,為當地買家提供到店自提服務。


      買家下單時,既可以選擇自行在線下取貨,也可以選擇讓當地賣家極速發貨,從而大大縮短買家從下單到收貨間的等待時間。


      據悉,在美國已有一大批第三方實體店賣家加入了這項服務。同時亞馬遜表示,現在開始,所有意愿加入此項服務計劃的零售商都可以通過平臺提交申請,預計到2022年,亞馬遜本地銷售服務的范圍還將繼續拓寬。


      聽上去這似乎是一個非常人性化的政策,但這卻讓不少中國賣家又開始惆悵了。



      其實賣家們的擔憂也不無道理。此前,亞馬遜歐洲站就曾出臺政策,強制賣家在后臺添加商品的原產地信息,疑似針對中國買家。如今,亞馬遜更是直接將賣家的信息搬到了前臺。雖然目前為止,暫時沒有證據能夠表明,此舉是在針對中國賣家。


      但可以確定的是,亞馬遜此舉確實擴大了亞馬遜平臺上的“本地保護”,同時也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國賣家在平臺上的銷售優勢。


      亞馬遜副總裁吉姆·阿特金斯(Jim Adkins)曾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經亞馬遜調查發現,如果本地零售商提供店內自提服務,那么絕大多數的消費者還是更愿意選擇本地選項。


      不難預料,在不久的將來,同等條件下,買家將毫無疑問地優先考慮在服務更豐富、配送效率更高的本土店鋪進行購物。不僅如此,隨著“Sold by the local seller”的標志讓買家越來越容易分辨出本土賣家,中國賣家們也將因此面臨著更多的挑戰。


      點贊(1) 打賞

      評論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服務號

      訂閱號

      備注【拉群】

      商務洽談

      微信聯系站長

      發表
      評論
      立即
      投稿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