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到一個廣告,原本是應急普通的產品服務,但請來大明星代言,做出了奢華享受的表達,我感受到的是不真誠。經常有類似的廣告,典型如很多方便面品牌,通常都做成米其林氣場的廣告,我覺得他們既侮辱了方便面,也侮辱了消費者智商。
好廣告的基礎,是尊重消費者的智商,真誠,不要反人性。
品牌有高端也有日常的,能成為品牌就一定有其可取之處,不是千篇一律的高端、高級和超值,而是日常也很好,不需要我們品牌的時刻也很好,始終與消費者站在一起,真誠表達。
我們談談,品牌如何以更真誠的方式做廣告,希望對你有啟發。
以下、Enjoy:
一、最佳品牌策略,真誠與利他
某次跨年演講中聽到一個葡萄酒文案的案例,某一年的氣候讓葡萄沒有很飽滿,釀出來的酒并不完美,文案思路不是為酒找優點,而是寫了“氣候讓酒變得微酸,這一杯敬不完美”。也可以說“經歷過暴風雨的葡萄,難免微酸”。我覺得這是真誠的廣告。
做品牌本質是長期主義,而長期主義的最佳策略是——真誠與利他。
真誠是品牌視角,是任何對外的表達都要實事求是,真實表達自己產品的優點和局限。方便面的特點就是便宜、應急,把它吹成比米其林餐廳的意面還好吃,誰都不信。
任何成為品牌的產品都有其獨特價值,把價值實事求是講出來,就是真誠表達。
比如蜂花曾在推出新品后,被不少網友評論“包裝廉價”、“看起來很簡陋”、而蜂花官方則以逗趣口吻直接回復“我們本來就很廉價”,這種真誠的態度獲得了消費者的好感,據我觀察,這一點大部分品牌就做不到。
比如陳曉卿的美食紀錄片,拍攝講述很多尋常食物,從人文、傳承、地理的視角理解食物的價值,大多數并不高端,但很高級,且是真誠的。
利他是消費者視角,品牌要思考從使用場景上,產品怎樣更好地幫到消費者,解決他們的問題。一味地談論自己多厲害,不是利他,是利己。
方便面就是在坐火車,沒時間做飯等應急場景下的選擇,不要自以為是地把它包裝成人間美味;瓶裝咖啡就是滿足那些在外忙碌,需要快速提神的人的需求,試圖將其比作精品咖啡店的品質,也會讓人覺得太假。
品牌要與消費者站在一起,為某個共同的目標而努力,為消費者創造價值就是為自己創造價值。
二、案例:祝你過年不用餓了么
餓了么在春節期間做了兩件事,一個是線下海報投放“祝你過年不用餓了么”,另一個是一支品牌片《幸福家園》。

在春節這個營銷大節點,別的品牌都在極力推銷,讓消費者趕快來“買我,用我”,餓了么卻反向關懷,祝你過年用不上,我覺得這是樸素的人性,外賣也很好,但總歸不如家人做的好。
1、不反人性:消費者視角表達
餓了么在這波春節營銷的兩個內容我都很喜歡。首先說“祝你過年不用餓了么”這個表達,春節是家人團聚的最重要時間點,一家老小在一起,做一桌豐盛的飯菜,坐在一起吃飯、聊天,站在消費者的角度,這是年夜飯該有的樣子。

餓了么看到了這一點,如果通過廣告來表達一家人在過年期間點外賣,還吃得很開心,那么這個廣告就是反人性的,正因為如此,餓了么沒有在這個節點強推自己的產品服務,而是后退一步跟消費者說“祝你過年不用餓了么”,言外之外,過年要跟家人一起做飯、吃飯才是正經事。這是站在消費者立場上的利他表達。
然后是《幸福家園》這支TVC,在這支片子中,家的概念被巧妙地擴展到社區單位,通過全國各地重名率最高的“幸福家園”小區,探索“幸福”的多樣性和普遍性。廣告中沒有直接討論“幸福”的定義,而是通過展示各地幸福家園居民的日常生活,讓觀眾自己感受和定義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片子通過“城市的毛細血管”——藍騎士的視角展開,也體現了餓了么作為幸福故事的見證者與參與者的角色。我認為這是在探討城市生活對鄰里關系的重建,傳統來講,農村是熟人社會,但現代化的城市則讓鄰里變得陌生,片子里呈現的卻是鄰里和睦的泛熟人社區,這大概就是“幸福家園”的樣子。
這支片子同樣秉持不反人性的調性,品牌就像那個藍騎士,他的存在不是打擾,不是強推,只是默默觀看和在需要時提供幫助。
2、不反商業:恰當的品牌角色
再談談商業的問題,當今的廣告往往容易走向極端,要么就是廣告內容一定要促進賣貨,不能賣貨的廣告就不是好廣告,要么就走情懷、上價值,完全不談商業,僅在片尾放一個LOGO,如果你不看三遍以上,根本就不知道哪個品牌拍的。
你可能要說餓了么這次表達的“祝你過年不用餓了么”,不也是純情懷表達嗎?我不這么認為,“祝你過年不用餓了么”里面有兩點外顯的商業價值。
一是它只是說過年團圓期間“祝”你用不上餓了么,一年365天,除了過年之外的350多天,你還是可以用餓了么,通過喊出過年不用的口號,反而加強了平時可以用的心智,這就像去年非常火的反向帶貨,反而驅動了大批消費者前來買貨。

二是過年點外賣雖然不值得提倡,但萬一你真的在這期間需要,那么餓了么與各大商家也隨時在線值班,幫你解決吃飯問題,看過這個廣告的消費者,如果過年真有外賣需要,那么首先想到的就會是餓了么,在這里,情懷和商業就完成了融合。
所以,品牌要在不同場景中,建立恰當的品牌角色,不要陷入情懷還是商業的二元對立之中。
3、不搞對立:與消費者站在一起
我們經常說營銷要以消費者為中心,但在實際執行中,很少有品牌能真正做到這一點。很多品牌的營銷策略經常大談品效路徑、流量收割,這里面隱性的立場其實是跟消費者對立的,他們不深入消費者的需求,只希望通過各種手段促進消費者買買買。
事實上,品牌與消費者不是對立面,而是同一陣線,你能真心地幫助消費者解決問題,消費者也會成為你的用戶,對你心存感激。
餓了么春節做的兩件事,我看到的就是站在消費者視角的表達。餓了么和消費者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美好生活,如果餓了么硬讓消費者過年點外賣,那就是“餓了么的美好,消費者的痛苦”, 而餓了么說過年期間如果你不需要外賣,我也會很開心,這就是二者向美好生活目標的雙向奔赴。
在《幸福家園》中,餓了么并沒有說我給社區帶來了幸福,而是展示了社區本身的幸福,餓了么只是作為觀察者的視角存在,只在居民需要的時候出來幫忙,所以,有時候品牌營銷克制比表達更重要。
跟消費者站在一起,這是很多品牌忽略的,但這是成為長期主義社會品牌最重要的一點。
三、總結一下
在探討廣告的本質時,我們必須認識到,廣告不是夸大,不是粉飾,不是將普通的說成高級的,而是普通也可以很好,不是將不需要的說成必須的,而是需要的時候我在,不需要時我也很開心。總結三點:
一是不反人性,品牌需要有清醒的自我認知,不是我的東西就一定最好,也不是我的東西在所有場景下,消費者都需要。品牌需要理解消費者的需求和情感,通過真誠的溝通與消費者建立信任,避免使用過于夸張或脫離現實的表達方式。
二是不反商業,談及情懷并不意味著放棄商業價值。一個有力量的廣告能夠巧妙地將品牌情感與商業目標融合,通過引發共鳴的方式增強品牌形象,同時促進產品銷售。
三是不要對立,一個成熟的品牌不能以自我為中心,一味地把消費者當成收割的對象,而要始終與消費者站在一起,理解并尊重他們的需求和選擇。通過展現品牌的人文關懷,促進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深層次聯系。
長久的商業不是一次性買賣,只有站在消費者的立場,真誠地為消費者提供需要的產品和服務,才是品牌的長期主義。
奧格威說“不要做不愿意讓自己的妻子、孩子看的廣告”,在這里我要說一句,不要做反人類的廣告。
以上。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