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公眾號,經常更新投放經驗教訓,公眾號回復微信群一起加群討論投放技巧,兩個500人的優化師交流微信群等你來,以及分電商,現金貸,游戲,APP群已經有空位。

      現象:一個新的APP (可能網站也一樣),通常在投放初期,明顯能感覺到到Facebook跑出來的單價賊便宜,留存好,付費好,Google跑出來的數據垃圾的一批。但是到產品中后期,Google數據一如既往的垃圾,但是Facebook卻更垃圾,或者數據還好,但是價格高的沒法看,并且還和第三方數據差異巨大了。


      原因:Facebook和Google在投放的過程中,學習的邏輯差異導致的,Facebook在初期能有大量的歷史積累數據以及精準的用戶興趣等數據做曝光,但是Google需要長時間的轉化數據不斷積累學習,同時還不斷有擴大投放之后在商店的展示曝光,所以在整個投放生命周期的數據都是相對比較穩定的。


      邏輯:大部分廣告主都會把自己的數據全部回傳給到facebook,包含直接安裝Facebook SDK的和使用第三方的SDK回傳的,這里回傳的數據會包含安裝,后續的event比如Purchase之類,也包含了網頁的電商下單等等。另外Facebook有了大量的用戶基礎信息,包含年齡,性別,興趣,關注了什么粉絲頁,學歷,是否有寵物,是否有孩子等等。所以FB投放廣告下載目標的時候,可以根據你的產品的類型迅速找到曾經有下載過這個同類產品的用戶曝光,以及已經下載了應用的用戶的基本信息是什么,根據這部分用戶的一些特征來做相似人群的擴展曝光。除了下載,投放其他的event時候也是相似的原理。


      其實前期的數據我猜測更多是依靠的用戶的歷史行為數據,尤其是下載App,下單,付款這些標準行為,大量的產品都回傳了數據之后,facebook可以直接根據這些歷史行為做廣告推送,等到后期這些用戶都已經轉化之后才會根據用戶的各類基本信息等來做聚類分析,這也是Facebook越投的時間長數據越差的原因。


      而到后期的單價差異也一般是因為第三方和Facebook統計轉化歸因邏輯不同,比如展示過廣告Facebook就算自己貢獻,不管是否為最后一次點擊,同時還有大量用戶并未卸載App,但是不活躍,在Facebook一段時間(似乎是90天)之后也會算成新用戶重復歸因。


      根據上述的特點,其實在投放過程中可以按照下面的思路來操作:

      1,初期的時候低價多跑Facebook,同時不要過多給Google預算,Google在前期拿到的用戶不會太精準,后續行為也不會太理想。

      2,設置所有數據均回傳給到Facebook和Google,包含關鍵events。

      3,如果是跑event目標,前期Facebook基本不會太大影響,但是Google可能沒有歷史數據積累會跑的比較坑,可以前期先跑一些1.0等數據積累起來后在開始2.0/2.5投放。




      加入星球向星主提問 投放技巧,行業動態等,以及和其他出海廣告優化師交流。


      公眾號回復“微信群”一起加群討論投放技巧。(兩個500人的優化師交流微信群等你來,以及分電商,現金貸,游戲,APP群已經有空位)

      點個在看,祝你起量



      點贊(9) 打賞

      評論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服務號

      訂閱號

      備注【拉群】

      商務洽談

      微信聯系站長

      發表
      評論
      立即
      投稿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