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廠二代”在回家之前都不知道自己叫做“廠二代”,就像他們也不知道自己要接手的“外貿轉型”叫做跨境電商。
“我感覺廠二代這個群體非常好,家族有企業,個人懂海外,你有這樣的介紹下嗎?”第N個人這樣問我。
我苦笑,自從開始寫這個號以來,關于什么樣的人才能做跨境品牌,已經有了一波又一波的討論。從會融資講故事的,到懂供應鏈的,再到會經營管理的,風口吹了個遍,最后所有人把目光集中在一個群體上:廠二代。

所謂“廠二代”,一般是指家里從事制造業且有一定積累,個人大約90-00后,回來繼承家業的。小貓感覺這個群體的火一定程度上要歸因于流行文化的影響,因為這種似乎最能滿足大眾對于所謂“大少爺”、“大小姐”的想象,那種“大小姐回國啦”,一下豪車一堆人點頭哈腰的短視頻一度風靡某平臺。
但事實是,中國既不是美國也不是韓國,工廠也不是財團。制造業企業大多沒那么光鮮,大部分的大少爺大小姐第一次下車間的時候,內心都是崩潰的。說實話,很多人可能在國外念書多年都沒弄清楚自己家到底干嘛的,比如小貓當年很多同學,說起家里的業務就是:“反正就是一種零件吧,鐵做的。”
而且也并不是每個人都有百億千億家產來繼承的,制造業企業的資金風險相比于其他行業更大,鏈條更長,一旦決策失誤周轉不靈,家道中落也就是一夜之間。外界對于廠二代的想象往往是富家小開的宮斗大戲,但其實制造業的年輕人往往會面臨著更大的壓力。
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工廠老板即使身價不菲,也寧愿孩子出去學個金融計算機。甚至有老板跟我說,如果孩子能進個好部門當公務員,寧愿孩子拿著5000的工資,開著家里大奔去上班。就是感覺實業太苦太累了,希望孩子輕松點。
中國歷來有“富不過三代“的說法,其中二代是最關鍵。可憐天下父母心,我幾乎沒有見過一個廠二代回家的時候不是內心打鼓的,要是這么香,豈不早就開開心心回家了?
平心而論,對于跨境電商這個行業來說,廠二代的確具有一些得天獨厚的優勢:更深厚的原始積累,更國際化的視野,更新鮮的血液。如果說未來中國外貿和跨境電商有什么新的突破,我覺得在這個群體中間出現的概率也會很高。但是過于迷信廠二代,或者說給他們太大的偶像包袱,我覺得倒也不必。

廠二代接班,一般會面臨哪些問題呢?
一,業務還得從頭學
大部分廠一代的發家史是各顯神通,所以往往在子女教育上的方式也是千差萬別,有的是從小潛移默化,有的是早早送出國,但不管哪一種,跟早年那種從小在作坊里當學徒的方式肯定很不一樣。
比如一種工藝到底什么才叫好,各種江湖險惡怎么避免,這些往往是小朋友們很難一下子學會的。如果是公司化運營一開始有一定的培訓體系還好,如果本來就是粗放式的工廠,可能就更頭疼。
二代在外接受比較先進的教育,很多一開始工作也在北上廣深甚至國外,但大部分工廠都在縣城或者鄉鎮,這些地方的人情世故常常會給人一種畫風突變之感,也是很多廠二代一開始很難適應的。
二,地氣還得接一接
廠二代長期不在公司,企業里各種關系不熟悉,很難上位就讓人信服,需要靠自己贏得信任。
但凡是有點規模的公司,一定已經有管理層和父親的左膀右臂了,再大點的公司,甚至都已經有內部派系和辦公室政治了。一個新來的二代,做的好是霸道總裁,做不好就是商業笑話,一代創業二代敗光的故事,簡直不要太多。
偶像劇里那種“奪回屬于我的一切“看著簡單,是因為編劇都沒干過實業。一來就大刀闊斧搞改革的,要被下面罵死,什么都不做的,又會被下面欺負。
不接班,還能夜場泡妞;接了班,就是田間地頭,這年頭,當老板比當員工難是真的。

三,爹還是不是爹了?
廠二代的成長基本是被呵護的,特別是小時候爹媽比較苦的,孩子長大了反而有補償心態,很容易養成溫室花朵。
溫室花朵的好處是洋氣優美,但要求溫室花朵還狼性還精明還能上刀山下火海,就太難為人家了。
但是廠一代能做起來,必然是雷厲風行,創業維艱全都體會了一遍,恨不得孩子一點坑不要踩。兩代人管理風格和做事風格差別很大,很容易水土不服。
其實踩坑也還好,主要是現如今環境太差,容錯率太低,以前可能瞎折騰也沒事,現在瞎折騰可能就得元氣大傷了。這也讓很多廠一代陷入一種“既想放權,又不敢全放”的糾結。
皇帝在世,太子難當,這是古往今來普遍面臨的問題。小貓就見過回老家被爸爸罵到哭的廠二代,后來憤而離場,重回996找工作去了。

所以每當有服務商、投資人信心滿滿跟我說,要大力拓展廠二代這個群體時,我都會說,拓展是很好的,但也不要揠苗助長,還是要給人家時間和空間去成長。
即使都叫廠二代,其實二代和二代的分別也是很大的。有人回家接手的是經營健康現金流穩定的廠,有人接手的卻是增長瓶頸周轉不靈的廠。
而很多服務商最為關心的關于花錢,小貓感覺,這完全因人而異,還真不能說富二代花錢就一定大方。確實很多廠二代在品牌建設或者產品迭代上會比父輩更激進,也更愿意花錢,但也不是所有人都有這個意愿,特別是隨著大環境的影響,注重現金流和利潤率的廠二代也越來越多了。
那小貓覺得什么樣的廠二代比較有希望呢?
第一是能土洋結合,既有比較先進的管理理念,但同時又能適應國內環境、而且有一定拼勁的。
倒不是說要天天跑車間睡地板,但肯定是得把振興這個廠、做出一番事業當成比較重要的人生目標的。
二代回家接班,到底是想證明自己超越父輩,還是就覺得外面工作太累,大樹底下好乘涼,這個很不一樣。
特別是在眼下,相信每個廠二代身邊都會有人說:你就守著家產混日子也可以吃穿不愁,但是創業反而可能傾家蕩產。這時候二代們會如何選擇,反而能說明一些問題。

第二是對產品有熱情的。
就跟父母沒得挑一樣,很多廠二代也未必就對家族的產品最有興趣,比如搞汽配的只有一個愛漂亮的閨女,或者搞女裝的只有一個直到不能再直的兒子這種,其實是很難指望二代自己對自家產品有多大實感的體會的。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如果孩子對家里這東西實在沒興趣,倒也不一定非得接班。從這點上來說,當年一堆富二代那么不被看好,非要搞電競還能搞起來,還是跟個人確實喜歡有一定關系的。
廠二代如果對產品本身沒興趣,大概率最后就是拿這個廠搞別的業務去了。我見過一個廠二代給我大講要怎么資本化,怎么搞并購組合,說實話就是對這個廠的業務沒啥興趣,也不太想做了。
這種說的好聽叫“騰籠換鳥,產業升級”,說的不好聽就叫做“創業未半,中道崩殂”。他說的很好,但我聽的其實挺擔憂的。
很多廠二代相比于他們的父輩,在外面見了更多的世面,也學到了很多新的理念,也不能說激進就是不好。但是工廠跟金融或者服務業不一樣,制造的核心還是生產工藝和技術本身,如果脫離了本質反而適得其反。

第三是有一定主見和創業經驗的。說實話, 除了一些耳濡目染的教育之外,廠二代創業未必比普通人創業能少走多少彎路,說不定交的學費還更多。
就本貓熟悉的跨境電商行業來說,普通人創業大概虧5萬塊的業務,富二代創業能虧50萬。但是一般來說,學費交的多,學的也會稍微多一點,虧5萬塊大概率能學個業務邏輯,虧50萬的還能學一定的管理和上下游關系。
如果溫室花朵本身是好苗子,在外面能自己經點風雨,再加上家族的資源扶持,這樣確實比較容易出人才。

說到底,是不是二代,跟你創業成不成功,有一定關系,但也不是那么絕對。
如果你是廠二代,你得知道你有的也不是你創造的,能生在終點要懂得好好珍惜,怎么才能把自己這一代的進步嫁接到原有的基礎上,需要好好努力。
如果你不是廠二代,也不用氣餒,因為所有的廠二代都是廠一代的兒子。你爹雖然沒讓你當上富二代,但你可以努力去當富二代的爹。
小貓覺得,廠二代也好,精英人設也好,現在這個大環境下,其實不必迷信所謂“資源型創業”,還是提升核心能力是王道。
少年強則國強,希望更多廠二代可以真正把上一輩的事業發揚光大。
最后還是老廣告,有產品有競爭力,想做海外品牌的廠二代,加小貓wx: unicornkitten.
往期回顧:
長文首發|獨角貓對談美國頂級品牌大佬:DTC往哪走,資本、AI及其他
獨角貓推薦品牌出海必讀: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