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出海重要消息+政策+投放技術。 公眾號回復“微信群”,進行業群(無廣告)。
相比Facebook和Tiktok,Google在短劇領域應該算是一直跑不起來(其實整個內容品類Google都沒能跑起來,包含小說,新聞,短劇)。
以短劇為例子分析
現狀:Google的消耗少,起量慢,整個短劇領域,Google能吃下的預算在整個客戶預算的10-15%附近(大盤客戶平均)。
造成這個現狀的一些原因:
1,Google算法慢節奏,冷啟動時間太久,劇生命周期扛不住這個等待,以及前期的學習成本無法滿足當前短劇業務的D0要求。
2,版位不合適,除了商店就只有YouTube合適,其實商店的量也合適,但是吃的是自己的品牌和競品的品牌量,這部分量對產品品質要求高,頭部產品還好,腰部,中下的產品跑進來后付費都不樂觀。
3,campaign 模式不合適,新劇學習慢,又不能批量新建campaign模式,Google UAC一直建議客戶是一個campaign養大,但是養大的campaign里面流量實際上都給的是幾個老的廣告組,如果疊加新的廣告組(新劇)進去,基本拿不到多少曝光在初期,但是客戶的訴求要跑新劇,無法滿足。
4,吃不到老用戶,Google優先跑純新用戶,FB TT可以用W2A跑,洗到大量的老用戶,這部分老用戶重復復購會讓D0 ROAS更好看,從而分到更多預算,UAC原則上是排除掉已安裝用戶,ACE又要單獨創建,無法混投稀釋拉高回收,但是W2A實際上等于混投模式,能讓賬戶+BI的roas更好看。
5,UAC無法混投新老用戶,導致廣告轉化相比FB TT更少,從而影響廣告學習效率,本身模型算法就慢,再加上轉化少學的更慢。
如何解決當前問題,站在客戶角度希望廣告平臺改進的,雖然知道Google能改進的可能性不大:
1,冷啟動,別的平臺,FB TT都在冷啟動階段直接找到了最精準的人群進行曝光學習,主要受眾是同類產品的用戶,基本拿著競品用戶來投你的產品做冷啟動,但是Google的算法似乎并沒有往這個方向做,還是需要前期慢慢積累受眾,甚至需要一周才能跑到正確人群。
如果合規允許,Google實際上也有頭部這些短劇的用戶信息,畢竟gp在自己手里,什么數據都有。或者這些客戶把下載,付費信息都回傳到了Google ads,拿著這些信息,至少在冷啟動階段,甚至廣告前期都直接用這些用戶人群信息去曝光,直接快速度過前期的學習期,甚至新劇能吃一波這類用戶,對轉化幫助非常大。
2, 算法,現在的算法太佛系了,超長的學習周期,導致起量速度太慢,排掉前面的冷啟動過,算法的佛系也是導致跑不起來的主要原因。
3,版位,短劇產品大家其實主要想要的就是商店曝光+YouTube曝光,前期可以商店曝光拿到更多低價的量來補貼在YouTube學習的虧損,但是后期主要推廣YouTube位置,這些學出來的group+campaign應該逐步把商店量讓出來給到新的系列,group去度過冷啟動,穩定的系列應該更多給YouTube,這樣才能破圈。
4,campaign結構,對于客戶懟campaign基建的,按照冷啟動+激進算法+后續優先YouTube版位來曝光。
5,新老混合跑,campaign模式調整,允許一部分老用戶回流到campaign中,設置回流用戶窗口期,比如15天,30天不活躍用戶算新,從而有更多老用戶回流在付費,積攢到更多轉化,幫助學習。
“這些是比較樂觀的想法 谷歌大概率不會實現” 或者也許萬一實現了呢,或者在原則可控的情況下會做一些優化改動。
匯總近期全部寫過和短劇相關的文章,掃碼閱讀: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