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亞馬遜賣家普遍都說不好做,其實所謂的不好做有很多因素,但是最大一個因素還是流量沒那么容易低成本獲取了,所以很多人會開始尋求站外流量的幫助,但是這幾年站外大折扣促銷早已被用爛,哪里有中國人哪里就會內卷。

      什么是聯盟平臺?

      目前根據我的判斷,亞馬遜流量的最后一片藍海其實在聯盟,大家應該聽過 creator connection(簡稱cc),這個其實就是亞馬遜站內自己做的一個聯盟平臺,這類平臺是什么呢?

      就是賣家在后臺發布一個 campaign,設定一定的傭金比率,然后會有聯盟客來給你帶貨,帶出去的他們抽傭,目前還不是所有人都有,但是基本年底會普及. 參考這篇

      這類平臺意味著什么呢?

      根據我們對賣家的了解,目前隨著流量越來越貴,找到一個能穩定、低成本的出單渠道是一個必須去走的路徑,

      而且跟以往的大折扣促銷不一樣的點在于,它是有結果導向的,沒有固定費用,只是按照銷售額的百分比來抽傭,通常不會很高20% 左右,其次在這些平臺上做不要求什么折扣,

      所以對于有出單需求的賣家來說,這就是一個機會,當然對于沒有什么認知的賣家來說,當下這塊是有門檻的,當然也正是因為有門檻才導致現在還是一片藍海。

      聯盟的門檻有哪些?

      一是好產品,大部分聯盟平臺對產品的要求都比較高,必須是成熟鏈接,不是新品。想要挖掘更多聯盟渠道,就需要好產品去懟,目前聯盟渠道更青睞于家居、3c 類的產品,不喜歡小眾的產品,

      二是渠道非常隱蔽,這些渠道都是非常小的一些網站,谷歌基本搜不到,需要耗費非常大的人力物理財力才能積累好多的聯盟資源,但是轉化效果都特別好,這里透露一個數據,我一個朋友公司單單聯盟的銷售額一個月有幾百萬美金。

      如何挖掘更多的聯盟資源?

      當然還是回到那個問題,只要所有人都能做的流量渠道,遲早都是會被用爛的,但是對于聯盟這一個藍海,我覺得不僅僅局限于站內的 cc,亞馬遜這個舉措其實給我們賣家一個思路,就是我們如何挖掘更多的聯盟資源?

      其實這個也是國內比較成熟的玩法了,就是去找能做 cps 的聯盟客帶貨,只不過亞馬遜幫你已經把聯盟客聚集起來了,但是這還只是冰山一角,單靠亞馬遜的 cc 其實也沒辦法有很大突破。

      那除了亞馬遜的cc 之外,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個是找聯盟平臺,很多賣家過來抱怨覺得 cc 沒那么好用,效果一般,那我要說,其實是還不懂怎么玩而已,

      目前最大的第三方亞馬遜聯盟平臺

      所謂的聯盟平臺,就是上面會整合很多聯盟客,這類目前最大有 levanta, archor affiate等等,我覺得每個亞馬遜賣家都非常有必要去用,即使當下對這塊的認知還不高,但是搶先一步抓住好的流量入口是非常必要的。

      這類平臺就是完全的傭金抽成形式,沒有任何固定費用平臺會在商家設置的傭金比例中抽取一部分作為平臺傭金。一般最低都是20%,平臺一般抽走3-5%。

      測試下來,levanta總體上效果比 archor的效果高出 10 來倍,當然不固定也看產品,問了一個朋友,大概單品 archor 能出幾十單,但是在 levanta就有個幾百單,這可能就是付費與不付費的區別吧。

      對于 levanta,目前是有1600+聯盟客資源,屬于效果最好的一個第三方亞馬遜聯盟平臺,這個平臺雖然費用不低,但是整體效果是最好的,產品完成度很高,體驗也是不錯的,雪球這邊拿到他們國內的代理權,價格可以便宜五分之一。

      對于Archer Affiliates,平臺擁有2500+聯盟客資源,平臺內也有眾多媒體渠道比如Forbes, CNN等,有豐富的ecommerce相關的資源,可以把賣家的產品在媒體的Top 10, best系列、gift guide等文章中曝光。大的Deals渠道比如Slickdeals也入駐了平臺。

      這是我一個朋友楊哥獨家代理的一個網站,也是唯一一個免費的聯盟平臺,還沒有 cc 的小伙伴可以先從這個網站開始入手試試水,效果也是有的。

      對于這兩個平臺有什么疑問以及入駐問題,都可以找我,后面會建個這塊的群聊給大家交流一下,v:amzangus

      另一個方法是找聯盟渠道,通過不斷地搜索產品的關鍵詞,或者競爭對手的鏈接反差,就可以看到一些,這塊有一個比較好的叫buyersguide和roundforest,都是按銷售額抽傭的,對于這塊我們也積累了幾百個相關的資源,歡迎交流合作。

      做聯盟需要有結合亞馬遜站內的運營節奏來,這些平臺可以有效把控自己出單的節奏,讓你從被動化為主動,狙擊競爭對手。

      這些聯盟平臺應當如何進行選擇?

      在此我想說,假如預算充足,能多選就盡量多選吧。

      其原因在于,所有亞馬遜第三方聯盟平臺的歸因方式均是通過 Amazon ads 的 attribution link ,因而在歸因方面是相通的,不會出現重復訂單的情況,換句話來講,即便使用再多的平臺,一個訂單也只會被收取一次費用。

      今天先聊到這,后面繼續更新這塊的內容,有幫助的話請關注點贊轉發~


      點贊(8) 打賞

      評論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服務號

      訂閱號

      備注【拉群】

      商務洽談

      微信聯系站長

      發表
      評論
      立即
      投稿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