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幾個最近在做的事情,以及一些思考。
上個月我們的外貿站點詢盤量終于開始恢復了,期間經歷了垃圾算法的打擊,然后又自己作死對小語種版本進行大修改,把網站搞得元氣大傷。瞎折騰這一番,把該踩的坑都踩了一遍,算是對這種網站形態有了個初步了解吧。
后面假如還去做外貿詢盤這種類型的網站,進度應該會快很多,也會更得心應手一些。要是非要說能達到什么水平,我覺得完全白帽模式去做的話,一年時間運營操作下來,每個月的有效詢盤會在一百個左右(部分站點也取決于產品)。
運營的模式其實大差不差,主要都是集中在內容的創作與白帽外鏈的獲取上。至于不同的點,可能就是前期的調研與過程中的數據挖掘能力。
聊完詢盤站點,再說說本周在重點做的第二件事,便是開始在詢盤類型站點上實操程序化 SEO。
程序化 SEO 的邏輯其實并不復雜,主要涉及的環節就是關鍵詞的前期調研,與相關數據集的整理歸類了。過程中的頁面模板、與頁面信息的生成并不復雜,目前市面上已經有很多成熟的方案可供選擇了。
至于后續操作便是持續化去做頁面維護,與搜索引擎相關的優化了。所以歸根結底,重點還是前期的數據調研,尤其是行業內長尾關鍵詞的挖掘與整理,這要求有一定的功力,絕非隨隨便便就可以做成的。
我知道有很多小伙伴做外貿詢盤站,大體的操作流程就是不停的上傳自家的產品,然后再去做對應小語種版本的發布。
在這種“懟量”過程中,要是操作得當也會有不少的關鍵詞出詞,并可能會取得不錯的成績。但我見到的大部分案例,基本都是“同質化頁面”居多,最終可能也就不了了之了。所以具體怎么去操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邏輯吧。
最后再分享一張截圖(推上看到的),還蠻有感觸的。其實做像我們做內容營銷的,很容易陷入到數據陷阱中,而忽視營銷過程中的客戶的價值。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同時開兩個 CPC 廣告組,第一個廣告組重點介紹產品價值以及能協助解決客戶什么類型的痛點,第二個廣告組重點介紹各種營銷噱頭并提供各種福利優惠,甚至是在落地頁上下鉤子。
基本不用猜,肯定是第二個廣告組的數據表現會更好。但是認真思考下,這種通過“下鉤子”方式吸引來的客戶真的會有很大價值嘛,我覺得并不一定。
那從這個角度出發,清楚哪些是自己的客戶,并且更加清楚哪些不是自己的客戶,就非常有必要了。尤其是在自身時間精力有限,資源也有限的情況下,聚焦自己的客戶群就更加有必要。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