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寫了一篇文章《檢查網站出詞情況與關鍵詞排名》,重點描述了如何使用 Google Search Console 工具來監控網站數據指標。并通過可視化呈現源數據,來幫助我們評估網站優化效果。
但是今天偶然間發現一個問題,具體信息見下圖。
當你將篩選條件定位到某一個具體的頁面時,你會發現在數據看板上呈現出一個頁面平均排名的指標,有沒有好奇過這個頁面平均排名是怎么來的?
按照我們正常的邏輯,一個頁面被搜索引擎收錄之后,那這個頁面會自動在許多的相關關鍵詞下面有排名信息,這個過程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出詞過程”。且在每個關鍵詞的搜索結果頁面上,頁面所對應的排名是不同的。
所以,當我們將篩選條件定位到某一個具體的頁面時,你會發現“平均排名”這個指標好像是憑空產生的。既不是已經出詞關鍵詞排名的平均數,也不是排名的加權值。
為了搞明白這個問題,今天特地搜了下谷歌的官方文檔。所以下面這些信息權當一個記錄,對你有幫助那便最好了。
首先,要明確一點,這個“平均排名”指標并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基于真實的搜索數據反饋計算得到的,是一個真實可靠的,且能應用于網站效果檢測的重要指標。至于為什么能如此篤定,主要是基于 John Mueller 在一次直播中的發言。
那搜索引擎是如何計算的呢,總體的原則就是取最高排名的平均值。
舉個例子,在用戶第一次搜索關鍵詞時,你的網頁內容分別出現在了搜索結果的第 1 位,第 3 為,與第 5 位。那此時按照取最高排名的原則,你的網頁的排名則是第 1 位。
那當有用戶繼續搜索某個關鍵詞時,你的網頁內容分別出現在了搜索結果的第 2 位,第 4 為,與第 6 位。那此時按照取最高排名的原則,你的網頁的排名則是第 2 位。
以此類推,最后對每次的最高排名取平均值,所以當天你的網頁排名便是 1.5 位。
但是當你實際去搜索時,可能會發現實際的搜索結果排名與 GSC 的數據展示會存在誤差。其實這也很正常,出現此種情況,主要有兩方面原因。其一是統計時間上的差異,因為統計報表永遠會滯后于用戶搜索。其二便是地理位置,與用戶瀏覽器設置相關的原因。
不管怎樣,這個頁面平均排名的指標,是可以作為我們監控優化效果的真實指標使用。且不要在乎短時間內數據差異,重點要去關注的是數據的變化趨勢。本周是不是比上周的排名要好一點,本月是不是比上月的排名好一點,具體好了多少呢。其實這些信息都是可以量化的,且可以實際監控起來的。
但是細究一下,你還是會發現 John Mueller 回答中的一些瑕疵,或者說意猶未盡。
比如,在他給定的案例中,為什么同一搜索詞下,你的多個網頁內容會分別出現在第 1 位,第 3 為,與第 5 位。要知道正常的搜索實踐中,絕大多數的情況是,能有一個結果出現在首頁便已經不錯了。
又比如,對于一個頁面里的多個關鍵詞,是對排名最高的那個關鍵詞的搜索排名取平均值,還是說對所有關鍵詞的搜索排名取平均值。
但是這些問題,可能找遍全網都發現不了答案。因為這便是搜索引擎算法,黑盒的奧義了。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