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寫過一篇 通過內容布局來匹配搜索意圖 的文章,作為人工潤色 AI 生成內容的開篇。那今天就繼續就著這個話題 ,聊聊如何收集本土化的素材,并順便搭建一個屬于自己的素材庫。
千萬不要小瞧了這個步驟,真的很重要。因為你并非 Native Speaker,即使英文文章讀的再流利,但到真正下筆的時候還是會卡殼。
所以從這個角度出發,通過搜索全網那些本土化的語言表達,并將搜集到的信息整合起來,搭建屬于自己的產品信息素材庫就顯得很重要。
怎么搭建呢?
這篇文章就只介紹一些常用的本土化信息來源與素材庫搭建的基本邏輯,便不分享具體的案例了。
第一大信息來源便是電商平臺,首選便是亞馬遜了。
舉個例子,你的網站主要是關于手機支架的(Phone Stand),那你完全可以去亞馬遜平臺上收集關于手機支架,大部分用戶是如何評價的(這部分內容搜索引擎并沒有收錄)。
對包裝是如何描述的,對產品外形是如何描述的,產品質量這塊有沒有什么好的表達呢。
對產品優秀的一面是如何描述的,對產品不好的一面又是如何敘述的呢?
這些內容都需要我們親自去收集,多看相關內容,多做內容切片與信息整理。當有了足夠多的素材后,你完全就可以按照一定的邏輯將收集到的信息分門別類整理出來,形成一個初步的素材庫雛形。
第二大信息來源社交媒體與論壇。
這點很容易理解,就是充分挖掘社交媒體上用戶對該款產品的評價信息。
如果你有 BuzzSumo 賬號的話,直接使用工具就能批量調研了。沒有也沒必要擔心,直接使用搜索引擎也是一樣,只不過步驟麻煩一點。
還是舉手機殼的例子,去各個社交媒體上收集用戶的評價、不滿與困惑,分別記錄下來。尤其注意他們在表達中使用的那些本土化的表達,將這些素材收集好會對后期的文章創作省力不少。
第三大信息來源便是博客。
在使用這種渠道調研之前,你最好能夠熟練掌握谷歌搜索語法。
根據關鍵詞與不同標題樣式的搭配,生成不同的詞組,再去查詢具體的文章。有了一定的信息積累后,將收集到的信息按照格式整理好。
至于整理的標準,就沒有一定之規了。根據個人偏好、使用習慣、產品類型的不同都會有所差異。總之,怎么適合自己怎么來。
或許你會好奇,搭建一個這樣的素材庫有用嗎?
請把“嗎”字去掉,按照我的經驗來說,真的有用。
在信息收集的過程中,你不僅是在收集本土化的表達,也是在理解你的產品,更是在調研用戶需求。并且,后面等自己的產品素材庫逐漸成形之后,你文章輸出的速度也會快不少。
舉個自己的素材庫小例子。
電影《怪物史萊克》里面有句臺詞,“Why does being your best friend entails me doing everything I hate to do?”。當有了這樣的開發表達積累后,你后面自己寫文章便再也不是“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了。相反,可以直接從你的素材庫中拿資源并進行一定程度改寫。
比如,“Why does economic development entail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這樣的表達是不是要比剛剛好一點。
最后聊聊素材庫搭建的難度問題。
說實話,難也不難。
難的是你需要有一定的書面英文基礎,且長期的堅持下去做這件事。
不難的是,按照一天十條的節奏去積累,一個月便有了 300 條,寫一篇文章怎么著都夠了。一年的積累下來,寫什么樣的文章都能如魚得水了。更不用提現在 AI 工具的助力,簡直就是如虎添翼。
以上便是素材收集與素材庫搭建的一些原理,說起來很簡單,也希望你能動手做一下,畢竟紙上得來終覺淺呀。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