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收到一個新咨詢,其中問到:

      轉化目標設置這里,由于轉化不多,我們是仍保留加購和結賬為主要操作嗎?

      了解到提問者是在搜索和標準購物廣告上采用“盡可能爭取更多點擊次數”(Maximize Clicks)的出價策略后,我告訴他:轉化次數多少以及是否將加購和結賬設置為主要操作,對使用“盡可能爭取更多點擊次數”出價策略的廣告系列沒有影響,因為“盡可能爭取更多點擊次數”出價策略不需要考慮轉化。

      需要考慮轉化的,是智能出價策略。

      “盡可能爭取更多點擊數”雖然是自動出價,但它不屬于智能出價。

      智能出價策略是指以下這四種:

      • 目標每次轉化費用(Target CPA)

      • 目標廣告支出回報率(Target ROAS)

      • 盡可能提高轉化次數(Maximize conversions)

      • 盡可能提高轉化價值(Maximize conversion value)

      因此,當你選擇“盡可能爭取更多點擊數”出價策略時,不用擔心轉化次數不足的問題。

      相反,如果你的轉化次數不夠多,“盡可能爭取更多點擊數”出價策略可能比智能出價更為合適。

      盡可能爭取更多點擊次數出價策略中所有關鍵字均采用相同的出價,并進行向上或向下調整,讓你在預算范圍內獲得最多的點擊次數。所以通常你會看到不同關鍵詞的實際CPC相差不大。

      但在智能出價策略中,關鍵詞的實際CPC可能會有很大的差別。

      來看兩個真實的例子。

      我很久沒用盡可能爭取更多點擊次數出價了,這是早期一個使用該策略的廣告組。平均CPC $0.64, 所有搜索詞的CPC都是在$0.64上下,不會差太多。

      而下面這個使用tCPA智能出價策略的廣告組,最近一個月平均CPC為$1.39,大部分搜索詞的CPC在$1-$3之間,但會出現CPC高達$21.7的搜索詞,差得非常多。

      這組廣告已經跑了很久,ROI高且穩定,所以即使有少量關鍵詞出現超高CPC,也不會大幅拉低整體ROI。

      但如果是還沒跑正的廣告,尤其是在預算非常有限的情況下,來幾個超高CPC的詞就會迅速消耗完預算。從而導致既沒有轉化,也缺乏足夠的流量數據來驗證投放的有效性。

      這就是為什么很多時候會推薦在投放早期(測試階段)使用“盡可能爭取更多點擊次數出價策略,因為它可以有效地控制花費,獲得相對充足的流量數據反饋,從而指導后續的優化。

      也不是所有的新廣告都需要遵循 “先使用盡可能爭取更多點擊數出價策略,積累到足夠多的轉化后再轉智能廣告這條路線。

      如果你對產品和自己設置的投放有充分的信心,之前在同一個品類的產品取得過成功,也是可以考慮直接用智能出價。

      另外,并不是所有廣告類型都支持“使用盡可能更多點擊次數出價”,PMax就沒有,只能選擇智能出價。

      以上。

      往期相關分享:20條谷歌廣告出價&調價策略,幫你控制試錯成本和實現回報最大化


      點贊(7) 打賞

      評論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服務號

      訂閱號

      備注【拉群】

      商務洽談

      微信聯系站長

      發表
      評論
      立即
      投稿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