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Yahoo,想必大家并不陌生吧,我們從事海外業務的人員估計每天都在用他們家的產品或者服務吧。
關于Yahoo,大家最普遍的認識或許是,這是一家搜索引擎,是一家新聞網站,或者這是一家郵箱服務商。
的確,誕生于1994年的Yahoo稱得上是20世紀末科技領域的先驅,單從時間上來看,出生于1998年的Google都得管他叫哥。
然而除了作為搜索引擎,或者新聞網站,Yahoo更是一個優質的海外PR媒體網站,其全球影響力,龐大的網站流量,奠定了其在產品引流或者品牌推廣方面的殿堂級地位。
Yahoo的月流量常年穩定在37億以上的,全球排名第11,美國排名第5,新聞媒體排名No. 1,大家說說,做產品引流或者品牌推廣不找Yahoo找誰呢?
說起來,我跟Yahoo的合作,比起跟CNET或者Techradar這樣的大型科技媒體的合作,過程更為曲折艱難,但是好在經過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在今年十月初終于跟他們達成了第一次合作,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這一段經歷吧。
“愛恨情仇”的開始
說起來,我和Yahoo的這個編輯認識的時間一年半有余。那時候,他還不在Yahoo,在CNET,我相信,我這樣說,有些朋友應該知道我說是的哪個編輯了。在此期間,我一直在關注他在CNET上的文章,但是并未正式與他聯系。
我有記錄的第一次與這個編輯聯系的時間在2022年5月12日,當時并未得到任何回復,我當時也沒有裝郵件跟蹤軟件,因此也不知道他有沒有打開郵件。
之后的一段時間,我又多次聯系他,直到2022年9月22日,才跟蹤到他打開過郵件。
而我在領英上與他的交流可以用慘淡結局來形容,因為發了多次郵件沒有任何回復,不得已我只能嘗試其他渠道,好在非常幸運的,我在2022年8月9日與他成為了領英好友。
在2022年的8月份,我跟他溝通過幾次,一開始他還時不時地回復一兩句,但是后面突然間就收不到任何回復,直到半年后的4月份,當我再次與聯系時卻收到了他十分憤怒的回復,大意是以后不要在領英上聯系他了,要聯系就通過郵件聯系,然后迅速把我拉黑。
那一刻我的心情無法用言語來形容,但是工作還得繼續,我不可能放棄的。
柳暗花明顯曙光
2022年9月22日在能夠跟蹤到他第一次打開郵件后,我又和他聯系了19次之多,這中間我能夠追蹤到的是,幾乎每次郵件他都打開過,有的甚至打開過多次,是不是說明他對我的郵件內容還是很感興趣呢?然而,很遺憾我始終沒有收到他的回復。
轉折點在2023年8月3日,終于收到他的回復。
跟進
緊接著的溝通很順利,在第二天的8月4日就拿到了地址寄樣。
接著在8月7日以及8月23日又跟蹤過兩次,關于樣品和測試問題。
上線
8月23日后,我又跟進過幾次,直到一個月后的9月27日,終于得到了回復。
終于在10月3日上線,完美,撒花。
從8月3日首次表達想要合作的意愿到10月3日最終上線,花了整整兩個月的時間,這對于PR媒體合作來說,再正常不過了。
但是考慮到我從首次接觸到最終聯系上,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從這個層面來看,代價不可謂不大,但是誰讓我們就是從事這行的工作呢,就得細心和耐心,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云開見月明。
一些小Tips分享給大家:
1. 在聯系PR編輯時,一定要做好功課,這個編輯的負責的品類是什么,千萬不要上來就沒頭沒腦的發一堆產品給他們,如果和他們的寫作方向完全不符,會引起他們的震怒,甚至會將你的郵箱拉黑,得不償失。
2. 盡量按照編輯的要求來,我自身的經歷就是一個慘痛的教訓,不是每一個編輯都習慣于通過社交平臺交流,這可能并不是他們慣常的溝通方式,如果他們明確表示郵箱更適合,那我們就按他們的要求來。
3. 要了解清楚編輯對產品的關注點,有些編輯只接亞馬遜的產品,有些編輯只接獨立站的產品,或者不限平臺或者網站,搞清楚這一點,我們才能有針對性的去聯系,像我合作的這個編輯就很明確的表示,只關注成熟的平臺。
以上是我本次的分享,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是小魚,一個從事海外營銷推廣超過十年的老鳥,愿與大家共同探討海外營銷之路。
此文版權歸“慢魚營銷社”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截,違者必究。歡迎大家多多交流。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