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時間市場博弈下,消費者會形成某種品牌秩序。
      比如LV是奢侈品,李寧是國潮,華為是民族品牌,喜茶是新茶飲等等。
      在更龐大的品牌秩序中形成生態,哪個更高、更大,哪個更小、更低,不同品牌高矮胖瘦在消費端形成共識,這種秩序感引導大眾做出不同的消費決策,也帶來差異化的身份認同。
      從品牌端來看,如何占領更優勢的生態位,是需要品牌思考的問題。
      今天要談的策略是:以品牌定調的方式,確立品牌秩序中的生態位。
      廣告邏輯是品牌定位,一種口號化的單向傳輸;公關邏輯是品牌定調,通過公關化的間接溝通與互動,達成品牌與大眾的共識,對品牌在整體市場秩序中定調。
      接下來從定調的策略邏輯與案例方法,談談我的思考,希望對你有啟發。
      以下、Enjoy:
      以公關思維,達成消費共識
      首先梳理清楚什么是品牌定調,以及對品牌的價值。
      品牌定調就是,建立消費端的非官方共識。
      比如我們談一個叫“云鯨”的品牌,在大眾層面知名度并不飽和,細分圈層內知道這是掃地機器人品牌,但可能仍然不清楚這個品牌的“來處”。是中國品牌嗎?老品牌的子品牌,還是創業品牌?團隊與研發背景是什么?在掃地機器人行業是什么檔次的產品?
      你不知道這個品牌的“來處”,所以無法做出理性的消費判斷。
      那么品牌定調就是,以廣告加公關協同,通過直接的定位與第三方間接的定調,搞清楚品牌的來處,并在消費端形成無形的秩序,比如“云鯨”這個品牌,最終或許被放在中國智造的新消費品牌的位置上。
      品牌定調的價值,是讓品牌處在正確的生態位上。
      對于新品牌,在大眾消費端的成功定調,就意味著在品牌生態中占據一席之地,意味著“上牌桌”。
      有些新品牌是主動引導定調,處于良性位置上。也有一些品牌,在品牌創建過程中被動定調,也在品牌生態中占有一席之地,但處于不太好的位置上,或者違背品牌預期的位置上。
      主動正確的定調,才是更具品牌價值的定調。
      比如某個品牌被認定是廉價的,雖然占據高性價比,但很難高端化。比如某個品牌被認定只會做營銷,那么背后的研發付出就會被忽略。這都不是良性的定調。
      所以,當一個新品牌還沒有達成消費共識時,品牌要主動引導進行品牌定調。簡單理解定調的邏輯,就是自己做,加上第三方報道,與消費者溝通,解決這個品牌是什么,為什么要消費,以及消費價值的問題。
      對于已經成功的大品牌,想要重新改變消費者觀念時,就需要重新定調。
      一種是被動定調的品牌,重新引導回到正常觀念中;另一種是品牌本身發生變化,有了增量信息,要更換到另一個生態位中。本質上是將已有的消費秩序打破,建立新的消費秩序,這將是更難的事情。
      接下來我們從第三方內容的視角,談談品牌定調的策略與方法。
      強勢內容IP,定調消費秩序
      什么樣的內容,可以為品牌定調,這是定調策略中最值得探討的問題。
      在喜茶、奈雪等新茶飲剛剛開始冒頭時,“新消費品牌”的概念還很小眾,我后來梳理資料時發現,某知名互聯媒體連續多篇深度報道,讓喜茶成為了新消費品牌的代表,這就是成功定調。
      最近巨量引擎聯合央視網共同出品,邀請五百導演監制,李曉雨、彭宥綸、周新旋等知名導演聯合執導,聯動OPPO、云鯨、AMIRO覓光三大3C品牌,推出《了不起的中國智造》系列節目,記錄中國智造背后的品牌故事。
      我們從品牌策略視角談談,如何以強勢內容IP,為品牌占領生態位。
      以內容IP,創建生態位
      首先談內容IP,巨量引擎打造的《了不起的中國智造》紀實節目,為什么能夠為品牌定調。
      能夠為品牌定調的第三方內容,至少要同時具備三點價值:定位清晰、權威內容、大量傳播。
      首先在內容定位上,《了不起的中國智造》實際上是占據了“中國智造”這個生態位,成為可以解釋誰是中國智造的內容。中國智造本質上可以跟國潮、新消費等概念同等量級的生態位。當然這個概念不是第一次被提出,所以還需要同時具備另外兩點價值。
      其次是權威性,不止一個內容談中國智造,憑什么聽你講,就需要扎實的內容與權威性。
      在內容層面,邀請知名導演深度參與,保證內容質量。聯合央視網共同出品,并且在央視網創建內容專題作為背書,同時攜手巨量算數共同發布《2022中國智造觀察報告》,確保內容的權威性。
      最后是大傳播,巨量引擎背靠抖音、西瓜、今日頭條等平臺,同時在央視網的內容專題傳播,保證了基礎的傳播量,能夠讓這個內容IP,成為“中國智造”生態位的定調者。
      增量信息,塑造新共識
      品牌定調的核心策略是:以品牌增量信息,塑造大眾新共識。
      進入案例,老品牌OPPO,新品牌云鯨與AMIRO覓光,恰好代表了新老兩類品牌對品牌定調的不同訴求。

      對于OPPO來說,品牌并不缺乏知名度,也已經在消費者的品牌秩序中占據重要位置,但現在談的是OPPO的研發與制造能力。
      此次OPPO以“創新十八年”為主題,講述過去十八年間,從播放器到功能機,再轉型到智能手機品牌,始終堅持自主研發與創新,不僅僅是知名手機品牌,也是創新研發的中國智造品牌。對于消費者來說這是增量信息,品牌要塑造的新共識則是,OPPO的研發制造能力一直很強,也是“中國智造”的代表品牌。
      云鯨和AMIRO覓光作為新品牌,定調訴求是一致的,進入“中國智造”這個生態位,并達成消費共識。
      創立于2016年的云鯨智能,專注智能掃地機器人的開發和生產,在技術上橫跨了SLAM、三維感知、AI物體識別、機器人結構技術、大數據應用等多個領域,累計申請了400多篇技術專利。從傳統制造,到科技智造,云鯨很直接的闡釋了什么是中國智造。
      創立于2015年的AMIRO覓光,長期深耕光電技術,并不斷以研發創新驅動產品煥新,豐富產品矩陣,旗下拳頭系列產品——射頻美容儀專為國人肌膚生理結構特征研發,采用獨家專利純平鍍鈦導頭、小于0.05mm的段差設計,竭力滿足用戶「科學、安全、有效」的變美需求。
      談到中國制造,聯想到的大多是大型設備,高端工業領域,但其實在手機、掃地機器人、美容儀這類日常消費的產品中,中國智造的能力也得到充分的展現。
      中國智造,共塑強勢生態位
      創建了“中國智造”生態位,并填充了一些品牌,接下來是讓“中國智造”獲得更大的消費決策權重。
      “中國制造”在20年前與現在,已經不是同一個概念,這是從弱勢到強勢的過程。前幾年我們談新國貨,現在升級到“中國智造”,消費者對中國智造的態度也在改變,以前覺得是國外大牌的平替,現在可以看到云鯨或AMIRO覓光,都能賣到高端產品的價格,這是正在變強勢的證明。
      如果將“中國智造”看作一個品牌,包括《了不起的中國智造》內容IP,以及之下的品牌,不是誰要搶占中國智造的標簽,而是所有品牌共同塑造中國智造的強勢生態位,在大眾做消費決策時感知到,中國智造品牌可以與國際大牌平等權重,看個人對品牌本身的偏好選擇。
      所以,不是哪個品牌要定調代表“中國智造”,而是更多品牌讓“中國智造”成為品牌秩序中更強勢的生態位,這是大家共同的目標。
      總結一下
      最后從三個層面簡單總結:一是品牌定調的價值;二是策略邏輯與方法;三是生態位的遷移與升級。
      首先為什么要定調,可以理解為品牌生長過程中確立生態位,進入消費秩序的關鍵戰役。
      所有成功的品牌,都是占據了某個重要的生態位置而成功,有些是品牌的主動選擇,也有一些是被大眾被動塑造的結果。對于品牌來說,要理解品牌定調的價值,且主動選擇生態位,讓品牌朝著既定方向生長。
      其次是品牌定調邏輯與方法。本質是公關邏輯,通過間接溝通,在消費人群中形成非官方共識。在方法上提煉兩點:選擇恰當的時機,創作有說服力的內容。
      比如OPPO默默創新研發十八年,將事實變成共識。新品牌云鯨和AMIRO覓光,在細分品類中已經獲得認可,從小眾到大眾的過渡階段,從效果賣貨到品牌塑造的過渡階段,就是最佳定調時刻。
      更重要的是內容,清晰的觀點表達,強壯的論點支撐。
      更具說服力的內容,輸出大眾不知道的增量信息,才有可能建立新的共識,成為品牌定調內容。
      然后是品牌定調之后的長遠展望,讓生態位在整體生態中升級。
      有時一個品牌占據一個生態位,有時一個生態位之下有多個品牌,但獲得可持續增長的策略時,讓這一生態位在整體生態中更強勢。
      “中國智造”是一個生態位,隨著眾多品牌的共同努力,讓其在消費秩序中,獲得更高價值的決策權重。定調的位置沒變,但位置本身變的更重要。

      每個品牌都處在不同行業與階段,策略邏輯不一定完全適用,重要的是意識到品牌定調的重要性,并主動去打贏這場關鍵戰役。

      今天的內容作為拋磚引玉,希望啟發大家獨立思考。
      以上。


      點贊(118) 打賞

      評論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服務號

      訂閱號

      備注【拉群】

      商務洽談

      微信聯系站長

      發表
      評論
      立即
      投稿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