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有不同屬性與類型,什么類型的流量更具品牌價值?
優質流量可以激活品牌,成為話題,讓品牌被談論。而普通流量如同隱身,人們從不刻意關注,曝光不等于被看見。如同辦公室的保潔阿姨,一直都在,但你從不刻意關注。
傳統廣告的重要概念是“big idea”,現在我們來談“大內容”。
大內容是在流量平原與丘陵上隆起的山峰,是人們不得不刻意關注的內容,比如奧運會與世界杯,比如春晚,現象級綜藝,或者電商大促,這些都是大內容。
大內容讓注意力更聚焦,創造社交話題與品牌高光時刻,對于品牌來說,這些內容流量往往具備更高的溢價。
接下來我們談談,大內容的品牌價值,跨界方法與策略。
以下、Enjoy:
大內容,激活用戶注意力
沒有人統計過每天八九小時在線中,為多少廣告貢獻了“曝光”,我們的感受則是,沒有記住任何廣告。
曝光的價值感越來越低,用戶的注意力需要在“大內容”中被激活。
簡單定義大內容就是確定性高的現象級內容,全民刷屏的現象級短視頻不算大內容,運氣成分太多。但成熟綜藝IP,或者春節晚會,就是確定性更高的大內容,比較大的投入,且基本確定會有較大的傳播與討論。
我從三個層面談大內容的價值與策略:一是激活大眾注意力;二是創造品牌角色;三是打通商業路徑。
首先是大內容的核心價值:以大內容突破注意力閾值,激活大眾注意力。
人們在慣常的生活河流中逐漸麻木,品牌也在乏善可陳的內容中被逐漸忽略,品牌需要被激活,大眾對品牌的注意力也需要被激活。
品牌重新激活用戶注意力大致有兩種方法,一種是自己創新,極致的產品創新與內容創新,能自己做出刷屏級產品或內容,這能重新激活品牌,煥發活力。
另一種是借勢大內容激活,與大內容跨界,讓品牌重新出現在大眾視野中,重新被談論,這是確定性更高的方式。
所以品牌跨界大內容流量,往往需要付出更高的流量溢價,這是從被動曝光到主動看見的差別。
但激活注意力僅僅意味著一次品牌機會,不意味著成功營銷。
然后是品牌與內容的融合,在內容中創造品牌角色。
之所以說“跨界”,不是冠名與中插,就是要融入。
而現象級綜藝這類內容,對商業化的態度更開放,需要讓品牌與內容產生結構化連接,讓用戶在認可內容時也認可品牌。
最后是打通商業路徑,產品要承接住大流量。
站在用戶視角,我被這個大內容跨界激起了對品牌的興趣,就會有下一步行動。
我會去社交平臺看別人怎么說這個品牌,會去電商平臺看看產品。如果品牌在社交平臺沒有優質的消費反饋背書,在電商平臺沒有新品發布,那我的注意力就到此為止了。
跨界大內容是入口,激活注意力是一次機會,如何充分利用,留出用戶可持續溝通,將會是更難的問題。
大內容商業進化,打通轉化路徑
進入案例談方法,大內容如何完成商業融合,怎樣打通轉化路徑?
最近看到抖音電商要做921「超級寵粉季」,打造自己的年度電商大促營銷大事件,基于抖音生態創造的大促節點,將會是更加內容化,更具抖音特色的電商節點。

作為首屆921「超級寵粉季」,在傳播層面的內容更豐富。我們要談的是巨量引擎借勢「超級寵粉季」打造的多檔現象級內容,在烘托節日氛圍,為大促造勢的基礎上,同時與品牌共創,完成品牌價值的轉化。
作為內容生態與興趣電商融合的平臺,首屆電商大促前的造勢大內容,讓品牌與電商的路徑更通暢,區別于傳統渠道,或許是對大內容的進化。我們展開講講:
大內容:基于抖音生態
春晚或現象級綜藝通常在傳統渠道傳播,電視或長視頻平臺,缺乏社交傳播環境,更沒有商業氛圍。
但基于抖音生態創造的大內容,既有傳播環境,也有電商生態。
先看內容,抖音電商和巨量引擎在大促前,3支主題微電影、10期視頻特輯,以及晚會直播,線下搶占全國多個地標,線上扎根抖音生態流量,創造確定性更高的現象級大內容,為后續的大促造勢。
外圍資源都是輔助,重要的是三個核心內容與抖音生態流量。
這將大內容從傳統渠道轉換到社交生態,人們的觀看與互動方式變了,對后面電商大促的造勢將是更直接的。
品牌化:結構化關聯內容
再來談品牌融合,我對抖音電商超級「超級寵粉季」這些營銷內容的理解,就是綜藝營銷的升級版。
微電影、直播晚會,基本還在娛樂范疇內,能做的差不多也是冠名、贊助這些形式,但不同之處在于,巨量引擎對商業化態度更開放,這些內容本身為后續「超級寵粉季」服務,內容與大促可以在統一平臺內順暢銜接。
做這類內容的跨界,要從大曝光,升級到品牌與內容產生結構化關聯,創造品牌角色。
比如視頻特輯“老板的勇氣”,邀請品牌BOSS與超級主播,現場battle直播間的消費者福利,本身具備矛盾感,同時將談好的貨品上架銷售,形成連貫性。
比如推出的“非常心動夜”,邀請李誕、王建國等脫口秀演員,加上明星主播等平臺達人,共同呈現一場直播晚會,在節目中將有驚喜禮盒、大牌寵粉IP等貫穿,已經為品牌規劃好品牌角色。
商業化:直達賣貨路徑
我多次講過,抖音電商作為興趣電商,內容與電商流量能夠合二為一,這制造了營銷上的稀缺性。
現在在抖音直播間買東西似乎并不奇怪,在內容平臺直接完成商業成交,或者在商業平臺搭建內容生態,這是過往20多年互聯網演化中的首次。
所以,我們看現在抖音電商大促前的造勢內容,至少集齊了兩個稀缺資源,一是確定性高的大內容,可以激活用戶對品牌的注意力。二是直達成交現場,直接賣貨。
我不想頻繁提及品效合一,但實際上如果品牌策略恰當,可以產生極高的品牌價值與爆款成交可能性。
假如某品牌深度跨界直播晚會,同時重度參與921「超級寵粉季」,那么這大概率會成為一場品牌關鍵戰役,贏得消費者認知的同時,創造產品爆款。
所以,抖音生態將“大內容”再次進化,不止是激活用戶注意力,同時銜接電商轉化,產生1+1大于2的效果。
總結:進化大內容
今天我們談通過跨界大內容,來重新激活用戶的注意力。
事實是,人們已經對普通廣告“脫敏”,這將成為無效傳播。
普通流量是戰術流量,而大內容流量將是能打贏關鍵品牌戰役的戰略流量。
最后做一下總結,大內容的品牌價值,以及大內容的進化升級。
自傳統時代,大內容都是溢價最高的流量,從各類體育賽事,春晚等重要節點,以及大資源投入的娛樂內容,幾乎都是確定性更高的大內容,以內容加持的流量,往往更能帶動品牌價值。
大內容創造了平淡生活的高光時刻,是一場記憶深刻的煙花。
人們共同經歷的那些“煙花”,往往記憶會更加深刻,2005年超級女聲總決賽,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今年的北京冬奧會等等,這些大內容創造了我們的共同記憶。
從品牌角度,激活用戶注意力的方式,一種是自己創造大內容刷屏,成本太高,且需要極大運氣。
跨界大內容,則是確定性更高的方式。通過對大內容的借勢,激活大眾品牌的注意力,讓品牌產品成為消費選項之一。
借勢的核心策略,是品牌與內容產生結構化關聯。
傳統大內容的跨界,主要是冠名,以品牌曝光為主,如果多爭取幾次口播,就算加分項。
最近幾年網綜的跨界方式開始松動,有花式口播,也有一點劇情植入。這種跨界的內容與品牌仍是割裂的,沒有產生結構化關聯。
結構化關聯的意思,是拿掉品牌的部分內容也不太完整,這才能最大化借勢內容的流量。太多借勢案例中,品牌與內容沒有形成結構化關聯,拿掉品牌內容反而更純粹。
然后談大內容的進化,打通電商路徑,讓品牌與銷量產生1+1大于2的結果。
當品牌跨界大內容,一定會有很多新用戶涌入,品牌需要想好在產品端如何承接。你是消費品,會不會有定制新品。你是APP,會不會有專屬活動。很多案例中沒有想到這一步。
在抖音這類平臺中,將內容與電商流量打通后,不是讓用戶去找品牌,而是在內容中搭建好路徑,將用戶從內容端送到品牌端,然后在品牌端做好專屬內容承接,更順暢產生銷售。
打破固有認知后會發現,廣告不一定會破壞內容,銷售也未必會影響品牌,只要融合恰當,都會產生1+1大于2的效果。
一句話總結:激活用戶注意力,品牌與內容結構化關聯,打通電商路徑,承接轉化。
以上。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