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盤一場大型品牌的關鍵戰役,大概是營銷人名利雙收的榮耀時刻。


      每一個現在很成功的品牌,在其生長過程中,都有幾個關鍵節點,都打贏過幾次關鍵品牌戰役。


      正是這幾次關鍵勝利,定義了當下的品牌。


      比如天貓雙11的創造與壯大,比如李寧的國潮運動,B站的《后浪》破圈等等,這些都是關鍵品牌戰役。戰役前后品牌都發生了極大轉變,奠定了品牌在行業地位與社會價值。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參與其中,大多數人還是在做普普通通的項目,乏善可陳的創意,甚至是不怎么有效的傳播。


      在瘋狂增長的時期,很多營銷戰役都是無效的。


      一場賣貨2個億的直播賣貨,很可能對品牌沒有任何幫助,并且還賤賣了品牌的優質產品。一次全網刷屏的創意,很可能火了創意,沒了品牌,不產生任何品牌價值。


      打贏關鍵品牌戰役的前提,是先識別它,確認這是能改變與定義品牌的戰役,然后再全情投入。


      今天我們談談,如何找到核心品牌問題,識別關鍵品牌戰役,并打贏它。


      以下、enjoy:


      定義之戰——Key Brand Campaign


      Key Brand Campaign,按廣告圈慣例,要縮寫為KBC。


      關鍵品牌戰役,可理解為品牌的“定義之戰”。


      從量變到質變,促使品牌躍升與迭代,是對品牌價值與認知的重新定義。


      本質上可以把營銷分成兩類:一類是關鍵品牌戰役,二是對關鍵品牌戰役的長尾鞏固。


      比如李寧的國潮戰役,關鍵一躍是紐約時裝周國潮走秀,后來三年的營銷都是對這一戰果的鞏固與擴大。


      從三個層面理解“KBC”,一是識別問題,二是解決方案,三是長尾持續。


      首先是識別,什么是關鍵品牌戰役。


      之所以有很多無效營銷,是因為沒識別核心問題,沒設定明確目標,為了銷售做銷售,為了傳播做傳播,就是無效營銷。


      如何識別關鍵品牌戰役,在一個品牌的生長歷程中,會有一些比較明顯的,大概率會遇到的關鍵戰役。


      比如新品牌階段,如何從“賣貨”到“品牌”的轉變,很多淘品牌或新國貨,本質就是這個問題,背靠電商平臺貨很暢銷,但缺乏獨立品牌,這是一場關鍵戰役;比如當前新消費品牌的破圈,從小眾到大眾品牌的躍升;比如老品牌的迭代,重新進入年輕人語境,重新進入消費者購物車。還有就是一些個性化問題。


      有些品牌卡在沒有識別問題,有些則在于缺乏解決方案。


      然后是定制化解決方案,定義新品牌。


      關鍵品牌戰役,是對未來品牌的定義之戰,促使品牌發生質變。


      發起一場關鍵品牌戰役時你要思考,這次項目做完之后,品牌會產生怎樣的質變,如果這個答案不是明確而堅定的,就不稱之為關鍵品牌戰役。


      有些品牌很明確的知道,自己需要一場這樣的戰役,來解決當前的品牌困境,但就是無法完成這關鍵一躍。我的看法是需要有明確的目標,然后多去試錯,成功一次即可完成關鍵性成就。


      最后是延續與擴大,給予品牌新定義后,要持續鞏固。


      比如某新消費通過一次關鍵品牌戰役,將品牌拖出競爭泥潭,成為輿論層面的行業第一,那么接下來就是要守住這個地位,然后不斷擴大這一共識的價值,拉大競爭差距,成為品類代表。


      可持續鞏固同樣關鍵,一周的核心傳播期形成趨勢,后續的持續鞏固才能成為龍卷風,才能對品牌重新定義。


      總結一下就是:發現核心問題,定義未來品牌,可持續鞏固趨勢。


      接下來我們從平臺視角,談談關鍵品牌戰役的方法與邏輯。


      去B站,定義年輕品牌


      在營銷界有個共識是,品牌要做年輕化,就去B站。


      但另一個問題同樣困擾營銷人,品牌在B站能做什么,怎么做?很多品牌非常想去B站做營銷,但自己又搞不懂B站的生態,最后可能會做的盲目而失敗。


      B站剛在上海商業生態合作伙伴聚在一起,舉辦年度營銷大會AD TALK,B站副董事長兼COO李旎首次發布了B站商業中臺系統“品牌銀行”,發布反應Z世代偏好的“Z指數”,并分享了B站作為營銷平臺的核心價值——幫助品牌主在數字時代創造品牌價值。


      借此會議發布的觀點,梳理一下我對B站品牌價值與營銷角色的理解。


      如何在B站打贏關鍵品牌戰役,定義年輕品牌。從三個層面簡單談談:B站的品牌價值,B站營銷角色,以及如何“入駐”B站。


      青年流行陣地


      首先搞清楚B站對于品牌營銷的價值是什么,我的個人看法是——青年流行文化發源與壯大的陣地。


      B站是一個互聯網內容流量中的獨立宇宙,最開始的標簽是二次元、鬼畜、動漫,到現在聚集大量年輕優質泛大眾化的UP主。從垂類社區到年輕人的大眾社區,始終是互聯網比較獨特的存在。


      從形態上,B站是視頻+社交的合體。有“愛優騰”長視頻的特點,自制與版權內容在崛起,但UP主原創內容是B站核心。同時也有微博抖音等社交媒體的一部分,包括原創動態,以及更重要的是用戶彈幕,彈幕社交是B站獨樹一幟的社交形態。


      從用戶分布上,用戶平均年齡22.8歲,大學生濃度最高的內容社區,是中國未來消費的主力人群。


      這些用戶是消費流行的定義者,也是影響和掌握未來流行文化話語權的群體。


      B站的廣告業務連續6個季度實現100%以上增長,未來品牌驅動時代,B站的營銷價值才剛剛顯現。


      定義年輕品牌


      然后是可以做什么,B站的營銷角色。


      我個人的理解是,這群年輕而活躍的用戶,塑造了一個高質量原創內容的互動社區,他們創造青年流行文化的同時,也在定義年輕品牌。


      對于營銷來說,B站是優秀的戰場,但需要品牌方與創作者們合力共創,打出漂亮的勝仗。


      新品牌的破圈定調關鍵戰役,比如去年的跨年晚會,由元氣森林冠名,但冠名本身只是大曝光的一部分,本質是個“入口”,冠名之下還有更多的內容共創,與騰格爾的夢幻聯動廣告歌《今天要做元氣er》,獲得滿屏彈幕好評。


      還包括更多的外圍內容,站內共創,媒介投放等組合,讓元氣森林在B站破圈定調,成為年輕人最喜愛的飲料之一。元氣森林在B站,打了一場漂亮的關鍵品牌戰役。


      高端品牌的年輕化,也是一場關鍵戰役。我知道的比如奧迪跟B站的熱門國創動畫《靈籠》有深度合作,GODIVA跟bilibili小電視、2233有合作,讓品牌融入B站生態。


      老品牌的年輕化戰役,B站幾乎是首選。重新獲得年輕人的注意力,進入年輕人的消費菜單,這是老品牌們意識到的關鍵品牌戰役。10月份,美特斯邦威與B站合作一場線上大秀,是美邦品牌26年來首次大秀,獲得B站用戶的廣泛關注。


      B站是定義年輕品牌的優質戰場,但有人打好,也有人打的一般。如何更好的與B站跨界,打贏一場定義之戰,需要品牌方更深入的思考。


      品牌長尾復利


      長期有影響力的內容,就是產生復利的品牌資產。


      B站提供了一組有意思的數據是:2021年全站商業內容的播放量中,7天后的播放占比高達45%。


      在社交網絡中,第一天刷屏第二天可能完全沒人看,但B站的商業內容中,7天以后的數據占比近乎一半,說明持續有人在搜索觀看,我覺得這很驚人。


      從兩個層面談長尾復利:一是關鍵品牌戰役的長尾,二是可持續輸出品牌內容。


      一次大型的關鍵品牌戰役做完,并且做成功的話,會成為案例留在互聯網,持續對后來的消費者形成決策影響力。再加上B站用戶習慣以及逐步成熟的商業中臺體系加持,品牌內容在B站形成持續的長尾影響力。


      其次是,如何在B站持續輸出品牌內容。


      如何真正“進入”B站,很多品牌選擇入駐的方式,在B站設立官方賬號,但大部分都不盡人意,因為并不是所有品牌都能搞懂B站內容,同時內容形式也更重。


      我的建議是:不要只是獨立運營B站品牌賬號,選擇與官方或UP主共創。

      大家可能會說招商銀行、領克汽車在B站很成功,這其實是長期深耕之后順其自然的結果,招行和B站的人氣IP跨晚、拜年紀、2233都有合作,領克汽車與虛擬歌手泠鳶共創廣告歌曲,以歌曲為核心內容進行互動討論,二創延伸。


      所以單純的試圖只運營官方賬號獲得私域流量,幾乎不太可能,這是B站社區形態決定的。


      還有一個可參考的模式是,三頓半深度綁定UP主“狂阿彌”系列合作,目前共合作過三次,品牌見證了UP結婚等人生重要時刻,同時三頓半還推出UP主聯名款,半小時售罄15000份。


      另一個是我比較有感觸的案例,UP主“何同學”前段時間與樂歌升降桌合作,同作為長期伏案工作的我本人,看完何同學的視頻我就下單了同款,現在已經用上了。


      所以我覺得,品牌進入B站更好的方式,不是親自運營官方內容,是與專業創作者合作共創,甚至是系列性的深度合作,讓UP主在B站代言品牌,成為品牌與用戶之間的橋梁。


      持續共創品牌內容,保持與用戶的連接與溝通,將品牌氣質融入社區生態,沉淀品牌資產,形成品牌復利。


      總結展望,從量變到質變


      移動互聯網快速增長的十年接近尾聲,純粹靠流量換銷量的模式,基本要失靈。


      我們對接下來的判斷是:以內容為標準,將流量轉化成品牌,從量變到質變,打贏關鍵品牌戰役,實現品牌的躍升與迭代。


      不要為了傳播而傳播,不要為了銷量做銷量。梳理其本質,找到核心問題,從品牌邏輯中尋找解決方案。


      進入實際操盤,我對關鍵品牌戰役的總結是:一次大地震,加上持續不斷的余震,直至共識完全共識,再開啟下一次大地震。


      首先是識別核心品牌問題,從品牌生長的邏輯,定位當下品牌處于怎樣的階段,需要解決什么問題,然后再定戰略。


      要么當下需要一次關鍵品牌戰役,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重新定義。要么不需要質變,只需要對目前定位的擴張與鞏固。分清楚這兩者的不同,再決策下一步的策略。


      然后是怎么做的問題,定制化品牌解決方案,選擇一個核心戰場并打透,然后在大眾消費者層面重新定義,完成品牌質變。


      就拿B站來說,本質是在B站對品牌定調,然后作為整體ICON向大眾輸出一個定論,這其實是重新定義的邏輯。核心人群達成共識,大眾跟隨與接受。


      最后是長尾復利,關鍵在于內容。好內容會長銷,會對品牌產生長期影響力。


      對于營銷人來說,操盤一次關鍵品牌戰役,幾乎是職業生涯的高光時刻,也會成為自己的代表作。實話實說我在甲方乙方待了十年,沒趕上這種戰役。


      但祝你們,都能操盤關鍵品牌戰役,成就自己的代表作。


      以上。


      點贊(88) 打賞

      評論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服務號

      訂閱號

      備注【拉群】

      商務洽談

      微信聯系站長

      發表
      評論
      立即
      投稿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