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荔枝,能有多貴?在迪拜,一斤白糖罌荔枝,賣到了60塊人民幣,還被富豪一箱箱搶空。這不是短暫的獵奇,而是正在形成的新趨勢——中國水果,正在改變全球吃貨的果盤結構。 最近熱播的《長安的荔枝》,講的是大唐宮廷如何不惜代價從嶺南運荔枝進京。但歷史的浪漫,早已被現實的速度超越。現在,別說長安,連沙漠腹地的阿聯酋、美國西海岸的高端超市、智利的餐桌,越來越多地方都在吃著來自中國的鮮荔枝。 電視劇《長安的荔枝》海報 中國水果,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敲開全球高端市場的大門。但這不是一場輕松的勝利,而是一次痛苦又充滿韌性的產業升級之路。 01 中國荔枝正在變“奢侈品” 在迪拜,有位中東富豪帶著保鏢走進華人超市,一口氣提走5箱中國荔枝。他不是來獵奇的,而是來“搶鮮”的。這幾年,荔枝正成為中東富人果盤里的常客。一斤最高能賣到60元人民幣,仍舊供不應求。 迪拜消費者對中國荔枝贊不絕口 ?圖源:新華社 和過去廉價、常見的印象不同,中國荔枝正在轉變為全球中高端市場的新寵。在TikTok上,#ChineseLychee 的話題播放量突破15億次,從美國西海岸到中東街頭,越來越多海外消費者對這種外表紅艷、果肉晶瑩的小果子著了迷。尤其在穆斯林的齋月期間,中國荔枝因其甜度高、水分足,正取代椰棗成為開齋首選。 Tik Tok博主試吃中國荔枝 這不是偶然。一方面,茂名、海南等主產區出產的白糖罌、妃子笑等品種,甜度高、果核小、外觀喜慶,天然適合高端市場口味。另一方面,中國荔枝的“出海”,也趕上了海外消費者對“亞洲風味”的興趣高漲——酸甜、獨特、多汁,兼具異域感與品質感。 而背后的推手,不再只是外貿商販,而是一整套越來越成熟的出口產業鏈。近年來,廣東、廣西、海南等地快速建立冷鏈倉、保鮮基地和出口分選標準,為鮮果出口打下基礎。過去“從樹上摘下只能撐兩天”的荔枝,如今能在采摘后24小時內飛抵中東、歐洲市場,依舊新鮮如初。 在迪拜、阿布扎比、利雅得等地的精品超市,一顆顆貼著“MADE IN CHINA”的荔枝擺上高端水果專柜,甚至有商家配上干冰、紅綢盒,賣出了“節日禮品果”的既視感。 荔枝的全球走紅,也在悄悄改變“外國人只愛吃車厘子、牛油果”的舊印象。中國荔枝開始“甜”進了世界的果盤,也為整個中國果業指出了一個新的方向。 02 從地頭貨到品牌果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國水果雖然產量全球第一,但出口卻始終缺乏話語權。大量水果以原料形式被出口,低價打包、無差別競爭,不僅賣不上價,更談不上品牌認知。 就拿蘋果來說,中國是全球第一大蘋果生產國,出口量也高,但均價遠低于新西蘭或智利。同樣一噸水果,人家的利潤可能是中國的三四倍。核心差距,不在種植面積,而在品牌力和標準化。 荔枝的崛起,是一個分水嶺。以廣東茂名為例,這里擁有全球最大的連片荔枝種植區,年產超140萬噸。過去賣不完、賣不上價,是因為保鮮技術跟不上。而如今,從果園源頭分級,到采摘后的“冰水預冷+VC洗果液+減氧鎖鮮包裝”,再到“凍眠冷鏈倉”統一發貨,整個產業鏈實現了標準化、科技化的升級。 更重要的是,中國開始用打造工業品的方式運營水果:專線空運、出口渠道直連本地商超、電商直播打入本地社交媒體,“品牌荔枝”正在接管傳統“散戶出口”的路徑。 今天你在阿聯酋買到的“白糖罌荔枝”,不再是單一農戶隨機出貨的產品,而是來自擁有冷鏈基地和出口資質的企業,擁有統一包裝、可追溯源頭、穩定品質。這就像從“批發市場無名包”進入了“精品水果的品牌專柜”。 廣東的一家公司出口鮮荔枝 圖源:新華社 但更長期的挑戰是,荔枝只是開始。真正的比拼,在于誰能從源頭掌握育種權,誰能將水果打造為真正的國家IP。像“陽光玫瑰”葡萄、“不知火”橘子這樣的網紅水果,大多來自日本、美國等國,中國企業不僅要引種,還要交專利費。 相比之下,荔枝是中國的“本土特產”,具備文化溢價空間和品種資源積累,是最有可能打造“國家水果品牌”的代表之一。也正因如此,它的出海路徑值得被復制到獼猴桃、藍莓、柑橘等其他品類上。 當中國果農開始講究用戶畫像、冷鏈算法和產品故事,當一顆荔枝也要學會“包裝”自己,世界終將為這股力量讓出一席之地。 這不僅是荔枝的勝利,而是中國農產品走向世界品牌的起點。出海的道路將越來越寬廣! 出海大百科 獨立站案例 服裝鞋襪:HappySocks??Sheertex Shopify指南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