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關注我們 全文 1647?字,預計閱讀 5 分鐘 9月13日,Morketing Research 于2024電子商務大會現場發布了《2024-2025 品牌全球化白皮書:品牌力與本土化共振》(以下簡稱“白皮書”)。 本次白皮書,Morketing Research 邀請到含跨境電商、服務機構、業內專家大咖等多方角色在內的20+家受調研方,對于品牌全球化行業現狀、痛點挑戰、機遇打法等作出深刻的洞察。白皮書在回顧過去近一年時間內,出海賽道商機和增長潛力的同時,還拆解了平臺和品牌的真實案例,將營銷的策略打法與本土化的最佳實踐路徑呈現給讀者。 01 亮點速覽 · 企業全球化的“兩大現象”與“五大挑戰”及應對方案 · 2023年11月-2024年8月出海企業投融資名錄及行業發展趨勢 · 出海企業融資的“五”大趨勢 · 2024年企業出海潛力市場洞察、潛力品類洞察、潛力消費者洞察 · 企業出海營銷,實現品效銷兼顧的“六”個打法 · 本土化與品牌化共振圖譜與策略打法 02 企業全球化 “兩大現象”與“五大挑戰” 根據 Morketing Research 調研回復分析,當市場陷入激烈的競爭環境后,企業全球化發展就會導致兩個現象出現:一、因為競爭激烈,企業開始通過低價策略,搶占市場規模,從而形成惡性循環;二、入局玩家增多,價格、產品陷入同質化,企業不知如何破局。 現象一:品牌陷入“惡性競爭”,卷低價非長久之計,實現品牌化形成溢價才是正確出路 事實上,隨著跨境電商玩家競爭的加劇,部分商家/品牌不免會陷入到“卷低價”現象中,甚至在規模受到擠壓下,再次陷入到更深的價格惡性競爭,導致自身利潤空間受到嚴重擠壓。但根據 Morketing Research 調研結果來看,大部分調研企業表示,雖然低價可以搶回部分市場以及拉動消費者購買,可這并非長久之計,只會陷入到惡性循環。 現象二:品牌出海進入“尾聲”,價格、產品同質化下,細分場景是品牌“新增長點” 盡管市場競爭激烈,但品牌出海依然存在大量機會。首先,雖然品牌出海已進入尾聲,各個品牌均有覆蓋,但隨著消費者需求日趨多樣化,在細分場景中,還存在一定的機會。而在這個過程中,商家/品牌需要了解清楚,中國細分品牌可以取得成功很大層面是依靠人口基礎,即便是很小的細分產品,仍有潛力空間,然而有些海外國家人口基數并不高,因此在進入細分產品賽道時,商家/品牌需要更為謹慎。此外,有部分調研企業表示,全球消費者對于高品質產品和個性化需求的增長,這意味著高端產品,以及有特色和創新能力的品牌,仍然能夠脫穎而出。 當跨境電商成為我國外貿發展新動能的同時,也仍然面臨著一些嚴峻的挑戰。比如,不同出海市場政策環境存在差異、各國數字化水平參差不齊、跨境營銷成本的激增等等。對于目前的出海形式,以下 Morketing Research 總結了跨境企業面臨的五大挑戰: · 地緣政治風險:對于跨境經營的企業來說,地緣政治對于跨境環境存在重大的影響。若出海地區的市場準入和法律政策等發生較大的變動,無疑對跨境企業來說是一個重大沖擊 · 本土化建設:本土化對于品牌來說仍是全球化的瓶頸所在,過去許多人將本土化簡單理解為對當地用戶行為的理解、產品語言的調整、文化風俗的適應等。但隨著全球化成為越來越多中國企業的選擇,出海企業正在面臨的,是進入到全球化深水區后,更為多元而實際的本土化實踐難題。 · 跨境流量與營銷成本:如今跨境電商平臺競爭激烈,流量獲取成本不斷攀升,企業面臨廣告費用高企、ROI 降低的問題。跨境電商平臺的流量成本大幅上升,企業在控制營銷費用和提升 ROI 之間面臨巨大挑戰。 · 風險控制與資金安全:隨著全球局勢動蕩,全球化企業資金安全和風險控制方面面臨的挑戰也愈加嚴峻。由于新興市場的金融監管系統還不夠完善,支付欺詐屢屢發生。但很多出海公司,尤其是中小企業,風控能力較為欠缺,風控人員和配套系統亟待提升。 · 跨境人才短缺:跨境相關人才的短缺也是中國企業在全球化過程中面臨的的一大考驗。品牌在擴展到海外市場時,往往需要懂得本地市場、文化和消費者行為的專業人才。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