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跟人是不一樣,我的職業生涯中從來沒有過遲到。
這句話是我在某視頻中看到的,看似很簡單的習慣,從不遲到,但是加上一個從來沒有過,這何其難。
后來我又思考后,才發覺這是底層思維模型的原因促成的行為習慣。
人跟人之間的不同,從來不是某一個行為不同,而是行為背后的思維模型的不同。
所以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就必須搭建什么樣的思維模型,這個模型就像是電腦中的系統,有了基礎的windows系統,鴻蒙系統,IOS系統,你才能運行軟件。
你有什么樣的系統,才能構建什么樣的能力,有了能力,才能創造想要場景。
仔細觀察你會發現,盡量保持平和的態度和語氣詞你就已經領先這個社會上的很多人了。有太多人,因為語氣習慣導致錯失很多與人進一步溝通的機會。
自己對自己所做決定的歸因,通常不是真正的原因。基本歸因錯誤,是人類最常見最頻繁的錯誤。如果不能正確的認識這一點,人生將永遠把世界變成靜態的。
人的所有行動都是由精神力量支撐的。構建精神力量是持續行動的基礎。
-
專注地投入到每一件正在做的事情。
全神貫注是最起碼的生活原則,專注的學,專注的玩,專注的工作。有時候看到開會時,開小差,玩手機的人,挺心疼的,浪費著生命還無所知。
強者從不抱怨環境,因為強者的邏輯永遠是,專注當下需要做什么,才能讓未來更好,包括環境。
-
用戶的消費動機越靠近核心,證明用戶越會因為產品或服務本身而消費,這種消費行為就會持久、穩定。比如,耳機的音質和藍牙連接穩定性。又比如,口紅產品的上色效果,保濕效果和防水效果。
用戶的消費動機越靠近外緣,證明用戶更可能是隨機消費,消費行為就是偶發的、沒有持續性的。比如外觀差異化,打某一個群體的情懷賣貨。
衡量一個網紅品牌會不會短壽,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走紅的點,是不是靠近它的核心消費動機。
這段話的結論很有意思,但是更高一個層次去看,如果品牌在有產品實力的前提下,做出更多有營銷性質的產品,只會有更好的營銷效果。這款產品本身的是否短壽,不是重點,重點是產品帶來的流量有多少,承接的流量有多少,成為粉絲的流量有多少,二次復購的流量有多少。
更重要的是,僅僅有高品質的產品,現在的世界已經很難做出爆款,你必須依賴更多的營銷手段,而外觀差異化本身也是一種營銷手段。
所以,“衡量一個網紅品牌會不會短壽,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走紅的點,是不是靠近它的核心消費動機?!边@句話我是不認可的,維度太單一。
所謂顆粒度就是完成一件事情拆分的項。顆粒度越細,數據量就會越大,發現問題的底層原因的可能性越大。
-
核心價值+產品拓展+營銷能力
不同時代,不同能力的重要性在變現過程中完全不同。
產品匱乏的時代,優質的產品能力獲得成功的概率很高,無需多強的營銷能力就可以快速覆蓋到群眾中去。
百花齊放的時代,僅僅有優良的產品已經不足為奇,加之優秀的營銷能力,也可以將一款產品打爆。
競爭激烈的現在,產品必須優秀,而不是優良,再輔之優秀的營銷能力,才能將一款產品打爆。
優秀產品的標準不再只是單一的高品質產品,而是超越客戶心理預期的產品。
如何超越客戶心理預期,我想有很多做法。
例如,自帶營銷屬性的產品,跨行業的包裝方式,反向虛標的產品,敢為天下先的微創新產品,等等。
現有的流量商業競爭模式必然的走向一定是單次獲客成本大于產品實際毛利,所以整個行業都會進入搶客戶的階段。先拿到客戶,再二次營銷。如果產品無法超越客戶心理預期,在茫茫產品大海中,客戶憑什么記住你的品牌形象,憑什么二次復購呢?又憑什么分享給身邊的人?
-
目前為止,我認為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就是PBL,基于問題或項目學習。雖然我剛知道這個方法論,但我的很多技能都來自于這個學習習慣。
第一步,你必須是一個善于發現問題或勇于直面問題的人。
第二步,你必須勇于解決問題,并針對問題解決本身做計劃。
第三步,你必須有韌性和自省的能力,不至于遇到困難就丟掉解決問題的勇氣。
最終,無論問題是否解決,只要你傾盡全力,你所積累的知識,一定是多倍于書本學習的。
當一個人覺得自己身邊的人全是傻逼的時候,離他遠一點,他大概率是真SB.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