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我們中國消費者來說,獨立站一直是一個很奇怪的業態。 這就很奇怪了。畢竟跟基礎設施已經搭建的很完美的電商平臺比起來,獨立站實在是沒有什么優勢啊。 說到根本原因,主要是我們的電商歷史本身就是跳躍式發展:直接從客戶體驗極差的線下柜臺進化到了電商時代。 從某種角度講,只有電商平臺和獨立站各領風騷,才是電商行業健康發展的正確方向。 為什么呢? 1.價格戰最終傷害的是消費者 電商平臺的特點決定了消費者一定會比價,所以商家之間的價格戰不可避免。 我一直相信價值守恒定律,商家降價虧掉的錢,一定會通過某種方式在消費者身上拿回來。 價格戰打到最后,傷害的還是我們消費者。 2.只有商家閉環才能形成品牌 電商平臺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會允許賣家擁有自己的數據和鏈路上的閉環。 這也就導致了我們很多電商賣家的數字化體系極其落后。 2023年了,做不到數字化,就很難有什么長期的營銷策略,品牌化更是無稽之談了。 3.過于中心化毀掉的是整個業態 就像剛才說的,因為電商平臺天生就是一個極度中心化的體系。 而壟斷和剝削是資本的天性,在你沒有任何反抗能力的情況下,任何電商平臺都可能進入一個靠壓榨賣家來生存的惡性循環,最終毀掉的是整個行業。 往期回顧 Santiago, 一個在紐約的深圳人 跨境電商獨立站1V1咨詢 海外推廣代運營 喜歡我的話,掃我二維碼,交個朋友。
畢竟從我小時候第一次在淘寶下單開始,好像電商平臺就和電商購物畫上了等號。
微商和私域流量什么的,在國內主流消費者的眼里,一直都難等大雅之堂。
自從我出了國以后,猛然才發現,在國外(特指歐美國家),獨立站才是主流。
正是因為當年有太多店大欺客的線下賣家,才讓能夠保證用戶體驗的淘寶京東們登上了歷史舞臺。
而大部分歐美國家的零售業歷史都已經很悠久了,隨著科技和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品牌們循序漸進的往線上走,自然而然就誕生了獨立站這么個業態。
但又說回來,存在即合理。
雖然獨立站價格不一定有優勢,但你能讓商家賺到該賺的錢,自由市場的競爭機制一定不會讓你吃虧。
獨立站雖然在鏈路上略顯麻煩,但只要商家能把自己的數字化體系構建起來,把命運和數據握在自己手里,我們才能完成從賣家到品牌的轉型。
雖然獨立站起盤的時候慢一點,但只有大家都活下來,最后才能每個人都活的很好。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