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國內一樣,消費者的變化給新入局者帶來了新機會。


      在 2022 年 1 月,品牌星球出海曾經和大家討論過一個大的趨勢:中國出海在從產品出海,到品牌出海。品牌建設已經被各方提上日程,大的平臺方政策也在向「品牌」而不是「貨品」傾斜。
      到 2023 年,出海要不要做品牌,已經不是一個需要討論的問題。長期看來,中國品牌出海以供應鏈優勢出發,但最終是要落在有記憶度、有情感連接的品牌建設上。
      這帶來一個重要的問題——這意味著我們要面對難度更高的一種競爭。在歐美市場,品牌理論和建設實操已經發展成熟,還經歷了多批 DTC 新銳品牌的洗禮,此時進入的中國出海品牌,一是外來者,二是新品牌,要如何在別人擅長的領域競爭才能有機會?
      品牌星球出海認為,我們作為新入局者,首先無法跟著國外成熟品牌的路徑去走,因為大概率這個路徑已經沒有給新人的機會;其次,我們不能只關注中國出海同行的實踐,形成某種程度上的路徑依賴。
      在此刻,我們更應該打開思路,去研究國外新興品牌的成長路徑:它們找到了什么新的紅利機會,有什么新興的品牌溝通方式,新一代消費者有哪些變化?這些很有可能也會適合同階段的出海品牌去運用。
      因此,對海外市場新銳品牌新實踐的研究,將會是品牌星球出海未來長期產出的一個內容方向。同時,我們也將邀請在不同領域,兼具國內外視角的生態伙伴,來一同探討這一問題。
      本篇文章的契機是專注「合作伙伴營銷」的美國 SaaS 公司 impact.com 最近推出了一本《出海營銷手冊戰略版》(以下簡稱《手冊》)。
      在《手冊》中,Jennifer Zhangimpact.com 大中華區總裁,以下簡稱 JZ)沒有聊太多執行的問題,而是在談中國出海企業需要有思維和戰略上的變化。
      impact.com 是在美國很早提出「合作伙伴營銷」概念的公司,在海外市場和成熟品牌、新銳品牌,都有成功案例。JZ 自己是在海外多年的效果營銷專家,曾在多家 500 強公司擔任全球效果營銷業務負責人。
      2019 年,她在接觸到「合作伙伴營銷」的概念后,就判斷這一營銷方式將會有長遠的影響,于是決定創辦 impact.com 大中華區業務。此后她就一直在觀察國內出海品牌的階段,JZ 在 2022 年的 DTC 大會上也進行了關于出海品牌如何做本土化營銷的分享。
      JZ 在本次《手冊》中提到,當下的出海行業處于一種「躁動」的現狀:出海企業專注于短期的業績提升,忽視了更長期的品牌效應。同時她也指出,中國出海企業的這種「躁動」將會隨時代而消亡,而其中也將伴隨著「陣痛」。
      目前,不少出海品牌已經感受到了這種「陣痛」:傳統的廣告投放在海外市場效果越來越差,且海外市場消費者從很久之前就已經對硬廣告感到厭煩。
      相比以往,新一代的海外消費者在消費路徑和價值取向上都有很大不同。因此,出海品牌如何團隊在非本地人的情況下,能夠更「絲滑」地融入海外消費者圈層?

      點擊圖片,下載《手冊》完整版)

      新一代的海外消費者有哪些變化?
      1、消費路徑:由「單行線」轉變為「多點循環」
      按照傳統的「營銷漏斗」模型,消費者的購物路徑呈「線性」:從觸及信息、廣泛搜索、調查研究、產生興趣,再到決定購買以及之后的社交分享,這是一條單行線路徑。
      不過,「營銷漏斗」模型有一定的時代局限性?!妒謨浴诽岬剑诂F在社交媒體生態如此豐富的情況下,真實的消費者購買路徑已經進化到「多點、循環」的模型。
      這其中最大的差別是,消費者將在每個環節都有可能產生購買的沖動。
      這意味著品牌布局需要極大地轉變思路:如果按照傳統線性路徑去布局,品牌往往會把購買促進放置在路徑后半段。然而在今天循環模式下,品牌需要在每一個關鍵節點都布置合適的營銷方式,并建立購買渠道。
      這些關鍵節點可能包括社媒上的好友分享、垂直領域博主的科普、專業媒體的背書、線下集合店偶遇等等,每個環節都可能引發購買的決策。

      2、消費動機:從買物質,到買情緒
      消費路徑的變化,是可觀察的表面行為。如果深究更深層的原因,會發現是消費者消費動機的變化。
      《手冊》里有一個描述很有意思:「Shopping as a sport.」意思是,消費開始變得像一種運動。
      在歐美市場的消費者,往往是經濟水平較高、經歷過物質豐富階段的群體。很多研究消費的學者發現,人們消費的動機更多是一種「情緒的刺激」,也就是說購物這件事的快樂,大于購物本身。
      在 TikTok 上有很多關于消費的分享,里面的物品甚至是「無用」的,但是給買的人以及看的人很多的歡樂。還有很多人甚至更享受的是購買這個行為的過程,買到的物品是什么反而變成了次要。
      例如,有的人喜歡看社交媒體上美妝博主視頻,并根據 TA 的推薦下單,是因為享受這個實現某個妝容的「成就感」。
      有的人喜歡直播購物,享受和主播的互動以及搶著下單的刺激。
      還有的人喜歡參與品牌與公益組織合作的項目,在消費的同時也覺得自己為地球、為社會做了一件好事。
      那么,這些對于品牌來說意味著什么?JZ 總結了兩個大點:消費行為變得隨機無序,以及消費意愿更容易被影響 。
      隨機、無序、無法被標簽,這就讓傳統的廣告投放「失靈」了,因為「傳統的廣告投放尋找目標客戶的方式找不到這群客戶,TA們漫步在各個渠道?!?/strong>

      ?impact.com 梳理的消費者觸點

      其他海外新銳品牌,是如何應對這些變化的?

      在理解了新一代海外消費者的消費路徑、消費動機變化之后,有什么新的解法嗎?

      品牌星球出海注意到,在 impact.com 的案例庫中,有非常多的海外新興品牌案例,比如新加坡女裝品牌 「Love, Bonito」、美國可穿戴健康設備品牌「Apollo Neuro」等等,都通過 impact.com 一直提供的「合作伙伴營銷」工具,達成了各自的營銷目的。

      于是我們結合了這些案例,以及 JZ 在《手冊》中提到的幾個戰略要點,梳理了幾個新的營銷思路。


      1、從看到問題單點解決,到建立全盤、系統性思維

      JZ 在《手冊》中提到,在線性營銷的思路下,品牌的營銷人員往往是針對問題單點解決。

      比如說,遇到「新用戶首單轉化率下降」的問題,很多公司的思路首先是去想,新用戶來源渠道是不是有問題?轉化文案是不是寫的不夠好?活動形式是不是不吸引人?

      但實際上,這一思維是很局限的,因為真正的問題很可能在其他地方,而不在「新用戶」這一端。這就需要品牌從單點視角,轉化到多維視角,才能獲得更真實的反饋。

      比如說來自合作伙伴的專業反饋。

      像 impact.com 在做的「合作伙伴營銷」,并不只是很狹義的投「網紅」。合作伙伴的概念非常廣,甚至包括技術合作伙伴、咨詢機構、傳統聯盟客、專業內容媒體、流量主、戰略 B2B 合作伙伴等等類型。

      「合作伙伴營銷」是要織出一張很大的網,全面覆蓋不同的觸點。當品牌多點出擊時,就會獲得更多元的數據反饋,再通過 impact.com 的工具進行有效歸因,去準確了解到各類合作伙伴在營銷中真正產生的價值,從而能讓品牌去全盤構想營銷路徑。

      JZ 進一步提到,在循環型消費路徑下,品牌對營銷需要建立全盤思維,系統性地去看待。

      ?impact.com 梳理的合作伙伴類型

      2、針對「多點循環」路徑,如何建立多層次的合作伙伴生態?
      成立于 2016 年的美國可穿戴健康設備品牌「Apollo Neuro」,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建立多層次「內容合作伙伴矩陣」案例。
      Apollo Neuro 產品的核心功能是緩解壓力、疲勞并提升睡眠質量、身心健康。品牌當時的問題是,只有一些很硬核的「biohacker生物極客」們知道 Apollo Neuro。而品牌希望能夠突破這個小圈層,去進入更廣泛的大眾人群中。

      于是 Apollo Neuro 選擇通過內容合作伙伴來先進行試水,看看大眾人群的反應如何。特別的是,這次 Apollo Neuro 通過 impact.com 選擇了很多媒體、出版物這樣的合作伙伴,包括:

      • 報道日常壓力相關話題的大眾媒體;

      • 關注工作壓力話題的員工福利領域垂直媒體;

      • 通過播客、YouTube 等形式產出內容的中小型博主,尤其是關注身心健康、智能設備的類型;

      • 睡眠領域的出版物等。
      就像 JZ 在《手冊》中提到的,廣告和公關的界限在變得模糊,公關內容也可以作為營銷的一種途徑。而相比廣告,公關本身更具有公共議題的屬性,可以向大眾人群溝通。
      2021 年,該項目上線 6 個月,這些內容合作伙伴為 Apollo Neuro 帶來了 38%的流量以及 36%的營收。
      另一個更銷售效果導向的案例是「Love, Bonito」?!窵ove, Bonito」是一個成立于 2010 年的新加坡女裝品牌,最早是通過線下活動、線上直播等方式與消費者建立連接。
      2020 年,「Love, Bonito」為了進一步拓展東南亞和美國市場,決定與更多的商品測評網站、折扣網站等進行合作。
      于是,品牌在 impact.com 的支持下,與 200 多個這樣的商業伙伴進行了合作,在一個季度內將營收提升了 253%。該項目上線一年以來,來自合作伙伴的訂單量占到整體新增訂單量的 20%。

      3、面對「買情緒」的消費行為,如何創造共鳴?

      上文提到消費者從買物質到買情緒的變化,相信不少人都觀察到,不論國內外都出現了興趣相投、價值觀相同的細分圈層。《手冊》中也提到,「圈層」正在代替個體成為意見中樞。
      這也意味著,如果品牌能贏得某一圈層的信任,就能與圈層內眾多消費者建立聯系。
      圍繞細分圈層開展的合作伙伴營銷,在海外也已出現了豐富多樣的形式。
      例如,成立于 2019 年的澳洲環保家清洗護品牌「Zero Co」就針對關注環保的不同群體,推出了不同形式的合作伙伴營銷項目。
      Zero Co 主要的產品包括洗發水、洗手液等洗護產品,以及洗衣液、浴室清潔劑等家清產品,在適用于家居場景的同時,也適合旅游住所場景。因此,品牌針對旅游人群中關注環保的群體,推出了「Sustainable Stays」項目。
      Zero Co 認為,熱愛自然風光的旅行者,也會想要保護環境;如果旅游住所能夠提供環保的家清洗護產品,也會對這部分旅行者有吸引力。
      因此「Sustainable Stays」項目很聰明地選擇與旅游住所的運營者進行合作:旅游住所可以訂購 Zero Co 產品,Zero Co 也會幫這些旅游住所進行宣傳、吸引更多住客。
      同時,使用了 Zero Co 產品的住客也會認識到品牌,并對品牌產生認同感和信任感。
      此外,學校也是環保項目十分看重的渠道之一,因為可以在更早期提供可持續環保教育。因此,品牌推出了「Sustainable Schools」項目,為校園義賣活動提供了新形式。
      當某一學校與 Zero Co 合作舉辦義賣活動,Zero Co 會提供產品,銷售收入的一部分將歸學校/義賣組織者所有,另一部分將用于以學校的名義開展的海洋垃圾清理行動。
      這樣,參與義賣的消費者會感受到自己與 Zero Co 站在同一陣營,同樣在為環保做出貢獻。
      此外,在 impact.com 的支持下,Zero Co 會為每次義賣活動定制一個專屬的網站頁面,簡化義賣活動的信息記錄、支付、訂單核對等繁瑣流程,并為參與義賣的消費者提供更好的體驗。
      通過「Sustainable Stays」、「Sustainable Schools」這樣的合作伙伴營銷項目,Zero Co 將產品融入到了目標消費者所熟悉的消費場景中,同時也將品牌的理念與細分圈層的價值觀建立關聯,與圈層內消費者的產生共鳴。
      品牌星球出海也認為,合作伙伴營銷的本質是找到品牌與目標消費群體共同認可的「情緒價值」,并通過圈層內的合作伙伴建立橋梁。

      品牌星球出海觀點
      總結而言,在今天的海外市場,消費者不一定帶著強目的、以傳統路徑做購物決策,而是隨著社媒紅人、聯盟客、內容媒體、公益組織等品牌的「合作伙伴」而認識并關注品牌。
      在品牌星球出??磥恚放仆ㄟ^重復、單一形式的廣告來觸達消費者,類似陌生人之間帶著一定目的進行的社交,需要較強的利益來維持關系;而消費者經由「合作伙伴」介紹而認識品牌,更像是志趣相投的朋友們之間的引薦,更容易建立信任。
      從案例中能看到,「合作伙伴營銷」其實非常靈活多元,有充滿人情味的感性伙伴,有專業理性的內容伙伴,也有高效率的經營伙伴。這些不同類型伙伴的靈活結合,既能夠幫助增長,也能夠幫助留下品牌資產和認知。Brandstar·出海
      點擊圖片,下載《手冊》完整版)
      編輯:笪萱


      點贊(13) 打賞

      評論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服務號

      訂閱號

      備注【拉群】

      商務洽談

      微信聯系站長

      發表
      評論
      立即
      投稿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