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搞得有點裝X,不知道內容蓋不蓋得住!
講下近期的感觸先!
1>建站
新手上道,比較友好的還是Shopify、X匠這些SaaS建站系統,傻瓜式上手,模板一套,網站成。
麻煩點的,如Wordpress+WooCommerce,如果頁面要做的好看些,還是需要下點功夫,磨點時間的。
我最近的建站基本就用WP建站,剛上車,手也生,花了些時間去熟悉。
但是如果一旦做成了第一個站,那么第二個,第三個站,那么在第一個站的基礎上去復制網站然后修改信息即可。
不方便截圖太多,也是套的模板,然后整理了圖片和內容,測試了下,桌面和移動端的效果都還行!并沒有像一些人說的一樣丑得一批!
我為什么會用WP去建站呢?主要Shopify有被封過的慘痛經歷。
WP這邊兒就誰也管不了我,想咋干就咋干!高自由度啊!
成本方面,像Shopify、X匠都是月套餐費,訂單傭金,像Shopify,還有很多的插件費用。
WP建站,主要的前期只是主機的購買費用,我買的是Cloudways上的Vultr High Frequency,13刀一個月。
這里插講一個點,如果前期只有單PayPal收款渠道,那么X匠和WP有一個優勢。
如上圖,Shopify如果只有PayPal渠道收款,那么是沒有下面黑色信用卡購買按鈕的,需要點擊黃色的按鈕,然后彈出頁面,在彈出頁面選擇信用卡購買的按鈕,再在彈出頁面中輸入信用卡信息,這樣幾步曲下來,會丟不少轉化,但是X匠和WP是可以給到兩個按鈕的,如果客戶想用信用卡付款,那么直接點擊黑色按鈕即可在彈出窗口中輸入信用卡信息就可以進行付款!這方面著實比Shopify要好很多!意味著你可以挽回不少轉化丟失!
2>收款
自從掛了三套個人的Stripe歐元戶,新站就直接上了美國企業戶了,個人戶為什么掛的?
上圖,是我去年用的一套戶,糾紛率0.8%,是糾紛率最低的一個戶,最后是提示業務風險過高,不合作了!
還有兩套戶也都是去年的,都收了萬單以上,糾紛率也才1%左右的樣子,掛的原因同上!
其實爭議大半都是已經贏回來了。但就是掛你就沒商量,你說加儲備金也不行。
所以我想,商業資金畢竟是商業資金,人家正規嘛!所以還是上企業戶的風險要低過個人戶,個人戶早晚都是封!封了之后,120天拿回所有款。這個如果你KYC審核沒問題,錢基本都能回來。
另外再提示大家,千萬別買他人信息用來收款,做黑灰的另論了。因為我有個老鄉花了3K買了個日本戶,現在還卡在KYC上,已經過了120天,錢依舊沒回來,感覺大概率會打水漂!
3>選品
選品其實是一個非常大的話題,不同的流量渠道,不同性質的流量,它會適合不同的產品,Facebook、Pinterest、Tiktok等這類屬于信息流,沖動型購物,用戶在刷視頻,刷新聞的時候,誒,臥槽,這個玩意兒有點兒意思嘛,從而被動產生了商品需求,在你的素材文案引導下完成了購買行為;而Google、Bing、Yahoo以及Amazon、Aliexpress這些平臺等都是搜索流量,用戶帶著購物需求對產品關鍵詞進行搜索,進而完成購買行為。
所以做電商,無論國內外,都是必須先要有流量思維,然后再去用產品去匹配流量,然后對流量進行采購,完成商品轉化。
多數如我們國內一些工廠,一些在某行業如數碼3C,服飾箱包那些運營人員,思維上存在固化,慣性使然的覺得自己的產品就是特么Diao,品質好,外觀牛批,其實你的產品并不適合所有的流量類型,所以一定要撿最匹配的流量去打,對不同的流量類型,做不同的素材文案,這樣才是順勢所趨,搞起來才不費力,如果當你在做的過程中覺得很吃力了,那么你不妨多看看上面兩段話,深度思考下是不是產品和流量沒有匹配好。
作為跨境電商,我們將產品出口到目的地國家,我們同時也要考慮人家的感受,對不對?你的產品是符合當地風土人情的嗎?你的產品是符合當地生活習慣的嗎?你的產品是人家喜歡的嗎?你的產品能夠解決當地人生活中所出現的問題嗎?等等等等,多來幾發靈魂拷問!在選品,確認產品之前多思考這些問題!不要強買強賣似的,這樣不會有好果子吃的!就像你到國外,你吃不慣人家的西餐漢堡,就像洋人們也吃不慣你中餐,不吃豬腳、雞腳、動物內臟一樣!你說你賣筷子給洋人們,洋人們買嗎?雖然這個舉例比較極端,但是你思考下你的選品存不存在這樣的偏向?
如果你能好好的理解到上面的幾段話,那么我相信你在選品方面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正確認知了,其實這些就是主思路。
那么怎么去深化這條思路呢?其實你可以多用產品詞,多去Facebook、Youtube上搜搜,在Amazon上多看看一些產品的Review,尤其2星、3星的,我想你便會有更深層次的見解了!
這里再說說選品工具、插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些是可以提高效率的!
你總不能搜索框里去搜吧 ?那樣你猴年馬月也看不完,你會陷進去,然后一直看一直看,沒有多少有效結果輸出出來,也很難以篩出你想要的數據。
恰好我們圈子里就有很多這樣的工具和插件,這個話題以后再探討。
畢竟選品最主要的問題,還是思路問題!
方向錯了,時間花的再多,再努力也是徒然無功!
關于選品,另一層面的話題,就是當下到底是做精品雜貨,還是做類目垂直?
其實我最近老聽到那啥玩意兒DTC,DTC的,誒,跨境做這么些年了,到底是個啥雞兒玩意兒?!我還百度去搜了下。
無非老概念翻來覆去的炒,講白了不就是個細分類目垂直站,偽裝自己是品牌廠家直銷嘛!
對,類目垂直站就是這個意思了!
其實目前所謂的跨境電商,早已不是什么藍海項目了!國內有拼多多,國外的Amazon在飛輪效應之下,終有一天會變成亞多多。
想想當下,原材料各種上漲,物流費用各種上漲,產品賣價卻越做越低,匯率也不停的往下躥,涌入進來的賣家卻是大量大量的增加!
連靠在Facebook上起家的Wish,現在在Facebook上的廣告投放量少得可憐!明顯預算沒前些年那么猛了!
......
能吐槽的話題,等等等等,太多了!
這些都說明了一個問題,競爭烈度已然不同往日,只是較之國內,我們這種散戶賣家還有賺錢的機會而已!
當前時狀,Facebook賬戶各種封,Google各種封,其他平臺如Linkedin、Pinterest等等,現在想做賬號的量化,懟賬戶量,困難度和成本都很高了吧?
你投個普貨,都能干你,這特么還有啥好說的呢?
其實這些,都在引導你去做專業的網站,就是做行業里的小而美。
我經常在SPY產品的時候,會發現,有很多那種小類目的垂直站,做的是真特么的漂亮,要圖片、視頻有圖片、視頻,要文案內容有文案內容,整個網站都做得讓人耳目一新。
我就隨便貼一個案例站: wonder-ear.com
1688能拿到貨,賣價卻很高,它為什么高?
是不是整個網站的專業程度,文案,圖片,內容,售前售后等等都做的很好?
這些其實都是提升轉化和產品溢價的!
你在其他地方賣3-40刀的品,我就是要賣上百刀!就是賣這么貴!
為什么?因為我專業!
就如你,如果你去買某些產品的時候,你會思考些什么層面的東西?
你是會到一個比較專業的店鋪去買?還是會到一個雜貨鋪去買?
所以換位思考,多以用戶思維思考一些問題!
說了這么多,意思就是,你需要做深度了,這才是長久之計!
因為涌入的大量賣家進場,都如當前的你一般,在思考這個問題。
早做早收益!
畢竟從Google SEO的角度去考慮,這種網站內部各個內容版塊都相關的垂直站,是更受大眾所喜歡的!
在廣告流量成本的日漸上漲趨勢中,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在做Google SEO流量的布局。
其實知行的黑貿論壇,就可以給大伙兒解決這方面認知,和提升的問題!
選品就先講到這里吧!
4>廣告投放
先說下封號的話題!為啥不論Facebook、Goolge,我們大陸的賬號會受到這般嚴格的限制?
沒辦法的呀,人家給咱們一小部分人給薅怕了。本來讓你寬進,現在不得不嚴進!不然怕是會給干廢掉。
說說微信、頭條抖音吧,這邊如果你想做廣告推廣,首先要實名認證,還得是企業/個體戶,認證完了,還要做個對公賬戶驗證,沒準還要做法人視頻認證。條條框框限死你先,讓你無法亂搞,你要亂搞,那就增加你的開戶成本,增加你的風險。所以同比國外,國外其實還算好的。
賬號這方面,首先你的資料要真實,最好是天然實拍的,別用掃描件!
你東西都是真的,正常的注冊、登錄、操作就行了。
什么叫正常?你登微信、你登抖音,你正常上去是怎么干的,那就叫正常!
要是你登微信,你立馬不停的去加人;你登抖音,你立馬不停的做營銷廣告視頻,請問微信抖音干不干你?
那你注冊個Facebook,你上馬就是去廣告中心,上馬就是發廣告,那么他干你也是理所當然的呀!
所以平常心,正常化的去操作。然后你賣貨,這些屬于商業行為。
所以盡量以商業身份去對待這些東西,人家是正規公司!
所以你越正規,能夠提供給他的資料越真實,那么你的賬戶就會越穩定!
個人號的時代,差不多要過去了,以后只會越來越嚴!不是說不能玩,只是相對以前,成本已經非常高了!
所以,好自為之吧!
所謂養號,就是以正常的操作行為去待之,當然系統仍然會限制你,那么你提交真實的資料給他審核,那么多半也不會為難你!
如果為難你,那么你用資料重新來過,前提是你真的沒有違規!
言歸正傳!說說投放吧!
最近和一個朋友聊天,他們公司年廣告費都是上億軟妹,其中大部分的費用投在Facebook上,只有部分的費用是投在Google上,最后他們Google上的盈利水平達到了整個盈利一半多!
因為圈子太小,具體數據我不能詳細扒拉!
以上我想說的是,如果你目前只是在Facebook上打爆款模式,你可以把Google拓展一下,當然還有別的,如Tiktok,Pinterest,Yahoo,Bing等等渠道。
因為你的爆款模式已經給你積累了很多的瀏覽受眾,即使你沒有在其他渠道投廣告,其他渠道也會有你網站域名的痕跡!
這并不失為一個新的利潤增長點位。
當然還有Amazon,Wayfair,Home Depot等等這些平臺,
如果你是以類目垂直站這個方式去做,這些地方都將是你新的利潤的增長點!
Facebook投放方面,其實很多新入的玩家,都存在一個思維慣性!
要知道現在不論Facebook還是Google,機器算法已經相當成熟了。
其實留給你的操作空間都不多,說白話點,就是簡單的一批,
你會選品,你會搞素材搞文案,你會控預算,你就能賺到錢!
不然你還想干嘛?你想跟機器算法造反,篡位嗎?
話說回來,國內淘系玩家,測個品都要看100個點擊,測個圖又要100個點擊,國內流量咋說也并不便宜啊!
所以判斷數據,你總要有基礎數據吧?
咋到了你這兒,就變成30刀,50刀一個品了呢?
就這點兒預算,你如果是單投美國,Facebook能給你幾個點擊?
你還要搞幾個興趣詞,幾個組!
你是在釣魚,沒錯!
但是餌料不夠啊,打窩你都沒打起!
結果干不到單子,反倒是被Facebook釣了你的魚!
一個轉化,兩個轉化是偶然事件,所以一定要多積累點兒數據再去做判斷!
當然前提是你的落地頁已經優化的很漂亮,標題文案,圖片視頻都很ok的前提之下!
如果你是突突突的,上個品,抄下Amazon的標題文案,隨便整個圖,隨便盜個視頻,廣告上馬干!
我告訴你,除非是你運氣好,不然你死很慘!
美國的CPM是貴,畢竟競爭度在那兒擺放著!你可以考慮下其他國家,一樣也會有單子的,CPM也便宜,別一上手就是美國,心里如果要是沒點兒逼數和預熱的話,估計你的挫敗感也會很強!
想想我第一段話里說的,人家那么大的量級,結果是并不賺多少錢!多揣摩揣摩里間的奧義!
投放其實也是有技巧的,不過都是在細節處理層面,這些,因為都是拿廣告費換來的經驗,所以我也沒那么偉大,此處傾囊寫之!畢竟我們還是競爭對手不是!?
我只說一個句話,自行去領會,重新去定義理解你創建廣告時每個頁面的每一處按鈕!
關及Facebook投放,每個人的預算,硬件配備不一樣,玩兒法不一樣,即使同樣的產品,同樣的素材,同樣的受眾選擇,同樣的時間去投放,結果也絕對不會一樣!因為你們都是在受眾池中是動態撞人群,他預算多,他廣告組多,他撞中的概率大,你如果就那么點兒預算,可想而知了!這就跟個買彩票似的,所以很多時候,就是差這么一點,他起你沒起!具體的可以看看我之前寫的幾篇扯淡文,理解意會下其間的意思!
Goolge的投放,其實我就做了Search和Shopping兩個版位,一般都是50-100個點擊去判斷產品情況,當然在投放前已經充分調研過產品的定價,以及充分優化了落地頁!
其實Google是真舒服的,判斷依據我套用了我做淘寶的測品測圖套路,小預算,積累50-100點擊對產品進行判斷,不停的測品!
在寫這篇文的時候,我3套GMC,已經有3-4天沒管廣告后臺了,都是自動跑!ROI全部算下來有2.5-3的樣子!
下圖是這臺電腦的一套。
我是一臺電腦,一條網,一套資料!
太晚了,就不繼續寫了!
小時候寫作文也沒寫過這么多字!
有機會再寫!
寫得有用多看看,寫得沒用就翻過!
大家都隨性使然!圖個開心,沒必要較真!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