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最后一天

      聊點兒有趣的吧


      The Conference Board Employment Trends IndexTN (ETI)for the U.S.(left scale)

      Total Nonfarm Employment"(right scale)

      美國咨商局就業(yè)趨勢指數(shù)TN (ETI)(左刻度)

      非農(nóng)就業(yè)總數(shù)”(右標(biāo))


      我肯定不會很專業(yè)的來做解讀

      自知之明,因為我不喜歡讀書啊


      但是我至少會籠統(tǒng)的去做一個趨勢性理解

      美國就業(yè)趨勢在疫情前后,是一個迅速恢復(fù)的過程

      人沒錢用了,就要找事做,沒事做又沒錢了,那就得餓肚子睡公園椅

      是個正常人,也會努力找事情做,賺錢填飽自己的肚子吧?不然撿垃圾吃?




      US CEO CONFIDENCE

      首席執(zhí)行官信心

      CEO老板們的信心急劇下降
      因為高管們難以應(yīng)對不斷上漲的成本和供應(yīng)鏈挑戰(zhàn)

      而烏克蘭戰(zhàn)爭和中國新的 COVID 限制加劇了這些挑戰(zhàn)


      他們對未來狀況的預(yù)期也很黯淡

      60% 的高管預(yù)計未來六個月經(jīng)濟將惡化

      看來美國大部分中小老板的日子不好過啊!




      Consumer Confidence IndexR
      消費者信心指數(shù)

      隨著利率開始上升,購買意愿總體上低于近期水平

      與此同時,對通脹的擔(dān)憂從 3 月份的歷史高位回落,但仍處于高位

      展望未來,通脹和烏克蘭戰(zhàn)爭將繼續(xù)對信心構(gòu)成下行風(fēng)險

      并可能進一步抑制今年的消費者支出


      4 月份美國消費者對當(dāng)前商業(yè)狀況的評價參差不齊。

      20.8% 的消費者表示商業(yè)狀況“良好”,高于 19.6%。

      相反,21.9% 的消費者表示商業(yè)狀況“糟糕”,高于 21.4%。

      消費者對勞動力市場的評估不那么樂觀。


      55.2% 的消費者表示工作“充足”,低于 56.7%。

      10.6% 的消費者表示工作“很難找到”,高于 9.6%。


      能賺到錢的消費者,一定還是能繼續(xù)賺到錢

      而賺不到的,就算行情好,依舊還是賺不到多少

      貧富差距就這么的簡單

      也是為什么所有廣告系統(tǒng)里,都有收入人群的分層定向?


      以上摘自于多篇Conference Board文章

      都是對于美國市場當(dāng)下的一個情況概括

      讀者朋友,可以自行的判斷


      我個人片面的理解是

      對比起2020年,市場其實并沒有那么極致的差

      用戶需求還是有的,大部分用戶還是有錢掏出來消費的


      美國CEO的信心,它并不是中國賣家的信心啊

      中國賣家可以坐擁國內(nèi)產(chǎn)業(yè)帶供應(yīng)鏈的優(yōu)勢

      可以極致的去卷,當(dāng)然也確實是在極致的在卷

      那為什么卷到了那么低的價格

      今年上半年,大家的訂單銷售情況仍然還是不好過呢?




      以下是我個人的淺析

      做Amazon的,以前可以刷單,風(fēng)險還不高

      你也刷,我也刷,大家可以很容易薅到平臺的自然流量

      就算卷,也都還能夠賺取到一些利潤


      但是現(xiàn)在風(fēng)險高了,一個不慎,賬戶封停,資金鎖死,怕呀
      那么就都站內(nèi)廣告,站外deal等方式去獲取測評、刷單

      那廣告成本就越來越高了啊,站外折扣就越來越大了啊


      何況大家都還在無情的卷,你卷我不卷,我好吃虧哦

      利潤就都給卷沒了,結(jié)果就都給卷死了

      沒死,也在卷死的途中!

      如果有卷到極致的那個,那么他在清庫存,請叫他來自中國的慈善家!


      所以還是得去做有壁壘,有護城河的產(chǎn)品吧?

      不然到底是死路啊,早晚是死,也就夠活一個中午。




      做獨立站的,在用戶隱私事件之前

      Facebook的流量是很精準(zhǔn)的,CPM便宜,事件轉(zhuǎn)化CPA也低

      本身商品售價就高于平臺售價,那么利潤就出來了呀

      投得越爆,賺得越爽,是吧?

      那用戶隱私事件之后,這個影響是深遠(yuǎn)且巨大的,

      至今也沒緩過勁來,貌似也很難緩過勁來


      流量不精準(zhǔn)了啊,貨不對板、甚至不發(fā)貨也攪擾了整個市場

      不論你投什么,帖子下面總會一片都是SCAM

      就算屏蔽也沒用啊,比如S.C.A.M,S---CA---M

      用戶都太聰明了啊,總有很多樣式的表達方式

      哪怕你是剛剛上線,第一次來投,那下面一片也都是

      為什么我三個月了還沒收到貨啊?

      為什么椅子配包,我就收到了個小包包?

      為什么和圖片尺寸差那么大?

      ......

      一個接一個,一個跟一個的

      這還沒開始呢,帖子就接了不少投訴了

      這就跟你一邊賣肉燒餅,人家在邊兒拿著喇叭喊

      肉是死豬肉,油是地溝油

      這尼瑪咋做買賣啊?

      進而你又死號、死戶的,這得是多冤吶?


      可能你不理解,不發(fā)和不對版帶來的影響

      但是大家賣的產(chǎn)品是相同的啊,定向和覆蓋的人群也是相同的啊

      人群給重疊了啊

      CPM能不高嗎?

      你發(fā)貨你有產(chǎn)品成本、物流成本,廣告成本

      要是不發(fā),那就一廣告成本啊

      怎么玩呢?

      說實話,撓破了腦袋,我也想不出這種模式的破局解法。

      擲骰子,大小聽天命了!萬一蒙賺了呢?

      你也知道是萬一!




      我也不明白,為什么老有人講紅人、講SEO

      當(dāng)然,無疑是低成本啟動,但我也看不出低在了哪兒了啊

      請一個人,一天能聊多少紅人,一個月能聊多少個紅人?

      要送多少貨出去?送出去了能不能得到反饋

      拿到紅人的素材,拿到紅人Post帖子帶來的些許訂單?

      這也是一個漸退的效果啊,粉絲量是有限的,內(nèi)容覆蓋也是有限的

      第一波轉(zhuǎn)化,肯定是最好的,

      第二波,第三波,第四波還有同效果的持續(xù)性嗎?

      雖然我沒做,但我覺得是大力出奇跡懟量的活兒

      到底你還是要拿到素材去Facebook、Google擴大影響力

      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送出去的產(chǎn)品,搞點訂單彌補送的虧損

      然后讓紅人極大程度的幫助你解決了本土化素材庫的建立


      還有SEO,請一個人

      一天能寫多少內(nèi)容,一天能挖多少條相關(guān)性外鏈,一天能發(fā)多少條外鏈

      詞切對了沒?排名能不能做上去?

      因為不做上去,是沒有流量的啊

      如果沒做上去,無異于無用功

      長期,實踐性結(jié)果,不鋪人,那就費錢

      存在很多便宜又相關(guān)性好的外鏈嗎?


      所以低成本的冷啟動,也不是一兩個人能迅速做出來的事兒。


      我們苦逼的來搞電商,倒點兒貨

      是以結(jié)果為絕對導(dǎo)向的

      當(dāng)然,你要是很有錢,你能挺,你也很勇,你可以搞情懷,你例外


      我們習(xí)慣了賺快錢

      也受限于必須要拿一些人效去賺一些快錢

      因為每天眼睛一睜一閉

      所有的成本在那兒明擺著


      大家都想做長線,做有積累沉淀的事情

      睡后收入是所有人的追求


      那么現(xiàn)在應(yīng)該怎么來做呢?

      無疑絕大多數(shù)人都非常的焦慮。


      其實我現(xiàn)在越來越重視用戶分析

      就是選品,其實也是在做用戶分析

      產(chǎn)品和用戶是密切相關(guān)聯(lián)的東西


      我很喜歡就選到的某一個產(chǎn)品展開問題

      比如:

      我是從怎樣的角度找到這個產(chǎn)品的?

      這個產(chǎn)品當(dāng)下存在哪些用戶槽點?


      好了,尤其著重注意下述的問題,可能有點繞

      我需要怎樣才能讓用戶知道用戶需要這個產(chǎn)品?

      我需要怎樣才能讓用戶知道在什么場景下需要這個產(chǎn)品

      ......

      用戶怎樣才能知道用戶需要這個產(chǎn)品

      用戶怎樣知道在什么場景下需要這個產(chǎn)品

      ......


      繞口吧?

      一個身份,需要從賣家和用戶兩個角度,去看這些問題

      但是我從賣方的角度,同時自己又換位到買方的角度去看問題

      它肯定是會有偏差的

      最佳的解決方式當(dāng)然是市場調(diào)研,這又離不開錢了!


      但是如果你能把類于上述問題給整明白了

      那這個事,你能干贏的概率面就大了




      另外再說一點,我們很多人雖然做著海外市場

      但是對海外市場本土的風(fēng)土人情,社會情況基本是零認(rèn)知


      打個比方,說一句,你知道美國當(dāng)下對待疫情的態(tài)度嗎?

      比如這是美國CDC的通告

      它上面還有很多詳盡的說明信息


      以上隨便的舉個例,其實當(dāng)今的信息面非常的豐富了

      你可以在網(wǎng)絡(luò)上從任何地方,獲取到你所想要的任何信息


      Facebook、Ins、Youtube、Reddit、Pinterest

      哪怕一些資訊網(wǎng)站today.com、cnn.com、nytimes.com等等等等

      那里就是人家的地盤,人家的百態(tài)眾生

      就如同你在國內(nèi)的微信、頭條、抖音、163、新郎一樣!

      兵書有云,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

      你啥也不知道,靠蒙嗎?

      這行情,可是越蒙越死的呀!



      好了,就寫這么多了!


      點贊(5) 打賞

      評論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服務(wù)號

      訂閱號

      備注【拉群】

      商務(wù)洽談

      微信聯(lián)系站長

      發(fā)表
      評論
      立即
      投稿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