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篇文章聊聊 Omni Calculator 這款計算器聚合的工具網站,起因是因為最近需要轉換某個單位的數據,然后谷歌后發現這款軟件。
認真調研后發現做得真的太厲害了,能把這些簡單需求聚合起來做成垂直產品,應該屬于是工具站第一梯隊了。
按照我以往的認知,普通的計算類需求基本都被谷歌自家的產品滿足了。比如我現在想去了解美元兌換人民幣的匯率,簡單谷歌一下便可以直接看到結果。
但是這款產品另辟蹊徑,其提供的絕大多數「計算器」都屬于是谷歌現有功能的補充、或者是谷歌現有功能的增強。
換句話說,就是谷歌目前提供的功能太簡單了,遠遠不能很好滿足用戶需求,而 Omni Calculator 將這塊空擋完美填補了。
大體看了下網站現在提供的計算器種類,大約有 3700 多種,涉及數據、經濟、結構、化學、物理,等等等。基本上日常生活中能接觸到的計算器,這個網站都涵蓋了。甚至很多不常見的計算器類型,這個網站也提供了。
可以說,這個網站把計算器這個 NICHE 覆蓋完了,已經做到了獨孤求敗的地位。
今天就不分析這個網站為什么會這么強了(成功的路徑大差不差),就看看我們能從這個網站上獲取到哪些機會吧。
從「用戶」維度出發,這個網站滿足的純粹都是英文用戶的搜索需求,那非英語用戶的搜索需求呢,有沒有被完全滿足呢?
從「產品」維度出發,這個網站提供的是 WEB 應用與終端用戶進行交互,那是否存在其他的應用形式來滿足這部分用戶的需求,比如 APP,或者 SAAS,甚至是內容站呢。
從「場景」維度出發,這個網站提供的是各種數據的轉化計算,那是否還存在其他形式的個性化需求呢(這部分需要詳細調研)。
基本上從這三個維度進行發散后,肯定會出現很多可以切入進去的機會。
此外,還可以從這個網站目前的關鍵詞出詞狀況切入進去,去看看有哪些低競爭的關鍵詞適合我們進入。
上圖便是通過數據分析工具反查出來的關鍵詞情況,可以看到相應的機會其實還很多。雖然這個網站在絕大多數關鍵詞底下都是排名第一,但我們能不能做出更好的用戶體驗,或者設計更好的行為交互,爭取做到第二名呢。
且現在開發一個工具站真的不是很難,借助 AI 提供的編程能力,外加 Cursor 這樣的效率工具協助,沒有技術基礎的小白也能輕松做出自己的第一個工具站。所以歸根結底,這是一個「想不想」的問題,而非「能不能」的問題。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