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周一好,我是任朝茜。
      上周末,我們孩子的國際象棋老師發了一個朋友圈:對國際象棋各個子的深度解讀(如下圖)。
      我突然發覺這個古老的戰略游戲與企業組織架構的驚人相似之處。

      棋盤上的各個棋子:王代表CEO,后是執行團隊的核心力量,車和馬分別是穩健的業務部門和靈活的市場團隊。而我今天特別想聊的,是那個容易被忽視但至關重要的棋子——象。

      在國際象棋中,“象”有什么特點?

      它可以沿對角線無限移動,視野開闊,能夠看到普通棋子看不到的格局。更重要的是,象就位于王和后的兩側,是最靠近決策核心的棋子之一。

      這不正是企業中戰略部門的完美寫照嗎?

      我問過很多跨境企業家一個問題:"如果你的公司是一盤國際象棋,你的戰略部在哪里?"

      很多銷售額過億的企業,竟然沒有這顆關鍵的"象"。

      This may contain: a person playing chess with the words interactive reader of chess books for your android

      我們孩子的老師告訴我,在初級比賽中,丟失一顆象可能影響不大,選手靠其他棋子的力量仍能獲勝。但隨著水平提升,特別是在大師級比賽中,開局階段丟失一顆“象”幾乎意味著整盤棋的失敗。

      這讓我想到了跨境企業的發展階段。當你的企業還在幾千萬規模時,可能靠執行力和老板的拼勁就能取得不錯的成績。但當你邁入億級規模,面對更復雜的市場環境和組織挑戰時,沒有戰略部門的前瞻思考,你還能繼續贏嗎?

      就像國際象棋中的象,戰略部門提供的是一種獨特的視角——跳出行業看行業,發現別人看不到的機會,預判市場的變化趨勢。

      它直接對接CEO,確保企業戰略與最高決策層的目標一致,同時又能靈活地將戰略落實到各個部門。

      Story pin image

      在我服務過的眾多跨境企業中,那些能夠從億級規模快速躍升至幾十億乃至上百億的公司,無一例外都有強大的戰略思考能力。區別只在于,這種能力是來自內部團隊,還是外部合作伙伴。

      這就引出了我今天要分享的核心話題:對于正在快速成長的跨境企業,如何以最高效的方式獲得這種戰略能力?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需要深入理解:一個高效的戰略部到底承擔著哪些關鍵職能?


      一、戰略部的四大職能

      第一個職能是市場研究。

      "我們每天都在看數據,為什么還需要專門的市場研究?"這是我經常聽到的疑問。

      事實上,跨境企業內部的運營或產品團隊確實在統計和分析數據,但這些數據存在兩個關鍵局限:

      首先,它們大多是微觀數據,缺乏行業宏觀視角。企業日常關注的是自身產品的增長率、轉化率、營銷費用等指標,這些數據雖然重要,但就像只看到了棋盤的一角。而戰略部的市場研究是系統化、結構化的全局視野,從微觀的市場數據,到宏觀的行業趨勢,再到行業深層的驅動因素和對標案例,形成完整的認知體系。

      其次,數據解決的問題層次不同。日常運營數據主要解決"怎么做"的問題,而戰略研究解決的是"做什么"的問題。我們做戰略咨詢,是自上而下尋找機會、構建商業模式,再落到組織架構上(包括產品矩陣、品牌定位的框架性工作),最后才是落地到部門每個人的具體工作(這時日常數據才發揮支持執行的作用)。

      這種自上而下的戰略研究和研判,讓我們能夠以終為始,以商業模式終局為目標,規劃企業的增長路徑。就像國際象棋中的開局布局,我們不是在考慮下一步怎么走,而是在思考整盤棋的勝利路徑。

      在一個信息過載但洞察稀缺的時代,這種能力對企業的長期發展至關重要。

      第二個職能是戰略規劃。

      每年七八月份,成熟企業的戰略部就開始著手制定來年的戰略規劃:基于對市場趨勢、競爭格局和自身能力的全面評估,確定企業的發展方向和資源分配重點。

      好的戰略規劃既有長遠視野,又有近期落點;既有宏觀指引,又有微觀抓手。它為企業提供了清晰的航向,讓每一個決策都有據可依。

      第三個職能是組織協同。

      戰略的生命在于執行。再完美的戰略,如果無法落地、無法轉化為各部門的一致行動,也只是紙上談兵。

      戰略部需要將宏觀戰略拆解為各部門的具體目標和行動計劃,確保從產品研發到市場營銷,從供應鏈管理到客戶服務,所有環節都能協同一致地推動戰略落地。

      這項工作看似簡單,實則考驗著戰略部的影響力和協調能力。我常對團隊說:"好的戰略不是靠命令推行的,而是靠共識驅動的。"

      第四個職能是資源整合。

      在全球化競爭的今天,企業的邊界越來越模糊,能夠調動和整合的資源遠不限于企業內部。

      戰略部需要識別和引入對企業發展至關重要的外部資源,無論是關鍵供應商、戰略投資者、渠道合作伙伴,還是技術提供商、行業專家等。

      這四大職能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缺一不可,共同構成了戰略部的完整工作體系。當我們理解了這些職能后,就不難明白為什么戰略部對企業的長期發展如此重要。

      然而,對于大多數跨境企業來說,建立一個能夠有效履行這四大職能的戰略部并非易事。這不僅需要專業的人才,還需要成熟的方法論和工具體系


      二、跨境企業的戰略困境

      在服務上百家跨境企業的過程中,我發現一個普遍存在的矛盾:當企業最需要戰略能力時,往往最難獲得這種能力。

      首先,規模增長必然帶來戰略需求的提升。當企業邁過億級門檻,原有的增長模式往往會遇到瓶頸。產品線擴展、團隊規模擴大、市場覆蓋面拓寬,企業的復雜度呈指數級增長。這時,如果沒有清晰的戰略指引,企業很容易陷入"忙碌但不前進"的狀態。

      Story pin image

      公司到了億級,沒有戰略中臺 = 徒手攀巖

      然而,戰略人才的招聘與培養卻面臨巨大挑戰。真正優秀的戰略人才需要具備多元化的能力:分析能力、行業洞察、溝通影響力、宏觀思維與執行細節的平衡。這樣的復合型人才在市場上極為稀缺,無法僅靠短期培訓獲得。

      即使成功招聘到合適人才,組建戰略部門仍面臨高成本與高風險。一個基礎戰略團隊的年薪總額輕松超過200萬,對于年銷售額1-3億的企業是不小的負擔。更大的風險在于,核心戰略人才離職可能導致企業陷入戰略真空,甚至業務方向的劇烈搖擺。

      那么,有沒有一種方式,能夠讓企業以更低的成本和風險,獲得專業的戰略能力支持呢?


      三、戰略中臺:跨境企業戰略的創新模式

      正是為了解決這些普遍存在的戰略困境,我們任小姐出海戰略咨詢創造了一種全新的模式——戰略中臺

      我用數據存儲方式的演變來說明戰略中臺這個概念

      還記得十年前,我們都在使用移動硬盤存儲照片和文件。每次需要擴容,就要購買新硬盤;硬盤損壞,數據就面臨丟失風險;不同設備間共享文件也很麻煩。

      而今天,我們大多使用云存儲服務。無需一次性大額投入,按需付費;數據安全有保障;隨時隨地可以訪問;多設備、多人協作變得簡單。這種模式的轉變不僅提高了效率,還大大降低了成本和風險。

      戰略能力的獲取,正在經歷類似的變革。傳統模式是企業自建戰略部門(類似購買"移動硬盤"),而我們提出的創新模式是"戰略中臺"——一種共享戰略部的服務(類似"云存儲")。

      Story pin image

      這種模式有四大核心優勢:

      首先是靈活的服務配置。就像咖啡店提供不同杯型一樣,我們的戰略中臺服務也有"迷你杯"、"小杯"、"中杯"、"大杯""超大杯"多種選擇。企業可以根據自身規模和需求,選擇適合的服務級別。

      剛起步的企業可能只需要"迷你杯"——基礎的市場研究和戰略咨詢;而快速成長期的企業可能需要"中杯"——包含完整的戰略規劃和組織協同;已經進入成熟期的大型企業則可能需要"大杯"——全方位的戰略支持和資源整合。

      這種靈活性讓企業不必一次性投入巨資建立完整戰略部門,而是可以隨著發展逐步調整戰略服務的深度和廣度。

      This may contain: five starbucks cups lined up in front of an orange background

      其次是專業化、多元化團隊帶來的規模效應。

      一家企業自建戰略部,可能只能負擔3-5人的小團隊。而我們的戰略中臺匯集了數十位專業人才,包括行業研究專家、數據分析師、戰略規劃師、營銷專家、組織發展顧問等多元背景的專業人士。

      這種規模效應不僅體現在人才數量上,更體現在專業深度和方法論成熟度上。我們投入大量資源開發專業的研究框架和分析工具,這些都是單個企業難以獨立完成的。

      第三個優勢是跨行業、跨項目積累的經驗優勢。

      傳統戰略部門往往局限于單一企業的經驗,而戰略中臺服務多家企業,積累了跨行業、跨品類的豐富案例和洞察。這些經驗形成了獨特的知識網絡,能夠為每一個客戶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戰略支持。

      舉個例子,當我們幫助一家做廚房用品的客戶制定品牌戰略時,可以借鑒我們在家居、母嬰等相關品類的成功經驗,避免常見陷阱,抓住關鍵機會點。這種跨界思維往往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創新。

      This may contain: the kitchen utensils are lined up on the table

      最后,戰略中臺還解決了戰略連續性的問題。

      自建戰略部門面臨的一大風險是核心人才流失導致的戰略斷層。而戰略中臺采用團隊服務模式,即使個別成員變動,也能保證服務的連續性和一致性。更重要的是,我們會建立完整的戰略知識管理系統,確保企業的戰略資產得到妥善保存和傳承。

      戰略中臺不是要取代企業內部的戰略思考,而是要放大和提升這種能力。就像國際象棋中的"象",我們幫助企業看得更遠、想得更深、行動更準

      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跨境市場,擁有專業的戰略能力不再是大企業的專利。通過戰略中臺這種創新模式,每一個有志于長期發展的跨境企業,都能以合理的成本獲得世界級的戰略支持。


      結語:戰略價值的階段性

      回到文章開始的國際象棋比喻,我想分享一個觀察:在國際象棋比賽中,初學者往往不太重視"象"這個棋子,但隨著水平提升,特別是到了大師級別,每一位棋手都會格外珍惜和運用好這顆關鍵棋子。

      This may contain: a man is playing chess with his hand

      企業的發展也是如此。不同規模、不同階段的企業,對戰略的需求和理解存在顯著差異。

      當企業還處于幾百萬或幾千萬規模時,創始人的直覺和執行力往往能夠解決大部分問題。這個階段,企業更關注的是生存和初步增長,戰略思考可能顯得有些"奢侈"。就像初學者的國際象棋比賽,即使沒有精妙的戰略布局,靠著基本功和局部戰術也能取得不錯的成績。

      但當企業邁入億級規模,情況開始發生質變。市場競爭加劇,組織復雜度提升,原有的增長模式面臨瓶頸。這時,如果沒有清晰的戰略指引,企業很容易陷入"更多努力,更少回報"的困境。就像中級棋手的比賽,沒有戰略思維的支持,單靠戰術和執行力已經難以取勝。

      而對于已經達到十億級規模的企業,戰略能力更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素。在這個層級的競爭中,前瞻布局、資源整合、組織協同的能力往往比短期執行效率更為重要。就像大師級的國際象棋比賽,勝負常常在開局階段就已經初見端倪。

      前瞻布局帶來的競爭優勢是巨大的。我曾服務過一家跨境服裝企業,他們在行業普遍關注亞馬遜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布局獨立站和品牌建設。當市場環境變化,亞馬遜流量紅利減退時,他們已經建立起了多元化的渠道矩陣和品牌資產,不僅順利度過了行業調整期,還實現了逆勢增長。

      這種前瞻性不是靠運氣,而是源于系統化的戰略思考和規劃。他們提前兩年就開始研究行業趨勢和競爭格局,識別出了潛在的風險和機會,并做出了相應的戰略調整。

      This may contain: the word strategy is written in many different languages and it appears to be made up of words

      在結束這篇文章之前,我想邀請每一位讀者思考幾個問題:

      您的企業目前處于什么發展階段?面臨著哪些戰略挑戰?
      您是否已經建立了系統化的戰略思考和規劃機制?
      如果尚未建立,您計劃如何獲取這種戰略能力?是自建團隊,還是尋求外部支持?

      無論您的答案是什么,請記住:在當今競爭激烈的跨境市場,戰略能力已經不再是錦上添花,而是決定企業能否長期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

      就像國際象棋中的"象",它可能不是最強大的棋子,但卻是連接全局、創造勝機的關鍵力量。而我們提供的戰略中臺服務,正是為跨境企業提供這種關鍵力量的創新解決方案

      如果您對戰略中臺服務感興趣,或者想深入探討企業戰略發展的話題,歡迎隨時與我聯系。

      交個朋友

      圖片


      點贊(11) 打賞

      評論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服務號

      訂閱號

      備注【拉群】

      商務洽談

      微信聯系站長

      發表
      評論
      立即
      投稿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