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網絡讓個體有了“粉絲”,于是產生商業機會,這事到現在也就十年時間。
而真正規模化,是在抖音等短視頻平臺出現后,達人商業內容成為整個營銷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達人發展走向職業化后,達人的商業內容也要專業化,需要建立創意標準與行業共識。
上周我與OneShow大中華區代表馬超,無憂傳媒首席策略官劉甜,以及巨量星圖市場負責人袁旻麟,分別聊了下各自對短視頻商業內容的觀點與看法,分別從廣告圈、MCN公司、抖音平臺三個視角來理解達人商業內容。
以下、Enjoy:
一、達人內容,品牌內容基本盤
不管對于品牌、達人還是平臺方,都已經無法忽視達人內容的傳播價值。
站在市場部的視角,每年輸出的品牌內容中,有多大占比是達人創作的內容?
廣告TVC,每年一兩支,或者新品上市時有一支,作為品牌核心素材,成為品牌的門面。還有廣告公司創作的其他內容,包括視覺海報,包括事件與活動等非視頻素材。
剩下的基本就是達人創作內容,而達人內容又是多元化的,有的是觀點輸出類,有的是類似TVC的精致內容,也有大量的產品種草類,但從內容數量上來說,要占到所有品牌內容中的絕大部分。
達人內容,已經成為品牌內容中的基本盤。
對于品牌來說,達人內容的優勢我認為至少有三點:一是原生化的創作者角色,二是消費者視角理解品牌,三是相對高效的制作流程。
具有創作者角色的原生內容是,當用戶點開內容前就已經有預期,因為對創作者有基礎認知,所以大概知道內容的風格或形式,同時原生化的內容讓品牌成為內容生態的一部分,而非割裂的廣告。
然后是消費者視角,達人的位置讓其可以站在消費者視角理解品牌,與消費者同一陣線講述產品,輸出觀點,獲得更加感同身受的消費者體驗,讓品牌更自然的融入消費者群體。
以及相對高效的制作流程,當下的達人商業內容規模已經是巨大的,很多品牌在一個項目中可以同時采購幾十上百位達人,這帶來多元視角下的規模化創作,既是內容輸出,也作為媒介投放。
談到與廣告公司的關系,我在與OneShow馬超訪談時他談到:TVC是品牌的門面,品牌永遠需要這樣的精英化內容,達人內容與廣告公司不是競爭,而是協作關系。TVC內容與達人內容對于品牌的價值是不一樣的。
身處一線的MCN,無憂傳媒的首席策略官劉甜也談到,在無憂達人商業化過程中,與頭部廣告傳播集團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在與廣告公司的密切協作中,才能更好的服務品牌。
回到市場部視角,一是用好廣告公司,梳理品牌策略,輸出代表品牌的核心素材,不管是簡短的TVC或者長一些的品牌片,這些精英化內容代表了品牌的氣質與調性。
二是找到對的達人,站在消費者視角輸出原生內容,讓品牌融入內容生態,融入消費者群體中,產生必要的對話與互動,或者更高效的轉化與成交。
那么新的問題是,如何找到對的達人,或者達人怎樣才能更好的服務品牌?
二、建立好內容標準,形成行業共識
好的達人商業內容,一定要從創意層面建立標準。
最近剛剛舉辦完星瀚獎,這是首個面向短視頻商業內容的行業獎項,是由巨量星圖與OneShow共同舉辦,旨在短視頻商業內容越來越成熟時,評選優質的短視頻商業內容,建立更完善的標準。
在我看來星瀚獎的舉辦,也是短視頻商業內容專業化與職業化的重要標志。
那么星瀚獎要怎么評選,標準是什么,以及如何為行業建立標準,上周訪談的馬超、劉甜、袁旻麟三位都是星瀚獎的終審評委,他們從不同視角給出自己的標準,我從三個層面做一下梳理:
1、三類達人,兩種內容
根據輸出信息與品牌角色的差別,我將達人分成三類,以及兩種不同的品牌內容。不同達人與內容對應不同的營銷目的,品牌在傳播中,可根據品牌屬性與營銷目標的不同,選擇正確的達人組合,將傳播效率最大化。
自媒體、達人、KOL、網紅、UP主等等不同的叫法對應的都是社交影響者,我覺得可以粗略的分成三類:
一是意見領袖,作為觀點輸出者,帶節奏的人。評判這一類達人內容的好壞核心應該是觀點,是否給品牌或產品多解釋了一種維度,新觀點有沒有獲得用戶認同。各個垂類都有自己的KOL,比如這次獲獎的“八戒說車”等達人作品。
二是內容制作者,更接近工業制作級的內容,比如這次評選出來“朱鐵雄”的作品,以及“這是TA的故事”的諸多作品,他們通過精美制作的內容,準確的傳遞品牌或產品信息,在塑造品牌調性的同時,種草產品。
三是個人IP,因為自身的特殊經歷或獨特特點獲得大量粉絲,對于品牌來說這一類達人更多具有“代言”屬性,看重達人粉絲人群與消費者的契合度,可以作為高效媒介大量投放。但同樣需要好內容,才能有好轉化。
從品牌視角的兩種不同內容:一是觀點與內容價值,或許數量不多,但必須給品牌或產品帶來增量信息,將品牌認知拓寬,品牌調性提升,同時獲得種草價值。二是種草轉化型,集中在個人IP達人,找到與品牌用戶契合的粉絲,可以進行規模化投放,獲得高效轉化。
2、以內容為標準,可持續商業化
有太多速生速朽的達人,什么是好的商業化內容,如何可持續商業化?
在談到星瀚獎舉辦的目的時,巨量星圖市場負責人袁旻麟表達,更多是希望選出好的達人商業內容,成為更多達人的標準,以及在內容創意維度建立標準,幫助更多達人能夠持續的商業化。
評選短視頻商業內容,如果只看傳播量與轉化量,獲獎的一定都是頭部達人,就像評廣告都能按媒介規模來算一樣。在基礎數據達標的提前下,主要看內容創意的質量,好內容是找到品牌與用戶的平衡點,對品牌與粉絲都有價值。
對于達人創作者來說,將自己的商業競爭力建立在內容創意上,而非流量與粉絲上。比如拿掉達人的IP與粉絲量,單純看內容是否仍然有價值,是否仍然值得傳播,這樣的內容更具備可持續競爭力。
只有提升商業內容的創意質量,才不會透支自己的商業價值,成為可持續輸出的達人。
3、達人商業,走向專業化與職業化
大多數達人都沒有品牌與商業背景,這是達人商業內容的短板。
如果達人靠內容獲得流量,那么在商業化層面則需要補上短板,要么盡快配置合格的品牌策略與商務,要么自己能夠補足這部分能力。
在問到無憂傳媒首席策略官劉甜時,得到的答案是無憂傳媒建立了完善的策略策劃部門,品牌商單brief先給到策劃部門消化,然后與達人共同完成創意制作。同時還會定期給達人做培訓,講解包括品牌、商業化以及內容創意層面的課程。
巨量星圖作為平臺端,在不斷推出達人扶持的課程,從基礎的合規,到進階的商業策略,幫助平臺達人在商業內容層面快速成長,走向專業化與職業化道路。
越來越多的達人從兼職變成專職,從業余變成專業,從一個人到一家公司,達人商業內容在營銷生態中也越來越重要。
三、總結一下
精英化的品牌TVC內容是門面,達人內容則構成品牌內容基本盤。
促成達人商業內容規模化普及的,是消費者的寬容與認可。新一代年輕消費者不再看見廣告就跑,而是擁抱有價值的好內容,是不是廣告并不重要。
所以壓力來到達人端,在需求更大的環境中,如何輸出更高質量的內容,跟上品牌的需求。
星瀚獎的舉辦是一個重要的標志性事件,任何行業走向成熟后,都會出現行業組織、獎項,以此來建立標準,促進共識。
從三個層面簡單總結:一是達人分類,搞清楚自己的生態位;二是持續接單,必須以內容為標準;三是建立支持中臺,促進達人專業化與職業化。
首先給達人分類,全網所有平臺的“社交網絡影響者”,大致可以分成三種角色,一是關鍵意見領袖,也是俗稱的KOL,我稱之為品牌觀念影響者,在社交網絡帶節奏的人。二是內容創作者,具備專業技能,輸出高質量內容作品的人。三是個人IP達人,依靠自身獨特優勢,聚集起一批粉絲用戶的人。
站在達人端對號入座,搞清楚自己的位置,以及這個位置能帶給品牌的價值,就會更容易商業化。站在品牌端視角,則是找到對的達人,不同的營銷目的找到不同價值的達人。
然后是以內容為標準,太多達人速生速朽,可持續的競爭力需要建立在內容上,這次獎項評選的大部分作品,假設去掉達人人設與粉絲,單純的這個內容是否是有價值的,有傳播力的,這很重要。
對于品牌來說,假如某個非頭部達人內容自然轉化率很高,那么品牌可以購買付費流量為內容加熱,流量是可以花錢買到的,但好內容難得。
最后是組織化支持,MCN或是巨量星圖,都在幫助達人補齊短板,走向專業化與職業化。
達人在營銷生態中扮演的角色愈加重要,逐步開始走向成熟,建立起完善的內容標準與行業共識,需要廣告圈、品牌主、平臺側的共同推動。
以上。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