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香不怕巷子深。這句諺語估計大家都聽過,意思是酒很棒,所以哪怕是賣酒的店鋪在很深很偏僻的巷子,也不影響銷售。但今天,可能這種思維要改變了。
傳統行業的老板,對流量的理解比較簡單。店在一個人氣旺,人流多的地方,就具備流量。他們的眼里,客戶就是客戶,是活生生的人。不過我會說他們不具備流量思維。
互聯網人的眼里,生意就是流量思維加產品思維。
如何搞流量,泛流量還是精準流量?
如何搞產品?產品成本,利潤,交付?
流量思維的幾個環節,分別是拉新、促活和變現。
一、拉新
流量拉新又會講一個問題,泛流量和精準流量。
泛流量,比如學校大門外那些加微信送小禮品搞地推的。他們加的微信就是泛流量。
精準流量,比如你賣BMW的周邊產品,那你在BMW4s旁邊搞個店鋪, 4s的客戶就是你的精準流量。
傳統企業做的是一次性的生意,即我提供服務,你消費服務,這是一個閉環,閉環完成,大家馬路朝天,各走一邊,然后在進行下一個循環。
互聯網企業思維只要擁有了精準的流量,變成私域,然后不斷的去給私域提供相對的產品和服務。
如果是泛流量,還會涉及到洗用戶的環節。這種案例很多,比如賣教程的,讓你付一元學某種課程,繳費后你就從泛流量變成了精準流量。
二、促活
私域就必須要做促活,因為變現是和活躍程度相關的。
互聯網思維的人都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會想盡一切辦法讓用戶活躍起來,比如打折,發優惠券等。
現在是信息社會,唯獨不缺的是產品。同類的競品也很多,所以你不做促活,用戶就被其他競品搶去了。
三、變現
互聯網人喜歡說先把盈利模型跑通,然后建立標準化流程。
變現是比較難的,因為變現就涉及到產品了。這就需要產品思維。
產品思維涉及得就更多了,產品的成本,利潤,交付??限于篇幅,這里就不贅述。
四、我的經歷和對流量的理解
04年,彼時的我還沉浸在技術開發。一個要好的朋友(Gjj ,老的站長應該不陌生)已經開始用通用網址和3721引流了。最簡單的模式,通用網址或者3721買《老鼠愛大米》這種熱門歌曲的關鍵詞。帶來的流量直接用SP鈴聲來變現,SP公司會按下載量進行分成,那個時代的鈴聲只能用SP短信來安裝。我認為這個流量算是精準流量吧。也算是搜索流量的雛形。
05年,IE和一些windows的漏洞,能很好的安裝插件。可以獲取百萬級的流量。那個時候都流量也只能用來做做CPM的彈出廣告。這種流量算泛流量吧,流量價值不高。
08年的淘寶商城,天貓的前身。利用刷單能很好的把產品刷到類目和搜索的首頁。從淘寶類目和搜索來的流量,這種流量算精準流量。
12年的百度競價,百度鳳巢的前身。這種競價廣告系統來的搜索流量,初期價值很高,因為都是精準流量。但后來百度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失去了話語權。哎,不提也罷。
17年的Facebook廣告,選擇合適的受眾進行投放,如果受眾范圍太廣,這就是泛流量。如果我們疊加受眾,讓受眾變得精準,這就是精準流量。
五、簡單的例子
總有朋友問我,老王,我要拉新!然后吧啦吧啦告訴我,他們的產品如何的好,如何的優秀。我很想打斷他,這沒用!你說的誰知道呢?難道你去街上拉著一個人,然后告訴他產品優秀,這有啥用???
所以拉新你一定是在有流量的地方,要么去做內容,要么去投放廣告,吸引這些流量來加你。這是泛流量,然后洗用戶,把他們變成你的私域。最后促活,變現。
那現在的流量在哪里?短視頻,抖音。很簡單,現在的人在哪里玩,哪里就擁有流量。你沒看見抖音的大V賺得盆滿缽滿嗎?就是他們擁有了流量,然后再去找了合適的變現方式。
六、賺錢的邏輯
今天中午在小密圈的群里討論了一個項目。大概就是獲取流量,然后變現,項目具體就不透漏了。

其實我的觀點很簡單,所有賺錢的生意,邏輯都是流量加產品。
流量:?如何搞流量,泛流量還是精準流量?
產品:如何搞產品?產品成本,利潤,交付?
把這些邏輯搞清楚,就可以跑模型測試,測試ok就放大。能做到啥程度就看自己的執行能力。
希望以上的這段話能給你啟發,這也不枉我寫這篇文章。
我是做跨境的老王,也是一個不按常規出牌的創業者,如果你想找我聊聊,歡迎加我vx:6860145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