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覺得選品這件事就是一個概率問題,我們永遠不知道搜索引擎喜歡什么樣的產品,也很難揣測用戶的心意。現在做的所有操作,只不過是為了提高一點最后成功的幾率。

      你在工作中會發現,偶爾隨便選擇并上傳的一些產品,出詞會很好且排名不錯,自然相應的搜索流量與轉化都會比較好。反而那些精心準備的產品、認真打磨的文案上傳上去之后,表現反而是比較拉胯,算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吧。

      今天上午有朋友跟我“訴苦”,說自己認認真真做的網站,不僅關鍵詞出詞沒幾個,更別提什么自然搜索流量了。

      說實話碰到這種問題我短時間內也解決不了,畢竟我不知道他是怎么運營的。比如前期的關鍵詞調研、比如站內的埋詞設置,乃至后續的內外鏈接的部署,等等吧。

      但是對于網站的選品,我可以簡單介紹一下我自己使用到的策略,一句話總結就是「充分調研、快速測試、批量放大」。

      比如我今天看中了 yoga pants 這款產品,現在想去做這款產品的獨立站(無所謂是 B 模式還是 C 模式)。

      那我緊接著就會去將 yoga pants 這個關鍵詞的變體全部梳理出來,然后一個一個放到搜索引擎上去查詢,把所有前三頁的結果全部整理出來。當然這個過程中需要去把平臺類型網站去掉,然后重復的網站去掉。

      這個操作做完后,便會著手去分析這些網站的 Top Page 頁面。之所以這么做就是想了解到底是什么樣的內容,給了這些網站絕大部分的流量,然后一個一個記錄下來,并初步總結一些其中的優勢點。

      等有了這些數據后,我基本能在腦子里有一個大概的雛形了,也知道我自己的網站該怎么布局。說實話,一個運營新手是很難在短時間內獲得這部分能力的,真的需要不停地實操。

      下一步就是布局網站內容并上線網站唄,推送谷歌收錄后看看搜索引擎的表現怎么樣。

      對于 C 端網站,在這個過程中我可能會使用 CPC 廣告進行快速驗證,看看落地頁的轉化情況怎么樣。然后根據 AB 測試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的調整。

      后續搜索引擎的表現可能不會很好,那慢慢等待看看,畢竟有一個沙盒期。如果后續實在還是表現不怎么樣,這個網站我可能就直接放棄了,不打算花精力去拯救了。

      而那些數據穩定的網站,我則會考慮去進行規模放大。因為這個品類前期已經實操過一遍,知道數據是怎樣的。那有了前期的實操鋪墊,這次就「快做快上」,爭取在短時間內形成規模。

      比如我們年中做了一個品類,上線之后搜索引擎的表現非常好。于是直接在這個品類里又起了十幾個站,同一套大發,這些站的表現依舊也很好(如此搜索引擎前幾頁便有好幾個我的站點了)。

      其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策略,實操下去便好了。


      點贊(9) 打賞

      評論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服務號

      訂閱號

      備注【拉群】

      商務洽談

      微信聯系站長

      發表
      評論
      立即
      投稿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