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寫一篇關于圍繞平臺做調研的文章,然后簡單延伸了一下我們可以進行發散的點。無非就是那個小哥做的產品是圍繞 Fiverr 平臺,那我們去做 UpWork 平臺,或者其他的什么平臺。

      當然,也可以借鑒那位小哥的思路去做垂直領域的的需求分析與產品開發。反正邏輯都是一樣的,只不過具體到業務場景上,可能會存在一點點的差異。

      然后我今天又刷到了這位小哥的推文,發現他做的這款產品的真的是「錢」途無限。上線僅僅第一天,售價 47 刀的數據包就賣了幾十份,直接入賬一千三百多刀。后續直接漲價到 69 刀繼續賣,可以說這種邊際成本基本為零的數字產品真的很有優勢。

      我記得當時公眾號后臺還有朋友咨詢,這種數據報告怎么賺錢。上面的模式不就是變現的方式之一嘛,只不過這種直接賣數據報告的方式,真的得到海外市場去做,至于原因就是因為他們的知識產權保護做得更好(還有就是海外市場的價格更高)。

      其實除了直接賣數據報告的變現方式外,還有種變現方式是利用數據報告中的數據,來分析用戶需求,明確用戶的痛點,來開發相應的解決方案,從而實現盈利。我想這也是絕大部分買這份數據報告的消費者,想要去做的事情。

      因為這份報告的數據很全,基本是全平臺的需求數據了。那直接購買這份數據報告,不僅可以幫自己節省大量的數據抓取時間。而且還可以通過這份源數據,洞察出行業方向與用戶需求。一旦數據趨勢或者報告中,能很明確的呈現出相應的需求痛點,那這就是賺錢的機會了。

      所以這里我想表達的是,無論是平臺電商也好,還是獨立站運營也罷,開發任何產品,甚至做任何的運營操作,一定是基于數據表現而非個人臆斷。

      就拿 SEO 運營領域的內容創建舉個例子。你要做一篇內容之前,肯定得調研關鍵詞的搜索量吧,而且關鍵詞的競爭程度也需要結合 SERP 情況來綜合分析,對吧。然后才是按照一定的套路,去創建需求匹配的內容。不然閉著眼睛瞎寫的內容,就只能是垃圾了。

      還有我之前也分享過網站運營的數據監控體系搭建,這部分內容也是從數據運營的角度出發,通過監控網站的排名表現與相應數據指標表現,來指導相應的網站運營操作。目的無非就是讓自己的運營過程有數據支撐,而不是瞎胡鬧,換句話說就是有「理」可依。

      其實運營久了,真的會愈發覺得數據的重要。至于在想問題之前,都會問自己這個問題是否有相應的數據支撐。可能是思維習慣的影響,從而潛意識自發的。

      今天這篇文章就簡單提及下數據的重要性吧,后面有機會的話再來分享點相應的數據分析模型,以及怎么找數據,怎么交叉驗證數據是否有效,以及怎么用數據指導運營操作等方面的內容。

      以上。


      點贊(1) 打賞

      評論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服務號

      訂閱號

      備注【拉群】

      商務洽談

      微信聯系站長

      發表
      評論
      立即
      投稿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