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色“Jack說跨境”▲并設置星標?立刻關注獲取最新干貨分享??

      最近不少朋友找我咨詢一些獨立站的問題,很多朋友是剛做獨立站和轉做獨立站的,有很多問題有共通之處。我就索性寫篇文章,讓有相關問題的朋友少走些彎路

      選品是做電商最重要的事情。花再多的時間都不為過。大家公認一個說法七分選品,三分運營。

      我寫過一篇獨立站選品指南(全網首發,9千字深度長文 | 一篇文章搞懂獨立站選品),有些朋友拿來做選品的SOP流程。其實我也在用這套選品方法論在選品。

      但是我同時又很清楚,沒有一套方法可以解決所有問題。每個人的資源不一樣,愛好不一樣,擅長的領域不一樣,想做的模式不一樣,任何方法必須結合你自身去做再去優化。

      我們這篇文章從獨立站模式,擅長領域,所處階段,資源角度聊,你應該怎么結合自身情況做獨立站。消費者視角,競對視角等我們已經在其他文章中說過了(5千字深度 | 一篇文章帶你搞懂獨立站推廣渠道,怎么選?)這里不做贅述了。

      目錄

      • 1.想好自己要做什么獨立站模式

      • 2.發揮擅長領域,揚長避短

      • 3.結合自身發展階段

      • 4.結合自身獨特資源

      想好自己要做什么獨立站模式

      沒有搞清楚要做什么模式,是大多數剛入行,轉獨立站的朋友最大的問題。我不建議大家做鋪貨模式,現在已經能難行的通了,而且真正鋪貨賺錢的公司也并不簡單,一般人也學不來。

      絕大多數人最好的切入點是垂直精品模式。可以是從你興趣愛好出發,也可以從資源出發。

      我在8月份的一篇文章其實聊過大家最應該做什么模式(真正應該做的獨立站模式 - 長站模式)但是長線的東西是很反人性的,你要積累很久,才有突破。很多人很多公司沒有這樣長遠的心性。很多人是碰壁了,才幡然悔悟的。

      那么有沒有別的模式呢?我覺得還是有相對快一些的模式。

      我直接給大家一些方向!

      1. 多賬號矩陣-社媒垂直精品模式

      很多社媒渠道仍然有紅利,就比如INS Reels, Pinterest ?idea Pin,Youtube Shorts。主要集中在短視頻方向。

      這種播放量,點贊和評論數據是很夸張的,長視頻很難做到。目前短視頻最有優勢的點,在于品牌宣傳,快速海量的曝光。而非相對更直接的轉化。

      當然并非沒有直接轉化,直接轉化對于產品客單價,品牌知名度等方面是有要求的。

      因此直接做這種社媒垂直精品站(直接追求轉化的)客單價不能太高,不要給消費者太多顧慮,直接包郵,相對低的價格,大家可以看Tiktok Shop的平均價格就知道了。轉化好的都是什么價格區間的產品。

      隨著各種AI輔助工具的出現,內容產出的門檻下降了很多。用AI也可以制作出相對還可以的視頻素材,多個賬號多個品類去大規模的測試,測試出來,再專注某些垂直品類。升級自己的視頻素材,往品牌方向走。

      這種模式下:選品一定要契合平臺。前期需要的是鋪量找方向,后期需要的是素材的升級,專注于垂直品類,往品牌化發展

      2.多渠道廣告垂直精品模式

      廣告渠道要多元,流量結構更健康,多發現一些有紅利的渠道和廣告形式。

      很多朋友想快速選品快速驗證提升,那么可能就要多花一些錢。廣告的反饋是非常快的,行與不行,1-2天就有初步的判斷。

      但是不建議虧太多錢去做。有條件去公司學習測試。沒條件拿少部分預算去測試下。

      最好不要只做一個渠道,廣告渠道雖然說現在紅利已經很少了。但是像谷歌的PMAX廣告,Bing的購物廣告這些還是有一定紅利的。新的渠道或者做的人相對較少的渠道,還是有機會的。

      不要僅僅只盯著FB廣告,還有很多廣告渠道。像有些做時尚類產品的,投放Pinterest渠道的轉化也是很不錯的。

      總體:我們要做大渠道的新廣告形式(平臺會優先把優質流量傾斜過去)一些競爭小且產品受眾重合度很高的渠道(一些小的渠道如Pinterest,Bing等)

      像一些紅人和聯盟營銷的模式有資源的朋友也能依靠這些做,但是這不適合大多數人。絕大數人并沒有這樣的資源。

      發揮擅長領域,揚長避短

      我們如果從整體項目競爭力角度考慮,優先做的一定是我們最擅長的模塊。這是最容易產生正反饋的。這個擅長的模塊最好是核心模塊,比如選品,引流等。

      擅長是相對的,并不是說你一定要做到這個行業前10%

      一般來說一個衡量指標就是你可以完全獨立搞定這個模塊的事情,還可以通過這個模塊給公司帶來可觀的利益。進一步的話,你可以通過這個模塊自己搞獨立站賺錢。

      舉個例子!

      就比如說小明做谷歌廣告投放,做了3年。把公司的谷歌廣告ROAS從1跑了7。每個月能給公司帶來還不錯的利潤。

      那么小明就可以去嘗試用擅長的谷歌廣告去做精品垂直站!

      擅長的領域未必一定就能成功,但是成功率肯定是相對較高!

      當然我們也要清楚,你擅長的領域如果沒有多少紅利了,競爭非常激烈。那么轉到其他方向也未嘗不可。沒有什么渠道是永遠常青,學習實踐是終生的事情。

      我們可以給自己給自己打分,做個全面的剖析。看看自己到底哪些地方是挺突出的,哪些方向自己更有機會。

      我在做獨立站之前還做過一段時間的銷售。

      剛實習,很難找到比較適合的工作。我和大學同學來深圳自己找工作。后面找了一家廣告銷售公司。做了一段時間,也成了一些單。也有一些成長,理解這行存在的價值。但是我很明顯感覺到我可能更適合做運營

      然后我就去找運營的工作。后面做了獨立站運營。

      越早認清自己擅長什么,越早往正確的方向發力。可能這說法很功利,但是對大多數普通人來說,職業規劃確實要更實際一些。你所依靠的更多是你自己,即便可能未必多喜歡這份工作,但是如果你還是準備繼續做這個行,最好的方式是把你擅長之處發掘出來,加深拓寬。你可以從中收獲到很多反饋,從基礎的運營往高階運營走。

      結合自身發展階段

      不同階段的賣家,做獨立站的目的,做獨立站的方法是不一樣的。

      我結合我的經歷還有溝通比較多的賣家,整理了一些比較典型的賣家。大家可以看看,甚至可以對號入座。看看具體你可以怎么做!

      1.亞馬遜轉獨立站賣家

      亞馬遜成熟賣家轉獨立站,有做的比較好的。也有沒有做起來的。我做過一個品牌也是亞馬遜精品賣家開拓獨立站。

      在我看來亞馬遜賣家能做成獨立站需要具備一些東西。

      我總結歸納了一下:

      一、公司老板一定要對獨立站有認知,對品牌有認知,愿意把獨立站作為公司戰略項目去做。愿意去投入比較多的資源去做。

      二、公司要有一個真正懂獨立站運營營銷的團隊。其中的操盤手尤為重要,既要和老板溝通,也要組建團隊把業務做起來。

      如果你沒有合適的操盤手,招聘不到適合的人。那么建議你找外部能力比較強的獨立站運營指導,并從內部抽調能力最強且愿意嘗試的運營去配合執行。

      三、產品差異化,有沒有針對細分人群開發差異化的產品的能力。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對獨立站要有清晰合理的預期和規劃。不要指望獨立站一下子就能成為很主要的銷售渠道,也不要覺得獨立站做起來了也不能成為第二增長點。有一個合理的預期和規劃非常重要。

      2.B端轉獨立站賣家

      B端工廠型的賣家長處在于成本控制,短處在于營銷。時刻想著控制成本,很難招到非常適合的營銷人才。

      在我看來B端工廠型的賣家更難做成C端的獨立站。要跨越B端和C端的思維,還要從平臺到獨立站。這不是一般的難度。

      我也接觸過一些工廠型賣家,也去一些B端的公司待過。我想我還是有一定發言權的。

      我們說的更直白些!

      想讓B端的老板徹底轉變思維是很難的,B端老板做B端如此成功,必然也會有路徑依賴,思維很難一下子改變。對獨立站的認知,預期和規劃這些就很難和C端做過平臺的老板比。

      招聘團隊比亞馬遜公司更難,相當于你重新嫁接一個部門過來。這個操盤手要面臨不斷的和老板,其他部門的的溝通協調。還有在有限的資源下和較強的競爭中做出成績,難度很大。

      那么B端賣家能不能轉C端獨立站呢?

      我想答案很明顯,完全可以!

      可以用合作的方式就可以

      工廠專注于產品,運營團隊專注于運營,約定時間,共擔風險,共享收益。

      做各自擅長的領域,完全可以達到1+1>2的效果。我也認識一些用這種模式做的比較不錯的團隊。

      3.新做獨立站的賣家

      有不少是跨行業做獨立站的賣家,也有些是有其他領域有很強積累的賣家(國內賣家出海),還有一些有很多海外背景想結合國內供應鏈做品牌的賣家。

      一、跨行業沒有很多資源的賣家,其實做獨立站的難度很高。但是如果可以把原有的一些領域的經驗結合起來,也可以做。

      我就認識一些原本國內做SEO的朋友,做谷歌SEO通過聯盟通過廣告等方式變現。本身有做SEO的基礎,懂得流量運營。跨行業的賣家也有做成功的。

      我覺得跨行業的賣家做獨立站要從一些鏈路更短的模式去做,比如內容站賣流量變現,Dropshpping等方式。當然如果你學習能力強也可以直接做自發貨的電商站。

      二、本身在其他領域有很強積累的賣家,有些國內電商賣家出海的還是做的挺好的。

      我認識一些團隊是先從亞馬遜開始(和天貓等平臺電商類似)然后再做獨立站。產品供應鏈有很強的積累。但是也要經歷團隊的磨合,開發符合歐美特定人群產品。能轉型成功的賣家也不多。

      三、本身有海外資源結合國內供應鏈做品牌的賣家。這種賣家如果能切入一個比較好的方向,更容易做成品牌。

      其實國內的很多供應鏈資源還是很不錯的。產品質量各方面并不輸于歐美品牌,只是營銷能力上面相對比較欠缺。能把這這兩方面都結合起來,是很有想象空間的。

      當然不得不說這也是頗具難度的事情。但這才真正是品牌化,而不是拼低價搞傾銷的那種消費降級的玩法

      結合自身獨特資源

      我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告誡大家不要做那種太依賴資源的項目,我現在還是這樣認為,但如果你有資源,一定要利用起來。給自己的項目增加成功率。

      我看過很多歐美小品牌,都是極其擅長冷啟動,通過社媒,論壇等多種渠道宣傳曝光自己的產品。他們可能也沒有特別強的資源,但是他們會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幫自己宣傳。

      當然國內的賣家也有自己獨特的優勢,供應鏈的優勢,產品成本優勢等等。

      對于主要擅長運營引流的朋友來說。我們也聊過什么是獨特的資源。獨立站相關的收款資源,廣告賬號等資源,紅人聯盟等資源。

      這些都是需要長期積累的,很多也是需要過硬的人脈資源才能拿到的。這些都是你開展項目時,能起到幫助的資源。

      一旦你決定啟動項目,就一定要利用所有可用的資源,創業本身就是一件成功率很低的事情,你所需要的就是不斷增加這個成功率

      很多高手也不是一上來就能創業成功的,很多也是多次創業后的結果。

      想辦法做成一件事情,是最重要的!

      有好的產品尋求合作,需要咨詢的朋友,加我即可???


      點贊(1) 打賞

      評論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服務號

      訂閱號

      備注【拉群】

      商務洽談

      微信聯系站長

      發表
      評論
      立即
      投稿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