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在 2019 年我就注冊了 Google Blogger 這款谷歌發布的博客發布平臺,不過當時沒有深度使用,純粹是好奇想了解下這是個什么東西,能不能從其中獲得一些流量的、賺錢的點子。當時就發布了幾篇測試帖子,了解了一些基礎設置與使用方面的信息后,就放棄擱置了。

      直到去年年初我才搭建了『小漁聊獨立站』這個博客,因為我想記錄下一些做獨立站過程中的一些經驗,順便寫一些工作生活中的復盤。另外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是在自己的博客上做一些試驗,比如如何設置 Google Analytics、Google Tag Management 之類的,畢竟這寫內容不方便直接在工作環境上直接操作。中間也是斷斷續續更新,不成系統,純屬自娛自樂。

      上個月開始我才在我的博客上密集日更,這么做主要是因為我想通過強迫自己輸出的方式讓自己多輸入,這樣一種『輸入、消化、輸出』的模式個人覺得比較有意義。到今天也更新了快一個月,雖然中間一些文章寫的比較倉促,但卻是實實在在的堅持做下來。

      昨天晚上突然冒出一個想法,為什么不把我自己的文章寫個英文版的出來呢?這個過程中,不設功利性的目標,就是堅持做一件事,一直做這一件事,前期不想其他的。

      說干就干,于是早上開始就開始技術選型。

      我本來打算從 『yvesyu.com』這個主域名下分一個二級域名出來做我的英文博客站點,后來想想還是不要。因為中文站與英文站的技術一模一樣的話,這個上傳、發布的過程就學不到太多的東西。于是干脆重啟 Google Blogger 賬號,撿起很久之前就注冊的這個博客。

      為什么選擇的是 Google Blogger 而不是什么其他的平臺?主要是基于三點考慮,一是 Google Blogger 足夠簡單,無論是模板裝修還是內容發布都極其簡單,符合我『極簡主義』的觀點;二是我想看看使用谷歌自家的產品,在收錄量、排名情況方面會不會有一點優勢;三就是做試驗,看看這種模式的可行性,如果可以的話后面可以大量的搭建站點去做聯盟營銷相關的內容。

      搭建與裝修過程真的很簡單,基本上花了一個半小時就成功的將我的英文博客站點『YVES ECOMMERCE TALK』啟動起來了。

      那簡單說說 Google Blogger 后臺的內容以及如何設置,如果你有興趣也可以照著文章探索一遍。Google Blogger 后臺主要包括:Posts、Stats、Comments、Earnings、Pages、Layout、Theme、Settings 這幾個部分。

      首先,Posts 是文章發布區域,在這里可以看到你已經發布的文章,也可以發布新的文章。不像 WordPress 文章發布要設置 Category,谷歌博客采取了極簡模式,根本沒有這些內容,直接去寫文章就好。而且文章模板都是固定的,沒有辦法調整,可能目的就是為了讓我們只要專注與寫優質內容就好吧。

      『Stats』區域主要是一些數據統計,只是簡單統計『今天有多少人看了你的文章』、『昨天有多少人看了你的文章』以及『這個月有多少人看了你的文章』,并分別列出了每篇文章對應的閱讀量數據,沒有提供像 Google Analytics 那樣詳細的數據。但是我們可以在后面的『Settings』區域添加 Google Analytics 的衡量 ID 來追蹤用戶在網站上的行為,獲得更多更全面的數據。

      至于『Comments 』就是用戶與博客內容之間的互動信息,可以集中看到訪客的留言數據。據我的經驗,歐美訪客還是比較喜歡在博客內容低下留言反饋。

      『Earnings』區域是設置 Google Adsense 的地方,由于都是谷歌自家的產品,兩套系統直接的銜接更加流暢,后面我會深度體驗下這塊內容。

      Google Blogger 的模板很簡單,都是一些非常簡單基礎的模板,可以在『Theme』里面下載安裝。但是不支持上傳第三方模板,好像也沒有開放相關的權限,這也是我放出為什么放棄 Google Blogger 的原因,因為真的是太丑了。

      安裝好模板后,你可以在『Pages』里面新建一些新的頁面,比如『About Me』、『Contact Me』之類的,很簡單,鼠標操作幾下就可以。如果想要調整博客的頁面布局,則需要到『Layout』中進行設置。

      從上面的截圖中,你可以看到頁面布局被谷歌分割成了固定的樣式,只能在這個樣式內進行調整。或者說,只要選擇這個部分要不要顯示,相比于 Elementor 這種重型頁面編輯軟件,谷歌 Blogger 頁面布局真的是很簡單。

      至于最后的內容 『Settings』則是對博客網站的全局進行設置,需要我們修改的內容并不多。主要是網站名稱、描述、語言類型、之類的,還可以在此區域添加 Google Analytics 的衡量 ID、上傳網站的 ICON 圖標、綁定自定義域名之類的。

      操作都很簡單,就不一一介紹了。我理解的意思就是谷歌希望我們將主要的精力放在生產優質內容上,而不需要太過于關注網站的樣式。在相應的 SEO 流量上看看后面會不會有一些傾斜。


      點贊(1) 打賞

      評論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服務號

      訂閱號

      備注【拉群】

      商務洽談

      微信聯系站長

      發表
      評論
      立即
      投稿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