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周好幾個讀者加我聊職業選擇的問題。
核心問題:你感覺在跨境電商圈最有前景的有哪些崗位?這些崗位伴隨的核心能力有哪些?
可能到了年關,大家都會對自己過去一年的表現有一個審視,也會對未來一年自己的路該怎么選擇會很焦慮。
當然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也是我入行跨境電商四年來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那么今天咱們就來聊聊我認為未來五年內跨境圈最有前景的幾個崗位,以及這些崗位的核心能力。
首先聊聊我自己如何斗膽聊“未來五年跨境圈最有前景的是哪些崗位”這個問題。
我是從2018年做亞馬遜文案翻譯轉崗做推廣,再后來做營銷推廣主管,這是我縱向的職業路徑。
而四年推廣工作中密切跟眾多產品開發和平臺運營的深入合作,從品類選擇,到產品研發定義,到品牌和營銷整個鏈條也走了兩遍,這是橫向的跨境崗位理解。
再到我做公眾號以來聊過的數百個圈內營銷人的工作生活,所以我才今天大言不慚聊一聊這個話題。
01?產品開發崗( 產品經理)
02?數字營銷崗位-偏廣告投放
03?內容營銷專家-社媒+SEO
04?品牌營銷經理崗
05?GTM經理
Note:排名不分先后-
01
有人會說,老王你一個搞推廣的怎么第一個職位選的是產品經理職位?
確實,兩年前的我會認為只要產品七十分過關,那么我作為營銷人肯定能把它推廣起來,產品經理沒什么大不了。
當時的我意氣風發,因為在短時間內也確實推起來不少爆款,所以自信心爆棚,認為只要我營銷做的夠好就能彌補產品的平庸,就能把產品推起來,潛意識里認為產品只占30%,我營銷就占60%,剩下10%姑且給運營。
但是如今的我受夠了市場的毒打,切身體會到了產品為王的含義,也深刻了解到了一個優秀的產品經理是多么的重要。
在這兩年中,我推廣了數十款平庸的產品,結果當然很慘淡,慢慢的我才意識到優秀的產品才是營銷的基石,優秀的產品經理意味著整個公司的成敗。
近兩年我也一直在協助產品經理做前期市場調研,品類調研,用戶調研等等工作,越來越發現一款優秀的產品是多么難做到。
3點核心能力-
潛在客戶痛點挖掘能力
能夠針對某一類人群的某個痛點進行捕捉,理解到目前市面上的競品仍然還沒有滿足到用戶的某方面需求,并且能匹配到供應鏈資源進行產品開發。
行業(品類))調研能力
通過谷歌等搜索引擎,第三方平臺數據,行業報告,關鍵詞工具等方式調研品類的市場大小,品類需求趨勢,品類用戶喜好趨勢等等。
比如調研出市場大小的意義,像某些體量大的公司會對某些品類天花板只有幾百萬的小niche 品類忽略(不值得做),而一些小公司反而著重小品類的開拓(競爭度小)。
營銷意識
產品經理在開發某款產品之初就要把營銷意識貫穿始終, 比如產品功能設計,產品外觀,外包裝,產品名稱,一定要考慮到最終在市場營銷時的呈現。
比如我在幾個月前推廣某款產品的時候就早遇到許多客戶和KOL的吐槽,說名字起得實在不走心。
比如產品功能的設計,有些功能實用性不強,但是非常有爆點有噱頭,那么考慮到最終市場營銷的角度這個功能肯定要加上。
02
谷歌廣告,FB廣告,Pinterest等等,這是數字營銷經理必備的幾個技能點,具備這幾個能力的代表人物就是圖帕,大家多數都也關注了他的公眾號。
實話說我除了SEO這塊做的還行之外,廣告投放的是很一般,所以很多朋友咨詢我說廣告方面的知識,我都是找行內朋友幫忙回答(這說聲對不住)。
雖然我本人廣告做的一般,但是我依然認為數字廣告是非常有價值和前景的技能,因為廣告永遠圍繞著流量和轉化,而這兩個元素正好是跨境電商營銷的核心。
相比于其他渠道,廣告是一個可以快速獲得反饋和效果的方式,其他無論是SEO,KOL,PR等方式都是很慢的過程,而且流量不穩定(KOL和PR)。
至于核心競爭力我作為外行的看法:
核心競爭力
數字廣告優化能力
能夠通過數據分析,不斷優化現有渠道的廣告,保證投一個產品的成本始終比競品更低,量級更穩定,內部的自投比外部代理公司做的更精細化。
新渠道拓展能力
外部的流量環境也在不斷變化,不斷有新的流量渠道和買量的方式出現,每一個新崛起的產品/平臺都是新的流量測試渠道。
投放團隊也應該對外部的流量環境保持敏感,對每一個可能的新渠道都要有快速了解和小范圍低成本測試的能力對外部的新的流量玩法可以敏捷地拿來自己測試,如果驗證有效的話就加大投入。
上下游思考能力
投放是公司增長環節中的一部分,和其他部門一樣都是為了一個增長的大目標合作的,這個大目標可能是盈利、可能是規模;
但影響投放ROI的因素不只是投放團隊的操作,往投放的上下游看,還包括產品本身是否有吸引力(產品的賣點包裝)、承接流量的私域/銷售團隊轉化能力等等。
要善于跟上下游合作,優化,不能一個勁兒的死磕,而是要懂得跟其他部門合作,比如優化產品設計等。
03
前面講的是產品為王,那么第三個我要講的就是內容為王。
雖然我剛才講了廣告投放也是很有前景的崗位,但是無可否認的是硬廣的ROI越來越不好看,流量越來越貴,用戶對硬廣越來越不買單了。
對此我的一個解決思路是做內容廣告,我之前寫過兩篇文章: 內容廣告 – 谷歌關鍵詞廣告的唯一出路?以及 去年11月份新增的 再談內容廣告。
未來我認為最有價值的能力肯定是內容創造能力,內容天生具有拉近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能力,這種能力在營銷和品牌推廣中都是至關重要的能力。
內容營銷我會大致歸類在社媒運營和SEO能力兩者,社媒運營會需要創作視頻,文字,圖片合適的內容;SEO的話其實主要為文字內容做谷歌SEO。
核心能力:
用戶決策流程調研能力
內容營銷的實質就是在用戶的購買決策流程的各個區域布置品牌的相關內容,以期達到營銷用戶決策并促進購買。
所以我們針對用戶的調研就至關重要,首先界定buyer persona 用戶畫像,之后針對目標在用戶的調研決定他們的購買決策軌跡,比如那些想買攝影器材的人絕大多數都要去YouTube搜一下測評,再去FB看一下官方賬號內容,再決定是否購買產品。
?內容創作能力
首先要了解用戶關心哪些內容,然后思考這些內容如何使得我們的品牌,產品跟價值主張結合一起。
之后就是內容創作, 通過各種內容形式創作出來用戶關心的內容。比如博客文章,社媒圖片, YouTube 視頻等等。
內容推廣能力
好的內容需要推廣出去才能獲得更大的曝光和價值,我們的內容可以通過付費或者免費的手段推廣。
自有媒體比如FB,Youtube頻道,也可以利用SEO的手段進行推廣,付費渠道比如FB廣告,谷歌廣告,PR, Guest post等等。
04
其實我發現跨境圈子招聘的品牌經理其實是品牌經理+海外營銷經理的合體。
因為單純從品牌來講肯定不會直接跟銷量掛鉤,但是絕大多數跨境公司招聘的品牌經理工作職責里面也包括社媒運營,廣告投放,內容行銷,品牌推廣從0到1等等。
我能想到兩個原因,第一個就是其實老板們不知道這兩者有啥區別;第二就是老板們想找一個兩者一起做了的人才。
因為單純品牌經理不直接產生效益,但是還花錢不少,不過又因為品牌是大勢所趨,所以就不倫不類的放一起,想著品效合一。
其實近些年我的思路也一直在變化,四年前最初我感覺品牌是個比較虛的東西,只有營銷才是王道;
兩年前我會迷信品牌,認為品牌這種高大上的東西才是我們做營銷的比不了的,迷信品牌VI,Slogan, mission,品牌故事,定位等等;
但是近半年來我會認為產品是品牌的基石,銷量是品牌傳播的保證,品牌促進銷量,品牌增加用戶信任度。
所以我現在的理解就是,品牌立足于產品和銷量,銷量越大,產品越優秀,品牌傳播才會越來越順暢。
沒有銷量何談品牌,好的品牌形象有助于銷量的增長,好的產品又促進品牌形象的提升。
所以品牌經理和推廣營銷經理的工作內容混淆也不失為一個好事兒,畢竟相輔相成,marketing 和branding 交集就不少。
核心競爭力:
營銷思維
作為營銷經理,需要懂產品定位,懂消費人群,懂銷售渠道,懂平臺規則。
所以說,培養核心營銷競爭力的第一步是,懂產品。我們要培養的能力是,給到任意一款產品,我能馬上想出它的主要賣點、目標人群、溢價空間、營銷手段和方向等等。
只有培養出這樣的能力和洞察力,才能算是真正的競爭力,它才能讓你遇到任何的突發情況不致舉足無措。
05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