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都在談論 Google API文件泄露事件,其實在事情發生的第二天,我們團隊就已經內部討論過,并且我在29日周三直播也分享了我們的看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視頻號看看回放。

本來上周就已經寫了一半的內容,后面一直沒抽出時間寫。恰好這周我們有兩個客戶都在詢問這個事情。事件總體的信息大致如此:數千份泄露的內部文件被分享給了 SparkToro 聯合創始人 Rand Fishkin,這些文件生成時來自 Google 的內部內容 API 倉庫。里面有一些SEO因素與Google對外宣發的說法不一致。
- 點擊:用戶如何與搜索結果互動。用戶參與度是一個重要的信號。
- Chrome 數據:從使用Chrome瀏覽器的用戶那里收集的用戶行為數據。
- 鏈接的質量和相關性:鏈接的重要性不減,但相關性是決定其價值的關鍵。
- 頁面內容的相關性和質量:內容的質量和相關性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
- 命名實體的識別和理解:實體在搜索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如確定文檔的作者等。
- siteAuthority:衡量網站在特定主題上的權威性或重要性。
- 精確匹配域名:雖然域名匹配仍然是考慮因素,但谷歌更加重視內容的質量和相關性。
不知大家發現沒有,盡管這次的信息關注度極高,但是萬變不離其宗,還是我們日常做的那些優化動作。因為此篇文章重點不是講這個事情,如果對于上面的解釋有不懂的地方,可私信我們。
Google在這些年陸陸續續的有提到過,他們對于反向鏈接已經不那么重視。
話雖如此,在沒有找到更好的促進SEO排名的辦法前,大家依舊認可鏈接的價值。我們自己的很多項目亦是如此。即使我們自己認為鏈接的價值遠不如當年,但是同行都在做,你不做,你就可能失去排名。但是,在我們最近實操的幾個項目案例中。我們驚訝的發現,Google似乎真的不太看重鏈接,更在乎的是我們頁面的內容質量。
這個站點的數據大家是不是很驚訝,雖然涉及到項目的隱私,過多信息不太方便透露,但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出,反向鏈接做的并不多,并且DR也并不高。但是流量非常大。
不過這個站點的頁面數量超出了大家的想象,并且更新頻率也和常規的站點完全不同。這個項目數據也能夠證實該站點的崛起并不是依靠反向鏈接,但是因為行業不同,搜索量和競爭難度不同。所以很多的項目是可遇不可求。從去年年底到今年,我們舉辦了3期SEO課程,包括這個周末又開新一期,這期間我不斷的接觸各種基礎的同學。對于外鏈的部分,我發現至少有50%的同學沒有做過或者是交給其他人做,有30%的同學做過但沒有起到作用,僅僅只有20%的通過做過或者交給別人做,起到了一些作用。這是我們一個學員的網站,他們公司有兩個人專門負責SEO工作,本想交給我們來做,我們了解完之后選擇沒有接手,因為他們把我們以前走過的坑全部走了一遍。寫了900多篇文章,發了5000條鏈接,SEMrush顯示流量數據忽略不計。和我之前做過的一個站點類似,給到我們手上的時候外鏈已經非常多了,盡管我們費盡了心思。但是15000條鏈接,280多篇文章,到頭來無論怎么優化,數據始終上不去。所以我經常對學員說,用你有限的精力去做最正確的事情。因為我們做過太多的項目,有做的不好的,有做的好的,很多網站我們一看就知道哪里出了問題,優化的方向應該在哪里。雖然苦口婆心,但并不一定很多人都想根據你的方式去做。
很多人都會有這個問題。Google官方的說法是沒有幫助,是的,他們不存在直接幫助。但是一定會有間接的幫助。
首先,廣告等其他營銷動作可以提升我們的品牌知名度。當我們的品牌知名度越來越高,我們進入網站的用戶就會越來越多。此時Google會識別這些用戶的頁面數據,觀察是否需要給你到排名。而這個時候,如果你站內的SEO做的非常棒,你的結構非常完整,你的技術SEO沒有太大問題,你的內部鏈接梳理的非常順暢。大概率是可以獲得更好的排名的。
對于這個事情,我們一直都持有觀望的態度,但經過我們的數據證明。得出了以下的結論
如果你的網站僅僅為了幾個詞的排名,或者僅僅為了有限的自然流量。那么你的網站數量可以不需要太在意。這是我個人測試的一個站點,只有首頁一個頁面。一共11條外鏈。半年時間,24個詞排名在Top3,一個月500多的流量。因為關鍵詞競爭難度低,而且我是用首頁去搶詞的,所以有一些效果。由此可得,網頁數量并不是決定關鍵詞排名的最核心的因素,你可以用一些其他的方式去彌補。但是當你的流量不僅僅滿足幾百或者幾千時,你的網站一定需要有較大的體量。這是一個做計算的網站,半年時間,通過自動化內容的方式,實現百萬級別流量,并且,沒有太多的外鏈依賴。遺憾的是這個不是我們的項目,慶幸的是,我們團隊一直在摸索,學習,接受最新的事物和變革。
與大家匯報一下公司的狀況,在六一兒童節的前一天,我又在周五帶團隊去轟趴了。可能因為我自己是從基層崗位一步一步做上來的,所以我極為提倡工作和生活分開。
故而同事在上班的時候沒有太多的摸魚動作,工作效率整體不錯。同事們下班之后很少很少被打擾,周末雙休,當然團建也會在工作日進行。團隊從去年的幾個人到現在的15人,還有一件非常值得我慶幸的事情,自從創業到現在,沒有任何一位同事主動離職,團隊的穩定我認為是公司最大的依仗。實際上,我們也會有嚴格的淘汰機制,但是相對應的一定也有獎勵和崗位提升機制,所以大家對于項目維護的責任心目前還是讓我滿意的。當然,這一方面我還得不斷地學習。端午節我們是直接發紅包,一點點遺憾的是,目前公司盈利有限,故紅包金額有限。當然我自己也會慢慢從項目中抽出身來,去思考更高層一點的事情,可能一年就負責幾個大項目。因為我們現在團隊的核心人員已經足夠優秀,目前我們手上的項目絕大部分都是滿意的,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跳轉至我們若聚凡星公眾號去看看他們寫的心得。創業是條不歸路,路上總會有些艱難和困苦,怎么去讓團隊一步步變得更好,是我應該長期思考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