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較多時間專注在 SEO 渠道,有個職業規劃方向就是做全渠道的運營,所以近幾年有嘗試參與其他流量渠道,比如聯盟、網紅、社交媒體等。另外也觀察到一些項目存在流量渠道單一、新渠道未覆蓋等問題。所以對跨境電商全渠道的頂層設計做了一些思考,也有幸跟 Jessy 做了一些請教,于是整理和分享出來。
全渠道模型
從渠道營銷的思路,有2個核心邏輯:「哪里有用戶,就應該去哪里做營銷」、「每個平臺有免費、收費的獲客方式」。所以,按照互聯網渠道的發展歷程,大概可分為3個階段:
搜索時代:主要是 Google、Bing 等搜索引擎。其上有 SEO 作為免費獲客,有 PPC、shopping 廣告作為付費獲客方式。
社交時代,主要是Facebook、Twitter、Instagram、Pinterest 這些不同類型的社交平臺。免費方式有基于官方賬號的內容運營、粉絲運營、群組運營,付費方式就是人群廣告、紅人營銷,以及聯盟營銷。
推薦和視頻的時代,主要是 TikTok、YouTube。除了上面的運營方式外,多了視頻運營、視頻廣告。
這幾個時期也并不是完全替代,社交并沒有完全取代搜索,而是相互共存。
在每個平臺做營銷,不管是免費還是付費,也都需要結合平臺本身的內容調性和人群特性,比如 TikTok 就是偏娛樂的短視頻,用戶群體也偏年輕,這就需要產出偏娛樂的內容,并且最好前 3 秒就有爆點。而 YouTube 偏向 5~10 分鐘的中等視頻,會有很多專業的介紹、操作指南和分析,這就適合具有一定專業度、復雜度的產品。
每個項目也有適合自己業務、更擅長的渠道,比如有些 C 端業務更擅長做網紅營銷,有幾個員工專門做網紅溝通合作的,有些 B 端項目更擅長做 SEO,或者 YouTube 的視頻營銷。
用戶行為模型
用戶最核心的行為模型會有「種草 - 下單 - 復購」。有些項目會過于關注「下單購買」,而忽略種草、復購。也能理解,種草階段的價值不好衡量,而且也容易被其他品牌割草。而復購,只是一個結果指標,直接關注也很難做起來。如果把重心放在客戶滿意度,再在合適的時機用合適的方式觸達,會有更好的效果(形成一個增長飛輪)。另外如果過于關注「下單購買」,最終利潤產生只是這個環節,那銷售額減去營銷成本、生產和物流等成本,利潤會非常薄。如果能實現復購,就可以升維到用戶生命周期運營,前期獲客可以有更多投入,甚至賠錢都行,利潤主要從用戶的復購產生。日本也有本書,叫《25%的回頭客創造75%的利潤》,也是講復購創造利潤的道理。
這里簡單畫了個圖:
全渠道的實施策略
全渠道的建設一般分為兩個大步驟,分別是:從無到有、從有到優。
從無到有,就是按照全渠道模型來完善流量矩陣。可以一個一個做,也可以找到合適的人來同時搭建。新渠道的建立,一般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時間,所以也需要一定耐心。
從有到優,主要就是資金分配、ROI 調優,以及優勢渠道的培養。
參考各渠道 ROI 進行預算分配,保證整體流量的規模化增長、ROI 可控
除了新客獲取,也要注意老客的轉化,可以通過 EDM、Remarking 提升老客的訂單轉化
期間關注免費渠道的流量比例,比如 SEO、Direct 渠道,健康的方式是免費流量的比例將增長
根據業務特性,建立一些優勢渠道形成護城河。比如涉及操作指南的,可以生成 YouTube 視頻,也可以生成行業權威指南文檔(比如digitalocean 的文檔)
在引流的同時,注意品牌宣傳、用戶關系的建立、價值觀的傳導
在實際的執行中,不光要有頂層設計,還需要有很強力的操盤手
以上就是我關于跨境電商全渠道頂層設計的一些想法,有一些是自己實際操盤的經驗,有一些是跟 Jessy 請教,結合業務的設想。有問題的部分請多評論指點!
今日份 meme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DLZ123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版權為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

網站運營至今,離不開小伙伴們的支持。 為了給小伙伴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和資源的對接,特地開通了獨立站交流群。
群里有不少運營大神,不時會分享一些運營技巧,更有一些資源收藏愛好者不時分享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料。
現在可以掃碼進群,備注【加群】。 ( 群完全免費,不廣告不賣課!)